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诊断标记、疗效预测并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合"恐惧网络模型"假说回顾了近5年关于P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发现PD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异常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恐惧网络模型",更广泛的脑区(如背侧扣带回、额顶颞叶皮质、脑岛、纹状体、感觉运动相关脑区和小脑)与杏仁核等经典脑区共同构成了拓展的恐惧网络。其中,杏仁核、岛叶、内侧前额叶以及感觉运动网络(somato-motor network,SMN)、小脑是PD区别于其他常见焦虑障碍的特异性脑区。而恐惧网络模型所包含的额叶-边缘环路的活动变化可预测不同方法治疗PD的疗效,完善了PD的恐惧网络假说,更精细识别了可用于PD精准诊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为最终实现PD的个性化诊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惊恐障碍 磁共振成像 生物学标记 恐惧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55例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CSM患者,根据日本骨科协会改良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mJOA)分为35例轻-中度组(12~17分)、20例重度组(<12分)。同时选取1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所有CSM及对照者均进行颈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扫描、头部功能MRI扫描,比较椎管最大狭窄程度(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脊髓最大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T2WI高信号范围、压迫最严重水平颈髓DTI数据(FA值、ADC值)以及大脑功能连接FC(丘脑作为种子区)差异,并将这些数据与m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SM患者MCC、MSCC、T2WI高信号范围、FA值、ADC值均发生改变,MSCC与mJOA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64,P<0.05),FA值与mJOA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89,P<0.05)。结论CSM患者影像表现大多与临床症状程度相关,大脑重塑参与了临床功能代偿。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髓型颈椎病 脑重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并定量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8例eGBM患者的MRI图像,观察病灶的部位、边缘、信号、瘤周水肿、邻近脑膜侵犯及强化特点,并分析其ADC、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NAA)的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颞叶者3例,额叶3例,顶叶2例。6例病灶边界较清楚,2例边界不清。5例病变位置表浅,3例位于深部白质。3例病变内明显囊变,4例病变内可见坏死,1例无囊变坏死。1例病变周围无水肿,5例呈重度水肿,2例呈中度水肿。4例病变邻近脑膜受累,1例室管膜受累。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软脑膜播散转移。8例eGBM患者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7.15×10-4 mm2/s,较对侧降低17.6%。MRS显示2例患者病变内胆碱/NAA分别为5.27、0.81。PWI显示2例患者病灶rCBV分别为3.51、3.32 ml/100 g,分别较对侧增高36%、29%;rCBF值分别为31.5、82.1 ml·100 g-1·min-1,分别较对侧增加49%、203%。结论eGBM具有发病部位表浅,易囊变,但囊壁不光整且厚薄不均,肿块边界清楚,邻近脑膜易受累并出现脑膜尾征,容易发生脑脊液播散转移等特点。ADC值、PWI及MRS可为肿瘤的术前分级提供一定的定量依据。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方法 : 选取 60名资料全面脑胶质瘤患者,均使用 Signa HDe磁共振扫描,外加头颅 8通道相控阵线圈,使用模态磁共振成像,依据国际肿瘤分类标准观察记录患者病理结果、临床特征及 MRI信号表现。结果 : 60名患者中,低级脑胶质瘤 18名,占比 30%,高级脑胶质瘤 42名,占比 70%;低级脑胶质瘤与高级脑胶质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单一发病患者共 50名,多种发病患者共 10名;患者额叶患病 16名,颞叶 10名,顶叶患病 12名,枕叶患病 10名,颞顶叶交界处患病 6名,额顶叶交界处 4名,小脑患病 2名。 24名患者显示等、低 T1FLAIR信号, 36名患者显示等、高、低混合 T1FLAIR信号; 60名患者的 T2WI均显示为稍高或高信号。讨论 : 使用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胶质瘤能够明区分不同等级的脑胶质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 反鉴别诊断 成像分析
  • 简介:摘要模态磁共振成像是将多种功能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的一种新兴颅脑成像技术,具有高精确度、高分辨率及低侵入性的优点,能够从解剖、功能及分子水平更加全面系统地获取脑组织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模态磁共振技术已广泛用于脑胶质瘤的临床诊疗中。了解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脑胶质瘤诊断分级、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制定诊疗决策。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 多模态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胶质瘤应用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术前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脑胶质瘤的病理结果、病变个数与部位、MRI信号表现、强化情况、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11例,占比30.56%,包括II级2例,II级9例;高级别胶质瘤25例,占比69.44%,包括III级10例IV级15例;高级别胶质瘤构成比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病变个数与部位单发病变30例,多发病变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颞顶叶交界区、额顶叶交界区以及小脑。③磁共振信号表现T1FLAIR呈等、低信号14例,T2FLAIR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1例;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④强化情况环状强化25例,伴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强化5例,未见明显强化3例。⑤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占位效应伴有中、重度水肿带26例,轻度占位效应伴有轻度水肿带8例,未有明显占位效应与水肿带2例。⑥周围纤维束状态低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4例,浸润6例,破坏1例;高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0例,浸润15例,破坏10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呈现病灶的实际情况,且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胶质瘤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有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为患者进行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分析患者检查结果,指标观察瘤周水肿程度及强化方式。结果:30例患者瘤周水肿程度对比有差异(Z=-3.052,P=0.025<0.05),且30例患者强化方式评价对比结果无差异(Z=-1.255,P=0.062>0.05)。结论:在胶质瘤患者诊断过程中,以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主要技术,可满足患者诊断需求,对评估患者自身病情有一定帮助,所以可在患者诊断中推广该项技术。

  • 标签: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胶质瘤 诊断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胶质瘤应用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2月期间诊治的 3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术前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脑胶质瘤的病理结果、病变个数与部位、 MRI信号表现、强化情况、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 11例,占比 30.56%,包括 II级 2例, II级 9例;高级别胶质瘤 25例,占比 69.44%,包括 III级 10例 IV级 15例;高级别胶质瘤构成比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对比差异显著( P<0.05)。②病变个数与部位:单发病变 30例,多发病变 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颞顶叶交界区、额顶叶交界区以及小脑。③磁共振信号表现: T1FLAIR呈等、低信号 14例, T2FLAIR呈等、高、低混杂信号 21例; 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④强化情况:环状强化 25例,伴结节状强化 3例,轻度强化 5例,未见明显强化 3例。⑤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占位效应伴有中、重度水肿带 26例,轻度占位效应伴有轻度水肿带 8例,未有明显占位效应与水肿带 2例。⑥周围纤维束状态:低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 4例,浸润 6例,破坏 1例;高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 0例,浸润 15例,破坏 10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呈现病灶的实际情况,且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高场强MRI、新型扫描序列和脑连接组学分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MRI技术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疾病进展、评测疗效、指导治疗策略、研究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日益显示其独特的临床应用前景、指导意义和科学价值。应用MRI技术,有望实现帕金森病病变的可视化。通过对帕金森病影像学标志物的研究,可以为帕金森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

  • 标签: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胰腺纤维化(pancreatic fibrosis,PF)是多种原因导致胰腺损伤修复的重要组织学改变,PF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胰腺肿瘤等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早期诊断PF,并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对减缓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影像学检查为首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PF诊断方面发展迅速,其中以磁共振弹性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T1 mapping技术为著,笔者针对PF的模态磁共振弹性功能成像评估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纤维化 磁共振弹性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T1技术 磁化转移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态磁共振成像(3D BRAVO序列、CUBET2WI序列及高分辨率T2 FLAIR序列)对FCD病灶检出率能力是否较常规磁共振成像有明显提高。材料与方法:将经过MR常规检查及模态磁共振成像的2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FCD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计算出常规检查和多种磁共振高分辨率序列中的单一结合和组合模态对FCD的检出率,对比分析常规序列与常规序列加某一独立的高分辨率序列和组合序列后病灶检出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例FCD患者中,MR常规序列共检出7例,常规加3D BRAVO序列检出13例,常规加 CUBE序列检出15例,常规加高分辨率T2Flair序列检出17例,序列组合检出17例。结论:常规MR加CUBET2WI、高分辨率T2FLAIR序列及高分辨率组合序列后FCD病灶检出率明显提高,常规MR加3D BRAVO序列后FCD病灶检出率未得到明显提高。关键词:FCD;MRI;模态;高分辨率;难治性癫痫

  • 标签:
  • 简介:摘要偏头痛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头痛,尤其是头痛在受到光、声音和其他感觉刺激后,其敏感性增强,因此更普遍地被接受为与神经过敏性相关的一种疾病。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尤为常见,不仅对晕动病易感性增强,部分偏头痛患者还经历了与其他先兆偏头痛不同的眩晕或共济失调发作,因此将头痛引起的发作性前庭症状称为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自发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VM,其诊断基于专家小组定义的标准,现阶段对其病理生理及相关机制的了解较少。随着神经高级影像学的快速发展,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探索疾病与前庭症状相关的机制做出了贡献,现就其在前庭性偏头痛的探索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前庭性偏头痛 磁共振波谱 默认模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乳腺癌在采取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脑半球切除术(HS)是治疗弥漫性半球病变难治性癫痫的一组有效外科术式。术后癫痫发作控制良好,部分患儿双侧肢体运动功能得以改善甚至恢复,这一结果突显出大脑的强大可塑性,遭受广泛损伤后的大脑可再行功能重组和皮质结构重塑,尤其在年幼患儿中更为明显。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联合分析脑的结构和功能及相关神经影像学特征,揭示运动功能改善的神经生理机制。现就HS术后患儿运动功能改变的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大脑半球切除术 运动功能 磁共振成像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模态磁共振(MRI)联合乳腺X线成像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乳腺癌患者62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2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模态MRI及乳腺X线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金标准,统计MRI及X线片检查情况,并比较MRI、X线片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作金标准,MRI检出乳腺癌51例、乳腺良性病变60例,X线片检出乳腺癌49例、乳腺良性病变59例,联合诊断检出乳腺癌60例、乳腺良性病变59例;联合诊断敏感度(96.77%)、准确度(95.97%)高于MRI(82.26%、89.52%)、X线片(79.06%、87.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95.16%)与MRI(96.77%)、X线片(9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钼靶联合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91例,均采用乳腺钼靶、模态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钼靶、模态MRI单项和联合诊断的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病理检查、乳腺钼靶、模态MRI测量的病灶长径,比较不同性质乳腺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91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中,病理结果证实恶性34例,良性57例;乳腺钼靶诊断出恶性24例,良性40例;模态MRI诊断出恶性26例,良性42例;二者联合诊断出恶性32例,良性39例。乳腺钼靶与模态MRI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性质的特异度(70.59%比73.68%)、误诊率(29.82%比26.32%)和准确度(70.33%比74.7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腺钼靶、模态MRI联合诊断灵敏度(94.12%)高于二者单项诊断(70.59%、76.47%),漏诊率(5.88%)低于二者单项诊断(29.41%、23.53%),P<0.05。术后病理结果、乳腺钼靶、模态MRI测量的病灶长径,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93,P<0.05),但模态MRI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性者与恶性者Fast AD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者Standard ADC、Slow ADC均低于良性者(P均<0.05)。结论乳腺钼靶联合模态MRI在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性质中效果显著,对非肿块型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高,且不同病变性质的模态MRI ADC值存在显著差异,联合诊断可提供更多诊断信息,避免临床漏诊。

  • 标签: 乳腺癌 非肿块型 乳腺钼靶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 作者: 郝飞 和清源 崔哲 刘子龙 卢嘉宾 张恒 徐萌 谢利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承德 067000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学成像设备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对MRI仪定量检测能力进行质量控制的参数水膜,并基于这种水膜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材料与方法研制参数水模,通过多参数水模中不同的结构层内置的特征溶液表征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T1)、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并进行定值;然后提取水膜MRI图像目标区域灰度值、获取域信息、通过数据拟合建立质控标定算法,并应用此质控方法对PA0、PA1两台设备进行测试。结果参数水膜能满足对MRI设备的PD、T1、T2、ADC值质量检测。最小二乘法的T1质控分析方法对两台设备量值稳定性质控中,PA0的T1量值稳定性明显优于PA1。采用灰度卷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两台设备量值准确度质控的准确率。结论本研究自行研制的参数水模能够对功能成像定量技术进行质控,建立了能够溯源至国际单位制的设备性能评价方法并将其标准化,构筑了我国MRI设备质控的基础。

  • 标签: 多参数水模 质量控制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