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0年第13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多尼尔学院冲击波医学中心,北京 100085,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成分及骨细胞死亡,随后发生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甚至塌陷的系列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制订的股骨头坏死分期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估疗效方面得到广泛应用。2019年11月,关节外科杂志(Journal of Arthroplasty)在线发表了韩国学者Kyung-Hoi Koo牵头的专家组制订的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修订版。这是自1994年以来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分期的重大改变。修订后的ARCO分期为四分期体系,特点包括:取消了0期分期,确定Ⅰ和Ⅱ期为塌陷前病变,Ⅲ期细化为早、晚期,X线片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髋臼改变和关节破坏的骨关节炎表现归入Ⅳ期。这次ARCO分期的改良,可谓化繁为简,却没能做到执简驭繁,对疾病治疗指导和预后判断的效果和意义有待进一步验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该定义是由一个分类小组委员会推荐,并于1979年被IASP理事会所采纳。这一定义已被疼痛领域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广泛接受,并被一些行业、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用。近年来,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对疼痛更深入的了解,有必要对这个定义重新审定,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因此,2018年,IASP成立了一个主席特别工作小组,该小组是由14名来自多个国家的在疼痛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科学方面拥有广泛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其任务是评估现行定义及其附带注释,并对其保留还是修改提出建议。本文提供了关键概念的摘要、对IASP会员和公众评论的分析以及两年内委员会对疼痛定义和注释的最终修订意见。特别工作小组最后建议将疼痛定义修改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并将原来的附带注释更新为一系列简要说明并提供相关词源。今年年初,IASP理事会一致接受了修订后的定义和注释。

  • 标签: 定义 术语 分类法 特别工作小组 修订版 IASP
  • 简介:摘 要 :“新冠肺炎”①爆发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了有效遏制此类疫情以及缓解其给传染病防带来的的冲击,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论内涵,以全球治理为路径,建立国际法治理机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法治理机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 在此次疫情防中,充分体现了以 WHO 、主权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为参与主体,以《世界卫生组织法》、《国际卫生条例》为国际法基础的全球治理机制。

  • 标签: 疫情防控 国际法 治理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的影响因素。 方法 : 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共有 88 例,主要是选取 某 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尿动力监控仪模拟膀胱正常充盈排空的生理功能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5—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的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管患者60例,按照随机区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术后由护士将尿管连接到尿动力监控仪,对照组选用畅通引流模式持续引流尿液,观察组选用定时模式每3小时自动开放尿管1次,每次开放5 min。比较两组患者拔出尿管后首次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发生率和再插管率等指标,评估夹闭尿管对膀胱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首次尿意时间为(104.00±29.88)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35.90±29.76)min,首次排尿量为(250.17±60.18)ml。观察组的首次尿意时间为(122.10±37.18)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60.33±36.11)min,首次排尿量为(327.17±88.59)ml。观察组首次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植物神经反射亢进和因为尿潴留而再次插管。结论术后患者短期留置尿管期间应用尿动力监控仪模拟膀胱充盈排空功能,对维持膀胱功能有效且安全,对于泌尿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可以应用定时夹闭尿管模式来训练膀胱。

  • 标签: 引流术 留置尿管 夹闭尿管 膀胱功能训练 尿动力监控仪
  • 简介:摘要:国际交流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背景下产生的,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在全球范围内与世界各国教育主体发生的合作,是进行教育信息资源互换的过程,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为驱动力的。应当在疫情背景下促进合作双方达成共识,进一步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科研合作、师生交流、学术交流和联合办学达到合作交流目标。

  • 标签: 高校 合作交流 疫情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尿红细胞与尿隐血检测方法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每日所取标本66例在科室,检测干化学、尿红细胞,接着运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对尿隐血进行测定。借助人工显微镜计数尿红细胞。按照仪器检测所得数据,划分阳、阴性各33例,取其中22例尿液隐血阳性患者,煮沸标本后测定尿隐血。结果:33例患者中27例显微镜检查红细胞为正常,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检测66例患者全是阳性;按照显微镜数据作为金标准,尿隐血数据是1+标本煮沸后,仅22%标本隐血为阳性,假阳性率比50%高;33例患者中15例超出范围,11例尿红细胞全部时变形红细胞,剩下7例是边缘锯样的红细胞,胶体金法测隐血为阳性(P<0.05)。结论:尿中易热酶是导致尿隐血假阳性的原因,胶体金法灵敏度比干化学法高,阴性预测数值较高,尿隐血和尿沉渣仪红细胞不吻合,鉴别介质较高。尿隐血试验假阴性因素是由于草酸钙结晶与尿淋巴细胞扰乱,检查血尿的常规之法是化学测隐血与尿沉渣检查红细胞,检测数据于疾病诊断中意义诊断。

  • 标签: 尿红细胞 尿隐血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道后筋膜重建技术对术后尿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查找比较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道后筋膜重建和传统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能力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月31日。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有3篇,前瞻性观察研究有5篇,回顾性研究有14篇;共纳入的患者3 594例,其中尿道后筋膜重建的患者2 021例,标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 573例。拔出尿管后3~7 d、30 d、90 d、180 d尿率,尿道后筋膜重建组优于标准手术组(OR=3.14,3.15,3.01,2.5;P<0.05);防止尿漏发生方面重建组优于标准手术组(OR=0.39,P<0.05);而拔出尿管后24 h尿,切缘阳性率、急性尿潴留发生、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勃起功能保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6,1.03,1.38,0.50,1.45;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道后筋膜重建可提高患者尿早期恢复,还能减少尿漏发生,而在保证切缘阴性,急性尿潴留发生,吻合口狭窄等方面跟标准前列腺癌根治术一样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前列腺癌 尿道重建 尿控 荟萃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剖宫产组 90 例,阴道分娩组 110 例,两组产妇均行早期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明显改善( p<0.05 ),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 SUI )、盆腔器官脱垂( POP )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组间比较则无较大差异( p>0.05 );治疗后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较大差异( p>0.05 )。 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于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 控尿能力 盆底肌肉收缩力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留置尿管发生漏尿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长期留置尿管患者 50名,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研究漏尿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结果 50名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中,发生尿漏患者 16名,其中男性 15名,女性 1名。通过研究漏尿原因,对漏尿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所有发生尿漏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症状得到了缓解及解决。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长期留置尿管 漏尿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拔尿管法与传统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留置导尿管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拔管前根据尿袋内尿液250 ml以上判断患者有排尿反射,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0.9%氯化钠后再往回注0.5 ml,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分析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首次排尿时间、自主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7 ± 1.48)分、(20.44 ± 12.98) min、95.8%(69/72),对照组分别为(3.11 ± 1.98)分、(28.03 ± 27.00) min、83.3%(60/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44 、-2.148,χ2值为6.62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8.6 ± 41.57)、(248.14 ± 48.82)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7,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尿管 排尿 疼痛 排尿反射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在预防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12我院收治的 60例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情况、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在预防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家属的会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 早期脑出血 烦躁 非计划拔除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尿管及膀胱功能训练对尿管留置患者膀胱不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尿管留置患者11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管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尿管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镇静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RBD情况及镇静情况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尿路狭窄、膀胱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管留置患者使用舒适尿管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减少患者CRBD的发生率,改善VA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舒适尿管 膀胱功能训练 尿管留置 膀胱不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诱发此病的因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供养殖户及同行参考。

  • 标签: 尿结石 因素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