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肌梗死后造成的大面积心肌坏死或顿抑常使患者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而自体细胞移植治疗坏死技术的出现使其成为一项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此项治疗方法目前分两种方式:①骨髓干细胞活化或种植使心肌再生,②取包括自体心肌,骨骼肌,血管平滑肌等细胞在内的成熟活细胞扩增并种植到心肌坏死区域。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各国的医疗和研究人员对心肌移植的可行性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并成功的将骨骼肌种植存人体心脏,

  • 标签: 自体细胞移植 治疗 坏死心肌 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性心肌死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资料,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均实施心电图诊断。结果本组探究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Q波及T段均存在异常表现,分为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死心电图诊断效果理想,可用于梗死部位定位、定性,具有较高准确度,可准确筛选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性心肌死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资料,选自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7月,均实施心电图诊断。结果:本组探究心电图检查显示, ST段、 Q波及 T段均存在异常表现,分为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死心电图诊断效果理想,可用于梗死部位定位、定性,具有较高准确度,可准确筛选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电图改变特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内我院中确诊存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62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试验,医务人员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以后,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并按要求分析患者的个体状况,在确认患者的基本资料后,由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本次研究中的62名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共计29名,下壁、正后壁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26名,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名,而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共计6名。结论:当患者出现右心室心肌梗死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会出现极大的变化,而医务人员在进行患者的病情分析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了解患者的心肌梗死状况,为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右心室 心肌梗死 心电图 改变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死心电图诊断与护理。方法 于我院随机选取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历选取年限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按照患者年龄的奇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7)与观察组(n=27)。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来开展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施行护理措施之后在进行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I级、II级、III级诊出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I级、II级、III级诊出率均明显更高(P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干预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是心电图危急值内容,其发生原因除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还可能为脑源性、外伤性等引起,现报道外伤致酷似急性心肌死心电图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外伤性胸痛、胸闷4小时”入院。4小时前因工作时前胸部不慎被铁片砸伤,当即出现剧烈胸痛,伴胸闷不适,无咳嗽及咯血,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咯血,生命体征稳定。急诊胸部+中上腹部CT示:(1)左上肺少量出血;(2)右下肺背侧渗出性病变;(3)心包积液(血)。急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率98次/分;P-R间期固定0.15s;QRS波:时限0.13s,V1呈R型,R波升支有切迹,V4呈RS型,V5呈qRS型其S波粗顿,V2、V3呈qRS型伴ST段呈弓背型抬高0.3mv及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V2、V3导联异常q波伴ST段呈弓背型抬高0.35mv及T波倒置,提示符合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脏挫伤心电图改变;(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时间21:09)肌红蛋白593.9ng/ml,肌钙蛋白26.73ng/ml,肌酸激酶(CK)1262U/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70U/L,白细胞29.4×109,中性粒细胞比例88.04%,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正常。超声多普勒提示:两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 标签: 外伤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心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的疾病之一.其中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导致死亡占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心肌梗死造成大量心肌细胞的死亡.导致心肌斑痕组织的形成,心肌细胞的数目减少,功能低下。这种细胞功能的丧失是不可逆的。最近的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也有少量的心肌细胞分裂增生.不过这种增生数量非常有限.不能达到功能上的修复心肌组织。

  • 标签: 梗死心肌 移植修复 骨髓干细胞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肌细胞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坏死标记物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159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探讨心电图做为常见与无创检查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分析房性早搏、室性早博、房室传导阻滞在两组中出现的比率,对照组160例健康体检人群。结果ST段抬高型房性早博28例(47.5%),室性早博46例(57.5%),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房性早博42例(53.2%),室性早搏45例(56.9%),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比例21例(26.6%),第三度房室传导比例22例(25.3%)。对照组房性早搏8例(5%),室性早搏5例(3%),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2%),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结论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比例高于正常普通人群,非ST段抬高型房室传导比例高于ST段抬高型与正常普通人群。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急性心肌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方法:本文选取 50例老年急性心肌死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年龄段划分两组,对照组年龄低于 60岁,治疗组年龄不低于 60岁,两组开展心电图动态检测过程,对其相关指标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开展相应的诊断治疗过程后,治疗组患者年龄不低于 60周岁,其中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单纯室性早搏、复杂室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六项指标大小分别是 8.00%、 8.00%、 16.00%、 8.00%、 16.00%以及 16.00%,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两项指标大小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一旦没有及时实施治疗过程,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中心律失常救治不及时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诊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措施,观察组采取心电图诊断措施。结果观察采用常规诊断和心电图诊断后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观察组23例中,对于心电图诊断后的结果,准确率95.65%;对照组23例中,准确率78.26%。观察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电图诊断模式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可帮助患者及时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干预组(30例)和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对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干预组治疗第1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84.38±12.38)U/L,与对照组(182.50±12.31)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82);干预组治疗第3和第5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08.68±12.41)U/L和(39.16±11.6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28±11.62)U/L和(72.24±11.75)U/L,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改善其心肌酶学,乌司他丁对急性梗死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乌司他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脏MR技术在各种缺血及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评估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心脏MR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模式、扫描序列及影像表现进行基本的介绍,旨在提高影像医师的诊断能力。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