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宫颈糜烂是其他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宫颈外口表皮的脱落被宫颈口另外一种上皮组织所代替后,由于遇到覆盖面的新生上皮菲薄,甚至可以看到下方的血管和红色的组织,看上去就像真正的糜烂,所以才称之为宫颈糜烂。目的 讨论维吾尔医治疗宫颈糜烂。 方法 根据根据临床诊断对患者对症治疗。结论 宫颈糜烂之症,血气不和病反峰起,宫颈部已受邪侵,属正气虚罢难以内御,不可仅以表治,须分析病位表里,病情之寒热,邪正之虚实其阴阳的对立与互根,消长与转化,协调与平衡为之行补扶、宣泄、涩固、开疏、益温与和寒为通则。宣化三焦阳气,益足三阴营津,竖扶正固本,祛邪外达,盖顺气和血促神情所归[1]。

  • 标签: 维吾尔医 治疗 宫颈糜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环扎术用于治疗子宫机能不全孕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机能不全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改良式子宫环扎术的2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单胎与双胎妊娠、择期环扎术与应急环扎术、不同手术孕周、自然受孕与胚胎移植-体外受精(IVF-ET)者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妊娠延长时间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225例孕妇的手术孕周为14周~24周+5,中位分娩孕周为38周+2(35周+5~39周+3),妊娠时间延长(20.3±5.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 065±735)g;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2.9%(209/225),流产率为7.1%(16/225);活产儿足月产率为73.7%(154/209),早产率为26.3%(55/209);所有孕妇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225例孕妇中,单胎妊娠202例(89.8%,202/225),双胎妊娠23例(10.2%,23/225);行择期子宫环扎术201例(89.3%,201/225),行应急子宫环扎术24例(10.7%,24/225);手术孕周为18周前共190例(84.4%,190/225),18周及以后共35例(15.6%,35/225);自然受孕者176例(78.2%,176/225),IVF-ET助孕者49例(21.8%,49/225)。单胎、双胎妊娠孕妇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妊娠孕妇的足月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延长时间均显著高于双胎妊娠孕妇(P均<0.05)。择期与应急环扎术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择期环扎术孕妇的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应急环扎术者(P<0.05)。不同手术孕周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8周及以前手术者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18周及以后手术者(P<0.05)。IVF-ET受孕者的早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者(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环扎术能有效延长分娩孕周,降低早产率,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作为子宫机能不全孕妇的手术选择。

  • 标签: 宫颈功能不全 环扎术,宫颈 治疗结果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上皮内瘤变治疗中应用冷刀锥切术与子宫环形电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取53例试验样本(即:我院2020.01-2021.03接诊子宫上皮内瘤变患者),抽签分为试验组(n=27,环形电切术)和对照组(n=26,冷刀锥切术),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16.12±3.24)ml,比对照组(30.18±7.62)ml少,术后(6.85±1.31)d子宫愈合,住院(3.44±1.87)d,手术(14.42±2.29)min,耗时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3.70%(1/27),低于23.08%(6/26)的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相比于子宫冷刀锥切术,子宫环形电切术并发症率更低,具有更优疗效和手术安全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子宫愈合、住院耗用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价值探究 手术方案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探究体检中超声诊断子宫囊肿的意义。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为研究年限,择取研究样本为体检中确诊子宫囊肿体检者72例,分析总结其具体超声检查情况。结果:72例体检者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不同程度宫颈肥大,宫颈肌层内部存在囊肿,囊肿位置包括宫颈内口、宫颈管内、壁间、宫颈外口等区域,囊肿大小约为4-20mm。结论:体检中通过超声检查可提高子宫囊肿诊断准确率,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体检 超声 子宫颈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单一、多重感染在不同子宫病变中发生情况,分析单一感染时HPV型别分布及HPV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病毒载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经子宫脱落细胞HPV-DNA检测HPV阳性者4 783例,其中3 728例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PV基因型及病毒载量,并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子宫炎+子宫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及子宫癌组。结果HPV单一感染共有3 364例,其中慢性子宫炎+CINⅠ占比为78.27%(2 633/3 364),CINⅡ+CINⅢ占比为18.73%(630/3 364),子宫癌占比为3.00%(101/3 364);HPV多重感染共有364例,其中慢性子宫炎+CINⅠ占比为51.65%(188/364),CINⅡ+CINⅢ占比为42.58%(155/364),子宫癌占比为5.77%(21/364);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中不同病理级别子宫病变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1,P<0.01)。慢性子宫炎+CINⅠ组、CINⅡ+CINⅢ组中前四位HPV单一感染基因型依次均为16、52、58、53型,其在慢性子宫炎+CINⅠ组中占比分别为17.05%(449/2 633)、12.91%(340/2 633)、9.08%(239/2 633)、8.89%(234/2 633),在CINⅡ+CINⅢ组中占比分别为32.22%(203/630)、10.32%(65/630)、8.41%(53/630)、5.87%(37/630)。子宫癌组中前二位HPV单一感染基因型依次为16、18型,其占比分别为81.19%(82/101)、6.93%(7/101)。120例HPV感染者治疗前病毒载量为4.89±1.14,治疗后为2.8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0,P<0.01)。结论HPV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更易加重子宫病变程度。不同子宫病变中常见HPV感染亚型包括16、52、58、53、18型。

  • 标签: 宫颈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 单一感染 多重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原位腺癌(AIS)基于切缘状态的分层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子宫环形电切(LEEP)术,术后病理诊断为AIS的患者24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探讨LEEP术后切缘状态与病灶残留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子宫AIS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49例子宫AIS患者的诊断年龄为(40±8)岁(范围:23~71岁)。249例子宫AIS患者中,19例有病灶残留,病灶残留率为7.6%(19/249)。其中,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AIS者69例,其病灶残留率为13.0%(9/69),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AIS+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180例,其病灶残留率为5.6%(10/1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多灶性病变者33例,其病灶残留率为21.2%(7/33),单灶性病变者216例,其病灶残留率为5.6%(12/2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8,P=0.005)。181例术前行子宫管搔刮术(ECC)患者中,ECC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为14.0%(14/100),显著高于ECC阴性者[4.9%(4/81);χ2=4.103,P=0.043]。(2)249例子宫AIS患者中,LEEP术后切缘阳性者88例,切缘阳性率为35.3%(88/249);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14.8%,13/88)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3.8%(6/156);χ2=9.355,P=0.002]。249例子宫AIS患者中,LEEP术后152例行子宫全切除术、97例未行子宫切除术;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年龄为(43±7)岁,显著高于97例未行子宫切除术者[(37±8)岁;t=6.518,P<0.01];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中有生育要求者3例,占2.0%(3/152),显著低于未行子宫全切除术者[38例,占39.2%(38/97);χ2=59.579,P<0.01]。152例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中,18例有病灶残留,病灶残留率为11.8%(18/152),其中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分别为18.8%(12/64)、7.0%(6/86);χ2=4.861,P=0.028]。97例LEEP术后未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范围:4~70个月),随访期内子宫AIS复发3例(3.1%,3/97),进一步行子宫全切除术,未发现浸润性腺癌。(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切缘阳性(OR=4.098,95%CI为1.235~13.595,P=0.021)、多灶性病变(OR=5.464,95%CI为1.494~19.981,P=0.010)为影响子宫AIS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AIS患者LEEP术后的管理,建议以切缘状态作为一级分层管理指标,以年龄、生育需求作为二级分层管理指标,结合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肿瘤 原位腺癌 锥形切除术 电外科手术 切缘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40例子宫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肿瘤的护理体会展开分析。方法:选择40例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20)和参照组(n=20),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施行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宫颈上皮内肿瘤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实施对目标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实现消除子宫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共识专家组一致认为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接种疫苗是子宫癌防控的有效策略,并结合国内外接种经验和广东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具体措施和咨询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以利于提高优先推荐人群HPV疫苗接种率。具体包括:加强公众及医务人员子宫癌防控知识的健康科普教育,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以增加疫苗信心,提高接种意愿;逐步将HPV疫苗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程序,通过带量采购并大幅降低疫苗价格,多渠道增加支付途径,以提高HPV疫苗的可负担性;推荐低年龄段女性为优先接种人群,建议青春前期人群全程接种2剂次,多种渠道保障重点目标人群的HPV疫苗供应,以提高优先接种人群疫苗的可及性;丰富疫苗接种场景,让受种者获得更好的接种体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接种便利性;建立健全HPV疫苗接种与子宫癌筛查信息化网络互联互通,推进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促进区域内的三级预防联动工作;建设真实世界研究信息管理大数据研究平台,加强上市后的临床研究,探讨优化筛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子宫癌防控策略,为加速实现消除子宫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子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实施对目标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实现消除子宫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共识专家组一致认为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接种疫苗是子宫癌防控的有效策略,并结合国内外接种经验和广东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具体措施和咨询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以利于提高优先推荐人群HPV疫苗接种率。具体包括:加强公众及医务人员子宫癌防控知识的健康科普教育,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以增加疫苗信心,提高接种意愿;逐步将HPV疫苗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程序,通过带量采购并大幅降低疫苗价格,多渠道增加支付途径,以提高HPV疫苗的可负担性;推荐低年龄段女性为优先接种人群,建议青春前期人群全程接种2剂次,多种渠道保障重点目标人群的HPV疫苗供应,以提高优先接种人群疫苗的可及性;丰富疫苗接种场景,让受种者获得更好的接种体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接种便利性;建立健全HPV疫苗接种与子宫癌筛查信息化网络互联互通,推进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促进区域内的三级预防联动工作;建设真实世界研究信息管理大数据研究平台,加强上市后的临床研究,探讨优化筛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子宫癌防控策略,为加速实现消除子宫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子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42%,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椎骨,其次为骨盆、全身长骨,颅骨转移者少见。本文对1例发生孤立性颅骨转移的子宫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58岁,诊断为子宫鳞癌Ⅲb期,经同步放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治疗结束7个月后出现头疼,诊断为孤立性颅骨转移,予局部病灶切除联合全身化疗及靶向治疗获得完全缓解。随访7个月,肿瘤无进展。提示,子宫癌发生孤立性颅骨转移非常罕见,头痛、头皮水肿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治疗方法。积极治疗可使子宫癌孤立性颅骨转移患者的生存获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