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方债关乎国家治理。地方债的膨胀源于政府间财政失衡,地方不宜独立对外承担偿债责任,源于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政地位,收支划分取决于国务院单方决定。为破解眼前的地方债危局,政府有必要考虑动用存量资产,变卖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着眼于长远的制度建设,则有必要用法律形式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隔断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于此同时,围绕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和偿还,可以引入政府资产负债表和信用评级制度,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重整,让其完全置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借助于这种压力,也许有助于催生负责任的现代地方政府。

  • 标签: 地方债券 融资平台 财政平衡 国家治理 法治财政
  • 简介:近年来,"政策试验说"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解释中国改革机制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国家整体性制度变迁层面上解释了地方创新之于国家治理的意义,却忽视了那些既没有上升为国家政策也没有消失的地方创新,没有探讨地方创新在推动地方治理变迁层面上之于国家治理的意义。在中国改革实践中,那些没有获得全国推广却在局部地区发挥作用的地方创新更具普遍性。地方创新除了可能由点到面推广至全国之外,是否对地方治理变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构成推动国家治理的另一种机制?新泰市平安协会和云浮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实践,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 标签: 政策试验 地方创新 治理变迁 国家治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防安全与国发展密切相关,国防安全的建设是否合理完善,关系着国家发展命运的各个方面。国家发展国家的安全,直接影响着的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一个民族的振兴强大。国防的发展直接关系和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国家综合发展方面的内容。这些各个方面都直接影响和联系着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否能够得到增强,直接影响和联系着一个民族的是否能够得到发展和兴旺。 同时国家发展同样也给予国防安全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国防安全与国发展它们二者之间 存在着的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的联系。

  • 标签: 国防安全 国家发展 关系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4-14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4期
  • 机构:2015年1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禁止地方将引种自国外且尚未批准进口的药用植物及国内新发现的药材收载入地方药材标准,要求消除地方药材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存在的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扩张、民族-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调整、世界军事安全秩序建立和全球信息传播网络的形成,⑸现代传播技术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有天然的联系,地缘政治与技术》一书中详尽论证了传播技术同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霸权更替的直接关联

  • 标签: 传播国家 全球化时代 国家发展
  • 简介: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扩张、民族-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调整、世界军事安全秩序建立和全球信息传播网络的形成,⑸现代传播技术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有天然的联系,地缘政治与技术》一书中详尽论证了传播技术同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霸权更替的直接关联

  • 标签: 传播国家 全球化时代 国家发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诗、国家、个人三者相得益彰,诗人往往不屑于谈论诗与国的关系,国家甚至比诗人更为充分地考虑到诗的政治功能

  • 标签: 国家神化 诗国家
  • 简介:"9.11"之后,美国的地方警察部门被赋予了反恐和收集情报的新职责.地方警察部门在机构和人员、与公众的接触、收集和共享信息、利用视频和数字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地方警察更广泛地运用电脑从事资料收集和信息共享工作,出现了更多的情报专业警官和反恐机构,以更好地履行反恐的新职责.

  • 标签: 美国 地方警察 国土安全 反恐
  • 简介:“明清以来的地方意识与国认同”研讨会旨在从国家建构的维度,考察地方意识与国认同的关系,着力从历史人类学、社会史、政治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研究等方向展开跨领域对话,试图透过迥异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议题,共同探讨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与国认同之历史过程。与会学者认为:“地方”的意涵和所指是多样化的,不仅指行政区域,也指地理和文化空间,是从乡村、县、省到南方、北方、东北、西北等地域的动态概念;参与并建构地方意识与国认同的历史主体是多元的,故国家的知识精英和制度文化、地方的宗教专家和社团组织,以及中国边缘和外部世界所想象的“中国”也是多元的。与会学者还从地方与国关系、种族/民族、赋役制度、礼仪宗教、战争、工业资本主义等多重视角,热烈地讨论了多样化“地方”背后的同一性,以及中国何时、如何成为民族国家等问题。这些多元性非但不会妨碍我们理解“中国”,而且是理解的前提和开端。

  • 标签: 地方意识 国家认同 中国 国家建构 述评
  • 简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应实事求是,从“底线道德”开始.“底线道德”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效果论是非;合法自利;交换服务;完成义务.在国家行为方面,国家应是先制订出各种公正原则,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并提供示范.

  • 标签: 道德建设 国家行为 底线道德示范
  • 简介:诗人无视国家并不等于国家无视诗人,诗、国家、个人三者相得益彰,如果政治、民族、国家这样的大型概念驶入诗的语言

  • 标签: 国家神化 诗国家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古代希腊罗马的史实,力图说明:(1)奴隶占有制国家的产生就是奴隶占有制社会确立的标志;(2)早期奴隶占有制国家的重要特点是,与地缘相比,公民中源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的紧密联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3)公民权与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公民权、土地占有权和服兵役的义务三者合一;(4)上述情况决定了,在奴隶占有制国家的早期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产生封建地域国家才可能有的那种'农奴制'。

  • 标签: 奴隶占有制 氏族部落 土地占有权 雅典人 斯巴达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
  • 简介:人们经常会用“政府”来代替“国家”。当人们谈到国家有权如何、国家可以如何的时候,其实是想说政府具有某种权力。尽管国家与政府经常重叠在一起,但这却是需要加以区别的两个概念。国家是由领土、居民、政权组织和主权所构成的一个集合体,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一部分,是国家的代表机构。广义的政府应包括一国的立法机关、

  • 标签: 国家 政权组织 立法机关 政府 代表 主权
  • 简介:90年代的诗已经江河日下,这些诗人试图让诗更为纯粹一些,徐敬亚——诗人兼批评家——还是在《崛起的诗群》之中作出了呼应

  • 标签: 国家神化 诗国家
  • 简介:"自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不过,"私法自治"这一概念在古希腊却并不为人所知。在希腊的国家和法哲学中,个人并非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共同体、整个城邦的利益而存在的。个人的使命即为集体服务。在罗马,家父的自治权力与自由奠定了罗马国家与法律制度的基础。中世纪时,神的意志被认为是尘世法律的基础,自治这个概念并不为人知晓,或者仅被做狭义的解读。私法自治在近代的复兴始于对人的尊严的认可。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被格劳修斯(Grotius)运用到了法学领域,并创立了现代自然法理论。康德则将意志的自治进一步发展,并将其作为自己整个哲学体系中结构性的原则。其后,萨维尼(Savigny)将私法自治视为人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自由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公民"成为1896年德国民法典的"标准像"。私法自治并不仅仅是一项私法中的基本原则,更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项基本原则。私法自治的理念要求国家法通过确立辅助原则对其作出呼应。国家是为公民的利益、而非公民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存在的。在对现代宪政国家的"合法化论证"中可以找到辅助原则的依据。国家辅助既是国家的任务,又为国家职能的发挥设立了界限。在基本权利的框架内,个人的行为优先于国家的行为,社会的自我规制优先于法律。私法自治这一理念在东亚的法律、社会结构及宪法中能否得以实现?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这些都是东亚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 标签: 私法自治 人的尊严 基本权利 辅助原则 宪政国家
  • 简介:本文以西方学者安德森(B.Anderson)的民族观为参照平台,通过展示前辈学者对“族群”概念的丰富多彩的解说,指出了族群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实践价值,揭示了学术意义上的族群建构与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家认同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强调了将它们并置关联在一起的现实意义,进而初步彰显了学术研究中固有的“政治倾向性”,阐明了在学术研究中要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重要性。

  • 标签: 民族 族群 族群建构 国家认同 学术研究 政治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