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治文学史者不会不谈唐宋古文运动,而谈古文运动不会不谈韩愈,而谈韩愈又不会不谈他的具有重要古文思想的书法文献《送高闲上人序》。但治书法史者或有论韩愈及其《送高闲上人序》者,但鲜有论古文运动对书法之影响者。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作为自觉的自身解放运动,直接影响了唐宋书法由尚法向尚薏的转变和文人书法的兴起、发展与成熟凸显。

  • 标签: 古文运动 书法文献 唐宋 解放运动 文人书法 文学史
  • 简介:近现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唐宋古文”是作为“骈文”对立面出现的。实际上,唐宋古文运动反对的并不是骈俪形式本身,而是文道分离的浮靡文风。韩柳欧苏不仅在理论上对骈俪相当友善,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甚至还是整个骈俪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从概念上看,“古文”与“近体文”相对,它不完全是指散行文,还部分地包含了骈文。从影响与效应的角度看,古文与骈文在唐宋以后也一直是并行发展,直到20世纪初,在现代白话文的强力打击下,才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 标签: 唐宋古文 古文运动 古文革新 骈文
  • 简介:唐人作记,必以叙事体物为基本内容,叙事原原本本,诸多方面都顾及到。即使另有寄托,议论慨叹,也是即事而发,点到而止。故韩、柳杂记古文虽有诗化倾向,却保持了杂记的传统体制。至于杂记功能,虽有言情述志、自鸣不平的一面,但最重要的仍在于记述事情,描摹物象,着眼于记述作者心中所明之事。宋人作记,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且多于题外起论,自创新说。而议论文字远多于叙事文字,于是杂记体制为之大变。同样,由于宋人作记爱发议论,着眼于论述心中所明之理,故其杂记古文的功能亦以明理为首,记事退居其次,甚至完全为议论所代替。从书写策略的变化还可看出,唐人作杂记,观照的对象主要是事、是物,宋人观照的主要是理、是个人的见解。这样,两代杂记古文作者追求的审美特征便不同。唐人作记,语含趣味,除直记其事外,还爱用比兴手法营造意在言外的诗意美,但最突出的是叙事体物,穷形尽相,出神人化,能移人之情。宋人作记,也有语含趣味、写景如画的,甚至有以诗以歌为记的,但由于作记总爱说出一种道理,表达一种见解,以识见独到、深刻为高,故其杂记间或亦有画意诗味,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理趣美,读来能益人心智。

  • 标签: 记体 唐宋 古文 转变
  • 简介:"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句著名的话出自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韩愈。短短的13个字,涵盖了韩愈一生的贡献,可谓言简意赅,耐人寻味。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邓

  • 标签: 韩愈 古文运动 教育家 国子监 唐代 文学家
  • 简介:<正>北宋古文运动以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五月为限,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情形如《宋史》卷四四二《穆修传》云: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今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能称文者必曰穆参军.但是柳开与穆修等以民间自发的方式从事古文创作,难以对抗“时文”的强大势力.宋仁宗天圣七年五月试图通过科举取士的途径革除文弊,特发布诏令云:

  • 标签: 古文运动 欧阳修 北宋 古文家 历史经验 士大夫
  • 简介:唐宋时期,我国的茶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皆嗜好茶茗,饮茶啜茗成为社会风气。在茶叶生产和消费中,茶叶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沟通生产和消费、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本文拟考察在唐宋社会经济条件下,茶叶市场存在的复杂交换形态和茶商资本的运动情况,从而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茶商资本在茶叶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唐宋 茶商资本 茶叶市场 商业信用
  • 简介:公元960年,宋太祖夺取政权后,为防止武将文臣窥视神器,以“杯酒释兵权”,公然号召“多积金钱,厚自娱乐”,(《宋史记事本末》卷二)在官僚系统中倡导奢侈豪华。由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和巨商大贾们经常聚会宴饮,席间赋诗作文,唱和酬答,作品大抵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或花前月下、倚红偎翠。又由于宋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社会相对安定,

  • 标签: 新古文运动 杯酒释兵权 文臣 宋史记 大贾 文学主张
  • 简介:唐代古文运动衰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争斗导致了士风和文风的低落.科举取士和古文运动在时间上的局限使得骈文复炽。另外,古文运动文学理论上的缺限、语言革新上的矫枉过正,以及唐末作家群学养不足等也是重要因素。

  • 标签: 唐代 古文运动
  • 简介:<正>皮日休是晚唐文坛上的古文巨擘,陆龟蒙在给他的和诗中说:“近者韩文公,首为开辟锄。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搜得万古遗,裁成十编书”。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也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皮日休和陆龟蒙自认为隐士,别人也称之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前者说明丁皮日休在古文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后者说明了皮日休在古文创作上所

  • 标签: 皮日休 古文运动 小品文 陆龟蒙 古文家 经世致用
  • 简介:唐代古文运动的繁荣与唐代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唐代改变了前代私人撰著国史的惯例,正史由国家设史馆编纂。唐代史学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史官地位尊崇,史学的载体古文因而受到推崇。唐代科举设立史科,也提高了史学的地位,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唐代古文家多重视史学,很多古文家曾任史官。

  • 标签: 唐代史学 韩愈 古文运动
  • 简介:<正>北宋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北宋古文运动的进展,同北宋文风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宋初西昆体的流行,固然是古文运动所反对的主要对象,但在古文运动进展的全过程,显然还有一些不同的反对对象。在过去的论者中,一般不很明确,因此往往造成问题的混乱和简单化。大体说来,宋初以柳开、王禹偁为代表,着重扫荡“五代弊习”;

  • 标签: 古文运动 欧阳修 古文家 圣人之道 北宋 苏轼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了唐宋词文化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先对引进文学研究的文化含义进行了界定,接着对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的关系结合学者们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唐宋词 文化学 歌妓文化
  • 简介: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祠宇》:“雨止风益号,雪作云不

  • 标签: 锦官城 蜀相 惠陵 祠宇 高骈 任渊
  • 简介:“毗卢道场是最近才正式对游客开放的,它是宝顶山大佛湾内两处洞窟造像精品之一,与刚才欣赏到的另一个洞窟圆觉洞一样,技艺精湛……”大足区宝项山毗卢道场在龙年岁尾正式对外开放,这样的讲解话语,在这座曾经封闭过的洞窟内响起。

  • 标签: 唐宋 对外开放 洞窟 宝顶山 道场 造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0
  • 简介:唐代古文运动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这并不是说经过一场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虽然至韩愈、柳宗元始获成功

  • 标签: 发展史上 古文运动 史上地位
  • 简介: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在反对骈体文的过程中强调散文社会功用的同时又注重散文的艺术表现,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实用和审美的高度统一。在散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这场运动,从他们针对骈体文而做的种种努力,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就是一场追求实用和审美的运动,批判骈体文和倡导先秦两汉散文的过程就是追求实用和审美的过程。

  • 标签: 古文运动 实用 审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7
  • 简介:这并不是说经过一场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唐代古文运动虽然至韩愈、柳宗元始获成功

  • 标签: 发展史上 古文运动 史上地位
  • 简介:在如今学术界对“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已不再像上个世纪那样热衷的背景下,读到刘尊明和甘松两位先生合作撰写的新著《唐宋词与唐宋文化》(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刘著”),既获益匪浅,也感触良多。早在十几年前,刘尊明先生就开始尝试词学研究的“文化观照”,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不仅在唐宋词文化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依然执著无悔,而且还带领弟子一起在唐宋词与唐宋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上做出了拓展与深化。

  • 标签: 文化学 视野 化学研究 学术界 出版社 文化观
  • 简介:韩愈作为中唐时期的传统知识分子和儒家士大夫,“排佛斥道”是他的社会责任,“近禅染佛”又是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与佛教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从韩愈的人生经历和诗文作品考察他与佛教的关系,揭示他“借佛排佛”的事实和原因.

  • 标签: 韩愈 佛教 古文运动 借佛排佛
  • 简介:摘要天圣时期,北宋古文在经历了宋初古文由兴起到低潮的过程后,再次起步。此后,在欧阳修等古文家的领导下,历经三十多年的时间,于嘉祐年间取得了成功。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文革新能够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策诏令、科举改革、古文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在前文中,通过对古文革新每一阶段的探索研究,能够看出各个阶段古文革新得以发展的原因是有所差别的,但纵观整个过程,又有几大原因始终贯彻其中,推动着古文一步步走向成功。它的成功也对后世的文学革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北宋古文革新运动 原因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