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警示教育能把警心、警神、警行相结合,能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本文对发挥安全事故的警示教育作用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安全事故 警示教育 重要性 成因 措施
  • 简介:摘要:针对电气开关柜(电板)停电检修过程中易出现误送电,给作业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现象,研制了具有一种新型智能声光安全警示装置,以解决在检修时电气开关柜停电后,其他人员误送电给电气作业人员带来伤害的问题。该警示牌亦可在行人经过高压设备或者作业区时的警示问题,只需将语音内容作一下改变。是一种智能化电工工具,具有声光双重警示功能,灵敏度高,可彻底杜绝误送电现象的发生,结构简单,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检修 智能 声光 警示装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科医生要遵循有效、安全和合理这三个要素,领会国家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意见,从基础药学到临床药理全面提高自己,要规范和控制超说明书用药,关注特殊人群个体化给药,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更要有与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意识和尝试,这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长期系统任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问题。 方法: 以我院在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7 月收治的 800 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计算出老年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 结果: 800 例老年患者中,用药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 8.10% ( 648/800 ),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联合用药、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自身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未遵照医嘱用药、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等。 结论: 想要提升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就要准确分析出影响用药安全的因素,建立起完善的用药制度,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力度,从医护人员和患者两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用药安全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9年收到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234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5 056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18年(177家)增长了32.20%,报告例数较2018年(11 761例)增长了28.02%。15 056例ME报告中A级错误52例(0.35%),B级11 175例(74.22%),C级3 351例(22.26%),D级350例(2.32%),E级79例(0.52%),F级44例(0.29%),G级0例,H级4例(0.03%),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5 004例患者中男性8 801例(58.66%),女性6 203例(41.34%);年龄1 d~103岁,<18岁者2 027例(13.51%),≥18~<60岁7 377例(49.17%),≥60岁5 600例(37.32%)。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128例患者,其中65例(50.78%)年龄≥60岁。严重ME所涉及药品居前3位者为甘精胰岛素、甲氨蝶呤片和华法林片。52例A级ME没有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5 004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9 821例(65.46%),药师3 561例(23.73%),护士634例(4.23%),患者及家属306例(2.04%),其他682例(4.54%),由医师以及患者和家属引发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60.89%、1.06%);发生场所在门诊者5 662例(37.74%),病房4 001例(26.67%),药房3 721例(24.80%),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 084例(7.22%),护士站224例(1.49%),患者家中133例(0.89%),社区卫生服务站4例(0.03%),其他175例(1.17%),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和患者家中发生的ME比例均高于2018年(分别为5.52%、0.41%)。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为药物品种、用法和用量,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为药师、护士和医师;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为知识缺乏、疲劳和培训不足。

  • 标签: 用药错误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卫生保健质量 总结性报告
  • 简介:摘要:主要是通过 GPS来防止输过程出问题,拍摄不同时期疫苗的照片来检测疫苗是否明显损坏,测试光来判断环境是否出问题,测疫苗不同时间下的温度、湿度来检测它的好坏,与标准参数进行对比后,通过短信接发模块对人进行警示,来降低疫苗的不合格率,确保接种者的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究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 2017年 -2018年护理不良事件系统中的不良事件 ,,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制定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于 2019年 1月开始实施,分析 2019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 P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 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 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P< 0.05)。结论: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显著。

  • 标签: 护理风险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效果
  • 简介:【摘 要】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在药店经营过程中,药品也是流动资产之一。为了提高药店经济效益,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就需要保证药品的优质。一旦用药质量方面出现问题,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为此,加强药房安全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如何做好药房安全管理工作就值得进行探究。本文从药品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药店提供参考,更好的保障用药的质量,促进我国药店事业的良好发展。

  • 标签: 药房安全管理 用药质量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消化内科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管理应用效果。方法:2018 年中医内科就诊数共计 7 9 2 0 例,用 药管理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内科疾病 安全用药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构建肾内科安全用药流程,并分析其对用药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7年在肾内科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实施前; 2018在肾内科实施用药流程改造,成立安全用药管理小组,对既往用药流程进行分析,寻找安全隐患和流程弊端,针对性地进行环节调整,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小组做好监控管理,确保安全用药流程的落实,为实施后。统计不同时期肾内科用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考核形式了解不同时期护士对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实施后肾内科用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相关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肾内科护士安全用药知识考核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 0. 05)。结论:构建完善、科学的安全用药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安全用药认知水平,减少了相关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肾内科 安全用药 护理管理 流程
  • 简介:摘要: 目的 深入探究分析心内科用药安全的管理,并探讨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 方法 从 2017 年 7 月到 2019 年 7 月采集我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 128 例,按照一定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64 例。对照组心内科患者主要是深入分离用药安全事故患者的临床材料,并及时查找用药安全管理;观察组心内科患者采用改善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针对两组心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事件出现率实施对比。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通过用药安全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出出现率为 3.1 ( 2/64 ),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出现率 14.1 ( 9/64 )。两者之间的对比具备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结论 在心内科采用合理有效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用药不良事件出现率,除此之外,有效增强心内科的用药安全管理质量。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药环境与护士用药安全行为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路径,为护士安全用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2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所省属三级甲等医院、1所市属三级甲等医院的1 24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用药安全行为量表、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路径分析。共发放问卷1 243份,回收有效问卷10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42%。结果1 012名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与护士用药安全行为量表总分分别为(134.96±16.28)、8(16)分,两者呈负相关(r=-0.48,P<0.01)。软件(β=-0.45,P<0.01)对护士用药安全行为有直接作用,并通过积极影响护士来间接影响用药安全行为(β=0.24,P<0.01);人件(β=-0.54,P<0.01)、护士(β=-0.96,P<0.01)对护士用药安全行为具有直接作用;硬件、环境对护士用药安全行为无直接影响,但有间接影响(β值分别为0.08、0.56;P<0.01)。结论用药环境是用药安全行为的预测因素,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护士用药环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以减少护士用药安全行为的发生。

  • 标签: 护士 用药环境 用药不安全行为 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