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盆腔感染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  将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进行妇科手术并存在术后盆腔感染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进行手术但术后未出现盆腔感染的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并总结影响术后盆腔感染的因素,以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SDS总分、PSQI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上述指标均为影响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妇科手术患者而言,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心理状态、术后营养指标、术后睡眠质量等可视为诱发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相关因素,医护人员可从缩短手术所需时间、缩短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提高术后对患者心理干预、营养指导等对策入手,以此将患者术后盆腔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数值。

  • 标签: 妇科手术 术后盆腔感染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妇科盆腔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盆腔术后护理,比较两组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统计学数据对比,两组间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进行快速康复理念护理,能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缩短患者的肠蠕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盆腔术后 妇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一年时间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观察组500例,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50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VT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1.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的围术期中,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妇科盆腔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手术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择取本院妇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行盆腔手术的患者50例,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对这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方案与整体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常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为8.0%,P值小于0.05。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而言,给予整体护理方案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整体护理 妇科 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2%)显著高于对照组(82%),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盆腔手术手术期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盆腔手术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妇科盆腔手术病人112例,根据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病人56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病人常规护理同时强化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预防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科盆腔手术手术期给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提升满意度,意义重大。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盆腔手术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就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接受妇科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验,采取随机数字表示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实验小组均为45例病患,其中研究组病患要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准,对其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当中的病患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这两个实验小组的护理结果。结果:在研究组当中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小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防护性方法和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1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105例。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盆腔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时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盆腔手术1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第一组与第二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中,第一组为1.53%,第二组为12.30%,(x2=19.56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盆腔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时采用综合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盆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科盆腔手术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8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以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均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协同预防性护理。结果:血栓形成率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总满意度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针对性护理的运用,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妇科盆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检查术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的126例女性盆腔疾病患者,对腹腔镜诊治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经产妇84例,未产妇42例;有下腹部手术史23例,2次手术史7例。异位妊娠35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1例,卵巢良性肿瘤33例,输卵管积水、粘连25例,节育环异位2例,子宫肌瘤58例,子宫肌腺瘤9例,不孕症3例,盆腔炎5例。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合理、安全、损伤小的特点,可替代妇科大部分腹式手术,已成为部分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妇科盆腔手术 良性肿瘤 盆腔炎 盆腔粘连
  • 简介:摘要2007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采用POP一Q分期法对6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分期,存在子宫脱垂或阴道穹隆脱垂II期及其以上的患者为行妇科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妇科盆腔炎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妇科盆腔炎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各自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致病因素和诊断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评估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妇科盆腔炎症的多发生于22-42岁之间的育龄妇女中;临床表现异常繁杂、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加以及下腹坠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形式;以人工流产、不洁性生活、产褥感染以及开腹手术为较普遍的致病因素;目前多采用光谱抗生素以及光波等手段进行综合诊断,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结论妇科盆腔炎症在治疗中需立足于其临床特征、积极从患者病因中寻求诊断与治疗的有效途径,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获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临床特征 妇科盆腔 炎症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临床比较。结果干预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1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1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预后效果)、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易为患者所接受。

  • 标签: 妇科 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前瞻性比较141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LEDVT的发生率、发病特点、高危因素、诊断方法及凝血功能变化,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48h及术后5—7d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D一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水平,并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1)术后发生LEDVT22例(血栓组),发生率为15.6%,发生时间为术后2~7d,平均(4.1±1.2)d;术后未发生LEDVT119例(非血栓组)。(2)发生LEDVT的高危因素是术后开始床上活动时间晚、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合并心血管疾病、淋巴清扣术、年龄、全身麻醉、恶性肿瘤等,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术后应用止『衄药是LE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3)血栓组术后D-二聚体平均为(0.9±0.6)mg/L,非血栓组为(0.5±0.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一二聚体用于预测LEDVT的阳性预测值为31.0%,阴性预测值为98.6%;手术后较手术前抗凝血酶一Ⅲ有所升高。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妇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行妇科盆腔手术治疗的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DV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33例(37.50%),其余55例(62.50%)患者未发生DVT;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卧床时间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0mL、手术用时>4h、术后卧床时间>4d是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P

  • 标签: 妇科 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