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各种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探讨疾病的防护与诊治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56例眼外伤并眼内异物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异物性质、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眼外伤多发年龄17-40岁,致伤原因主要为敲打金属、殴斗。伤后3天内行手术者占68%,其中73.7%视力恢复较好。结论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是严重的致盲原因,它是可以预防的,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眼外伤 眼内异物 青壮年 治疗
  • 简介:外伤异物在基层卫生院是经常接触到的疾病,在取异物时往往费时多难以成功,手术对组织损伤大。不易被病人所接受。本门诊半年来巧取异物38例中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巧取 外伤性 金属异物 体会
  • 简介:2011年5月9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了1例双联体女婴,因患儿病情重,用药种类多,补液时间长,与外周多处建立静脉通道补液,随着患儿病情加重,外周静脉反复穿刺,静脉营养、人血白蛋白、血浆等各种血液制品等高渗透、刺激大的药物输入,使得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穿刺难度大,患儿补液不足。于6月17日行左侧大隐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同时建立通道以便及时有效的补液用药。

  • 标签: 双头联体女婴 静脉护理
  • 简介:笔者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解剖人体标本时,发现1例标本存在颈外静脉静脉行程变异。现作报道。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男性尸体标本1具(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约60岁,身长165cm,发育正常,外观无畸形。解剖显露左侧的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静脉等结构,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测量其径线。

  • 标签: 遗传变异 解剖学 局部 颈外静脉 头静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目前常用的肿瘤化疗通路,虽然有效地减少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肿瘤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但有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风险,而且对血管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频繁更换敷贴及冲管,给患者造成不便。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静脉途径 置入术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的相关资料,并对此类疾病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6例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大多数患者获得了有用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是严重的致盲原因,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是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机械性眼外伤 眼内异物 临床分析
  • 简介: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在我科开展的无痛人流室的工作中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手术中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麻醉药物的外渗,不易脱出血管,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技巧 手腕桡侧头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眼外伤(角膜异物)成因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3~2009年眼科收治的角膜异物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3~2009年角膜异物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年龄〈3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夏秋季节为主要时间段、电焊、切割工人为发病主体、异物主要以铁屑和工业粉末为主,异物多侵犯角膜浅层,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明显,P〈0.05。结论角膜异物是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改善工作环境和有效的个人防护能有效的预防角膜异物的发生。

  • 标签: 眼外伤 角膜异物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 随着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内外静脉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不仅提高了治疗效率,也极大地优化了患者的治疗体验。本篇论述了静脉治疗领域的最新动态,涉及输液设备创意、输液策略提升、材料优化,全面管控与信息化进展前沿。智能输液泵、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可穿戴输液设备等创新工具,为精确诊疗与个性化方案提供了可能。同时,通过定时定量输液技术和个性化输液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此外,新型静脉导管和输液管采用的高生物相容性材料及抗菌涂层技术,显著降低了感染风险,保障了治疗的安全性。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平台的建设则为静脉输液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决策支持,促进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这些新进展不仅优化了静脉治疗的过程,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展现了静脉治疗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方向。

  • 标签: 静脉治疗新进展 输液工具创新 输液方式优化 材料改进
  • 简介:摘 要:传统的动车组受电弓故障检修方式主要依靠动车组回库断电后人工登顶检测,费时费力且难以在动车组高速运行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如异物入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轨道交通行业背景,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对动车组受电弓弓区域异物检测进行了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受电弓 深度学习 异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胃镜下取异物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胃镜下取异物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后胃镜下取异物(观察组),25例进行传统胃镜下取异物(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少(P<0.01);手术平均时间短(P<0.01);患者满意度高(P<0.01);观察组均经过异丙酚镇静麻醉胃镜下成功取出,取出异物共30件,操作过程安全,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胃镜下取异物,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但需要注意进行麻醉风险评估,严格掌控适应证,给予相应麻醉管理。

  • 标签: 静脉麻醉 胃镜下取异物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静脉 麻醉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价值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接治的 80 例上 消化道异物 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胃镜治疗,研究组则施行静脉麻醉胃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异物取出时间和取出成功率。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异物取出时间要短于对照组 ( P <0.05 ) ,研究组患者异物取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 ( P <0.05 )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施行静脉麻醉胃镜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缩短异物取出时间,能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麻醉胃镜 上消化道异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收治的32例动静脉内瘘(AVF)静脉弓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7例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8例患者行开放手术静脉转位贵要静脉,7例患者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PTA术修复成功率88.23%,开放手术修复成功率100%,覆膜支架置入术修复成功率100%。随访1至6个月,动静脉内瘘静脉弓狭窄修复后内瘘通畅中位生存时间:PTA术为5个月,开放手术为6个月,覆膜支架置入术为6个月。结果表明PTA和覆膜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方便、快捷的优势,但PT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开放手术和覆膜支架置入术高。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户外活动的增加,外伤性体内异物发生率逐渐增高,由于患者及部分医务人员认识不足,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2003年8月~2007年6月,我们收治276例外伤中,21例发生误漏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异物 误诊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的临床处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的32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对其采用一期急救初步清创、清除异物、对合并伤和高致死性创伤进行控制;二期行开颅颅内异物清除术。结果一期急救对患者均进行了清创手术治疗,一期彻底成功清除异物患者为21例,另11例因病情极危重不允许长时间及复杂手术操作,一期仅清除部分异物或行简单清创闭合伤口,术后死亡1例,对残留异物的10例患者经一期急救待病情稳定后进行了二期开颅颅内异物清除术。其中8例成功摘除异物,有2例只清除了部分异物,深部脑组织内仍残留细小碎片没有成功摘除;所有患者中预后良好的16例,中度残疾的11例,重度残疾的3例,植物生存的1例,死亡1例。结论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急救和分期处理,同时对发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 标签: 开放性颅脑外伤 颅内异物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理路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8位患者颅脑外伤及颅内异物情况,所有患者后均实施了开颅手术治疗,于全身麻醉条件下,借助头颅CT、X线定位,进行了颅内异物及颅内坏死组织的有效处理清除。结果本研究所纳入的48例患者,总计实施开颅手术48次,共取出颅内异物48块。经手术治疗处理后,44例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均告良好康复,仅4例患者存在预后康复不佳情况,临床死亡2例(4.17%)、致残2例(4.17%)。结论针对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异物患者,积极借助影像学定位颅内异物、观察颅内情况,进而针对性实施开颅手术治疗,便于患者颅内异物的有效取出,强化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开放性颅脑损伤 颅内异物 开颅手术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