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获得的感染,由于医院是特殊的场所,患者比较密集,院内环境容易被微生物污染,感染的发生,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进行必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特点及常见感染部位,然后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

  • 标签: 妇产科 院内感染 预防
  • 作者: 杨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妇产科常见感染问题的护理杨蓉(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中图分类号】R47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66-01虽然目前的医疗水平已经相对较高,但是在护理过程中感染问题仍是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妇产科,由于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出现感染的情况相对比较多见,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感染情况包括医务人员以及医疗器材造成的感染、呼吸道发生感染、泌尿系统发生感染以及切口发生感染,对于产妇而言危害极大。下面主要对妇产科常见的几种感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应对措施。1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几种感染问题第一,手术感染手术感染主要指的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疗人员或者医疗器材造成的感染,如果医院对于医疗器材的消毒工作不严格,在手术过程中会大大增加感染的可能。其次,医疗人员在手术之前未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消毒也可能造成感染,或者是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伤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也会增加感染发生的几率。第二,呼吸道感染妇产科的患者或者产妇在手术、分娩等之后,身体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免疫能力明显的下降,若护理不到位极有可能出现感染。在妇产科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大致占所有感染患者的33.5%。出现的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在手术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全身麻醉,同时还要进行自呼吸麻醉,需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容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容易引起感染。此外,妇产科病房内习惯性的将门窗紧闭,空气难以流通,患者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也容易发生感染。并且患者在后期的恢复过程中,亲朋好友往往会不间断的探访,容易将外界的病菌携带到病房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第三,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也是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感染的问题之一,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大致占妇产科感染患者的15%左右,是呼吸道感染之外的又一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导致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导尿或者留置导尿,一般导尿的时间越长,出现感染的几率就越大。在妇产科护理中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中剖腹产相对较多,由于当前剖腹产技术的成熟,选择剖腹产的女性越来越多,剖腹产手术后需要留置导尿,因此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比较多见。第四,伤口感染总结发现,会阴部的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要远高于剖宫产的切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重要原因是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消耗体力较大、失血过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妇产科包括了妇科与产科两大科室,患者均为女性,患者的疾病种类繁多,再加上产科均是孕产妇,包括了剖腹产与自然分娩等,还有一些患有其他疾病的孕产妇,因此,从整体来看,妇产科中需要处理的情况很多,并且很容易出现感染问题,这就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给患者的恢复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对此,本文就将妇产科护理中出现的感染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护理 感染情况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两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出现,给机会致病真菌感染的治疗带来巨大变化。氟康唑已广泛用于念球菌病、隐球菌病的治疗。伊曲康唑主要用于曲霉菌病的治疗。一些新的具有更强抗真菌活性的氮唑类药物在正前期临床试验中。另外,一些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

  • 标签: 妇产科真菌感染 氟康唑 伊曲康唑
  • 简介:摘要::在当今各大医院中,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做好护理中的感染预防工作是主要问题。本文以某个医院的妇产科部门的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妇产科护理中容易感染的部位以及导致感染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妇产科护理中出现感染问题的策略。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感染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感染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出现感染的症状,对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感染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40例妇产科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分析,其中分别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和胃肠系统感染等,其中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比较多,感染率分别为45%和25%。结论妇产科感染的患者比较多,针对其特殊性,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感染具体情况,探究有效的处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妇产科 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妇产科术后感染进行深入的临床分析,并且就术后感染的部位以及住院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针对10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感染部位、住院时间和术后发生感染的关系。结果 100例妇产科术后患者中,发生感染21例,术后发生感染率为21 %,术后感染的部位包括: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切口感染和宫腔感染,术后感染率分别为:胃肠系统28.57%、泌尿系统23.81%、呼吸系统19.04%、切口感染14.29%、宫腔感染14.29%,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为:住院时间小于七天的患者3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29%、住院7天至14天的患者7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3.33%、住院时间大于14天患者11例,术后发生感染率为52.38%。结论 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部位为: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切口感染以及宫腔感染,并且住院时间越久,发生感染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建议临床上要针对妇产科术后感染的发生因素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妇产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促进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在我国,妇产科手术是常见的临床操作,而术后切口感染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问题。为了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研究人员对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感染的原因,并为预防提供有效的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60例无感染的患者(对照组)和2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观察组)。结果显示,在这180例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达到20例,感染率为11.11%。这一数据提示,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经过深入分析发现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包括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缝合技术、抗生素应用、基础疾病和卫生习惯等。例如,年龄较大的患者免疫力较低,易于感染;体重超标的患者,由于脂肪层较厚,手术难度大,感染风险也相应增加。此外,手术时间长短、缝合技术是否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卫生习惯等也都是影响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确保手术疗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加强术前调理,提高患者免疫力;其次,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时间,提高缝合技术;第三,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第四,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最后,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术后护理。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 妇产科 原因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的主要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其在护理层次的主要防范措施,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妇产科于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入的648例完整妇产科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主要部位。结果该院的妇产科感染率为3.70%(24/648),其中呼吸道感染占总人数的1.70%(11/648),占感染患者的45.83%(11/24);泌尿生殖道感染占总人数的1.08%(7/648),占感染患者的29.17%(7/24),手术切口感染占总人数的0.46%(3/648),占感染患者的12.50%(3/24),胃肠道感染占总人数的0.31%(2/648),占感染患者的8.33%(2/24),急性压疮患者一名,占总人数的0.15%(1/648),占感染患者的4.17%(1/24)。总体来说妇科术后感染率高于产科。结论妇产科术后可出现多个系统的感染,依次为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手术切口、胃肠道及其他,应规范各种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率。

  • 标签: 妇产科 感染 护理防范
  • 简介:摘要 : 在妇产科展开护理工作的时候,由于患者很容易出现感染的问题,进而诱发一系列的病症。因此,妇产科在展开护理工作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寻找对应的策略来对相关的感染问题进行防治。随着近几年来医院感染率的上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大大下降,医院多年营造的影响也遭到了破坏,医患矛盾开始加剧。在妇产科当中,孕妇和新生儿的抵抗力较差,更容易被感染引发疾病,这对患者的健康而言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医院应当对妇产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加强重视。本文将对医院妇产科护理当中的感染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感染的渠道和主要原因,并结合当前的技术和条件来寻找解决办法,减低感染率。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过程中的危险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 2011年 1月~ 2016年 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 850例 (妇科 500,产科 350),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感染患者共有 55例,妇产科感染部位最高的是呼吸道感染 (22例 ),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 (15例 ),最后是切口感染 (8例 )。结论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因素众多,医院应该对护理工作者加强培训,根据相关制度确保规范操作,降低妇产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感染部位 感染因素
  • 简介:   【摘要】做好护理工作,尽可能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问题是当今各医院应该注重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有关部门的关于妇产科部门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其感染部位以及相关引起感染的因素,提出了预防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相关 措施 。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感染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究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发生的医院内感染病例,统计感染部位及年龄分布,探究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妇产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为主,感染的发生率与就诊患者年龄呈正相关。结论妇产科护理应针对疾病类型,易感因素等,采取相应护理对策,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妇产科 医院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探究影响妇产科术后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相应制定妥善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还可为临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防治经验。方法结合某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12月共接收的585例手术患者的入院治疗临床资料,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确切住院时间、手术过后是否出现感染、具体的感染部位等,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影响妇产科术后感染的因素。结果妇产科手术后,585例患者中出现术后感染的共有24例,分析其感染率为4.6%,其中发现,妇科感染率要高于产科。研究还发现,妇产科术后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有呼吸道系统、泌尿系统、肠胃系统、宫腔以及切口感染等,同时30岁以下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比30岁以上患者要低。由此可见,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手术后出现感染的几率也随之呈现增长趋势。结论妇产科患者手术后最易出现感染的部位是呼吸系统,所以在护理时,也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妇产科 术后感染 临床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妇产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我院妇瘤科、产科2个病室所有实施手术的病人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流行病学意义,将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观察组,无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科室934例手术病人,34人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3.6%。结论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基础疾病、病人卫生习惯、术前感染情况、医务人员院感防范意识、手术、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及病房、手术室、妇检室的管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切实控制术后切口感染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影响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办法,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3000例患者(妇科1580例;产科1420例)的病例,调查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85例,感染率为2.84%。高龄患者、化疗患者、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是高发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产科发生院内感染40例,感染率为1.33%。妊娠合并症患者是高发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呼吸道、宫腔等。结论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缩短住院天数和留置尿管时间,可以降低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妇产科 院内感染 预防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29-01
  • 简介:摘要妇产科护理中的感染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响应的研究,分析了妇产科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进程中的感染因素,并根据每一个因素提出了响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