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标签:  
  • 作者: 顾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北京 100142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北京 100142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 100142
  • 简介:摘要判断结直肠癌外科手术的切缘,是影响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如何选择规范的、理想的手术切缘,对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提出了挑战。结直肠癌手术切缘包括纵向切缘及环周切缘,不同指南中安全切缘的距离有所不同。手术切缘的判断,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中结合术者的经验、手术方式、超光普显像和荧光血管造影等进行;术后需要病理检查确定。重视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安全切缘,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不变的追求。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环周切缘 纵向切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切缘评估是重要的手术质量评价标准和预后影响因素。并非所有外科医师对胰腺癌手术切缘定义和标准都有清晰认识。环周切缘概念的引入和“1 mm”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判断病人预后。随着对胰腺癌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更严谨、精准的胰腺癌手术切缘评估体系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使病人得到更好的生存获益。笔者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胰腺癌的手术切缘定义和标准。

  • 标签: 胰腺肿瘤 手术 手术切缘 外科病理学 标准
  • 简介: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使我们认识到想提高手术治疗的整体疗效,必须不断增加早期胃癌的比例,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对每一病例,必须详细了解全身情况和肿瘤的局部情况.②根据术前各项检查及手术中仔细系统的探查,制定出适合该病例的合理根治性手术方案.③术中应遵循'解剖学基础'、'无瘤技术'、'整块切除'等肿瘤外科手术原则.④对不能根治的病例,争取作包括原发灶在内的'去负荷'切除术.

  • 标签: 胃癌 手术治疗 胃切除术 癌边缘 切除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胃切缘出血的相关因素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82例行LSG术患者资料,采用SSPS20.0软件统计分析,统计术中胃切缘出血与切缘血管处理及术中血压的关系,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BMI≥40、高血压、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胃切缘出血率的关系密切(P<0.01);切割胃壁后胃切缘出血60例(73.2%),胃切缘无出血22例(26.8%)。术中胃壁切割闭合前,进行切缘血管预夹闭28例,切割后发生出血10例;未进行切缘血管预夹闭54例,切割后发生出血50例(χ2=30.39,P=0.000)。切割胃壁过程中26例患者血压大于130 mmHg,其中14例切缘出血需要处理;56例患者血压小于等于130 mmHg,其中15例切缘出血需要处理(χ2=5.69,P=0.017)。结论LSG中预夹闭切缘血管可有效减少胃切缘出血,控制术中血压130 mmHg以下可减少胃切缘出血,且胃切缘出血后通过夹闭切缘血管和降低血压至130 mmHg以下可以有效控制出血。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腹腔镜 血管 血压 失血,手术
  • 简介:背景: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的手术切缘阳性(positivesurgicalmargins,PSMs)为辅助放疗常用的指标,同时可用来衡量手术的质量。然而,PSMs和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prostatecancer-specificmortality,CSM)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通过调整固定和随时间变化的参数分析PSMs与CSM之间的关联。设计、设置和参与者:对于1987年至2005年

  • 标签: 切缘阳性 特异性 参数分析 MORTALITY 术后放疗 MARGIN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环周切缘情况与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术后病理均为进展期鳞癌。采集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位置、病变长度、大体病理类型、脉管瘤栓、神经受侵、环周切缘等临床资料。按美国病理医师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标准定义环周切缘阳性。按本研究入组标准共纳入328例,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结果截至随访日期,全组328例食管鳞癌患者的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9%和84.8%。总生存期中位值为16个月(2~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脉管瘤栓、神经受侵是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受侵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60岁(P=0.006)、大体病理类型为溃疡型(P=0.002)、肿瘤长度≥4 cm的患者(P=0.046)环周切缘情况与总生存率相关。全组患者的1年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7%和67.8%。无病生存期中位值为16个月(2~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大体病理类型为溃疡型(P=0.002)、肿瘤长度≥4 cm(P=0.015)及环周切缘阴性组患者无病生存率优于环周切缘阳性组。全组环周切缘阳性患者66例,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0.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脉管瘤栓、神经受侵、大体病理类型是环周切缘情况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脉管瘤栓、大体病理类型是环周切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应用CAP标准,未发现环周切缘对食管鳞癌的预后有影响。食管鳞癌环周切缘阳性与T分期、脉管瘤栓、大体病理类型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

  • 标签: 食管鳞癌 环周切缘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上皮高度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方法。方法本文开展分析的资料是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医院收入诊断以及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30例宫颈上皮高度病变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阳性),实施回顾分析,对30例患者开展随诊,分析其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全子宫切除术及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总例数与再次宫颈锥切术例数、未行处理例数比较,P<0.05,展示数据之间比对和检验的统计学意义,患者的2年内复发合计率仅为3.33%。结论宫颈上皮高度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理结果影响其术后处理方法的选取,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的患者常选取全子宫切除。

  • 标签: 宫颈上皮 高度病变 宫颈锥切术 切缘阳性
  • 简介:患者某,男性,6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2天.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加剧,向背部放射,无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钻顶样疼痛,不伴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等.查体:T36.7℃,P63次/min,R20次/min,BP101/64mmHg(1mmHg=0.133kPa),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脐周压痛,不伴反跳痛及肌卫,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血红蛋白37g/L,粪便隐血(+).患者以消化道出血、重型贫血收入院.入院后腹部CT示部分胃体及胃底小弯侧胃壁较广泛不规则增厚、强化,多系胃癌,并肝胃韧带淋巴结增大.胃镜示胃体近贲门后壁、小弯及前壁广泛凹凸不平结节状隆起增厚、溃疡,附着污秽苔,质硬脆朽,易出血,无蠕动,考虑胃体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予行D2胃癌根治术.

  • 标签: 胃体癌 异位胰腺 腺癌 转移性右下腹痛 消化道出血 胃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各种肥胖病人及糖尿病人,缝合切口前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组织,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004年1月前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50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后我们采用切口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组织,共50例,作为试验组。结果应用传统方法的方法有6例脂肪液化,然而经去除切缘脂肪组织的无1例脂肪液化。结论适当的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腹部切口 去除切缘脂肪组织 液化
  • 简介:摘要保留肾单位手术已成为治疗小肾癌(≤4cm)的标准术式,其疗效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当,且可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但是保留肾单位手术导致的切缘阳性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导致保留肾单位手术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及减少切缘阳性的相关策略进行概述。

  • 标签: 肾肿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切缘阳性
  • 简介:目的:探讨MRI在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经盆腔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仍有病变残留率为27.1%。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MRI诊断的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87.1%,准确率为83.5%。结论:MRI诊断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随访复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磁共振成像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正>目的: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局灶性肾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肾肿瘤治疗的金标准,但对于较小的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同等的消灭肿瘤的效果。一直以来都在讨论阴性手术切缘的重要性,但术中冰冻病理昂贵且费时。本研究主要探讨肾部分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手术切缘 体外超声 肿瘤治疗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腺癌(AIS)基于切缘状态的分层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子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术后病理诊断为AIS的患者24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探讨LEEP术后切缘状态与病灶残留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子宫颈AIS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49例子宫颈AIS患者的诊断年龄为(40±8)岁(范围:23~71岁)。249例子宫颈AIS患者中,19例有病灶残留,病灶残留率为7.6%(19/249)。其中,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AIS者69例,其病灶残留率为13.0%(9/69),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AIS+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180例,其病灶残留率为5.6%(10/1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多灶性病变者33例,其病灶残留率为21.2%(7/33),单灶性病变者216例,其病灶残留率为5.6%(12/2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8,P=0.005)。181例术前行子宫颈管搔刮术(ECC)患者中,ECC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为14.0%(14/100),显著高于ECC阴性者[4.9%(4/81);χ2=4.103,P=0.043]。(2)249例子宫颈AIS患者中,LEEP术后切缘阳性者88例,切缘阳性率为35.3%(88/249);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14.8%,13/88)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3.8%(6/156);χ2=9.355,P=0.002]。249例子宫颈AIS患者中,LEEP术后152例行子宫全切除术、97例未行子宫切除术;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年龄为(43±7)岁,显著高于97例未行子宫切除术者[(37±8)岁;t=6.518,P<0.01];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中有生育要求者3例,占2.0%(3/152),显著低于未行子宫全切除术者[38例,占39.2%(38/97);χ2=59.579,P<0.01]。152例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中,18例有病灶残留,病灶残留率为11.8%(18/152),其中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分别为18.8%(12/64)、7.0%(6/86);χ2=4.861,P=0.028]。97例LEEP术后未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范围:4~70个月),随访期内子宫颈AIS复发3例(3.1%,3/97),进一步行子宫全切除术,未发现浸润性腺癌。(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切缘阳性(OR=4.098,95%CI为1.235~13.595,P=0.021)、多灶性病变(OR=5.464,95%CI为1.494~19.981,P=0.010)为影响子宫颈AIS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颈AIS患者LEEP术后的管理,建议以切缘状态作为一级分层管理指标,以年龄、生育需求作为二级分层管理指标,结合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肿瘤 原位腺癌 锥形切除术 电外科手术 切缘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的影响因素和预后,评价术后补救性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收治的1074例行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肿瘤分化程度、部位、病变长度、切口选择、吻合位置、T分期、N分期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探讨补救性治疗的方式.结果本组44例(4.3%)出现切缘癌残留.食管端切缘癌残留在病变位于胸上段时发生率为6.5%;胃端切缘癌残留在病变位于胸下段时发生率为0.8%.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随T分期和N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和N分期是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的危险因素.切缘癌残留患者3年生存率为22.7%.生存时间(25.2±3.3)个月.术后行补救性治疗者20例(45.5%,其中行放疗18例,行联合放化疗2例):另24例(54.5%)未行补救性治疗.术后行补救性治疗与未行补救性治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与7.8%(P=0.027).结论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行补救性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 残余 食管切除术 挽救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结果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验证,为预测术后切缘阳性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PC-follow数据库中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2018年收治的2 21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67.3(33~88)岁。PSA(45.2± 18.9)ng/ml。前列腺穿刺活检针数6~32针,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4%~100%,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6~10分。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建模组1 770例,年龄65.5(33~88)岁,PSA(48.2±12.4)(0.01~99.4)ng/ml。验证组445例,年龄68.6(47~82)岁,PSA(43.7±14.8)(0.01~87.2)ng/ml。对两组患者年龄(<60岁,60~70岁,>70岁)、PSA(<4 ng/ml,4~10 ng/ml,11~20 ng/ml,>20 ng/ml)、盆腔MRI检查结果(阴性,可疑,阳性)、肿瘤临床分期(T1~T2期,≥T3期)、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33%,34%~66%,>66%)、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6分,7分,≥8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有意义的指标构建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结果的列线图模型。在验证组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并与构成列线图的单一因素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水平、盆腔MRI检查结果、穿刺针数阳性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水平(OR=2.046,95%CI 1.022~4.251,P=0.009)、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OR=1.502,95%CI 1.136~1.978,P=0.002)、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OR=1.568,95%CI 1.063~2.313,P=0.028)、盆腔MRI检查结果(OR=1.525,95%CI 1.160~2.005,P=0.033)为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预测指标,根据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预测验证组切缘阳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而以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MRI检查结果、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等单一因素预测验证组切缘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4、0.615、0.556、0.522和0.560,列线图模型与单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较单独应用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MRI检查结果、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在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方面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手术切缘阳性 统计学模型
  • 简介:作者研究了根治性膀胱切除(RC)术中快速切片检查(FSA)发现恶性尿道切缘的准确性。德国Tuebingen医院行RC+FSA307例,术中对尿道切缘先行FSA,紧接着用福尔马林固定标本、行石腊包埋(FFPE)研究。随访时间6~115个月,中位数28个月。术前1~3d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固定极限值250U/L)。结果:

  • 标签: 根治性膀胱切除 切缘阳性 危险因素 尿道 切除后 术中快速切片检查
  • 作者: 吕鉴可 杨壹羚 付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病理学重点学科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研究创新团队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060
  • 简介:摘要保乳手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安全切缘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保乳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取材方法和癌阴性切缘诊断标准尚未统一。通过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保乳手术标本取材和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科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和诊断方法,旨在从病理角度探讨如何准确反映保乳手术切缘的情况,为保乳手术的成功保驾护航。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取材方法 切缘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