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莱辛(GottholdEphreimLessing,1729—1781)是十八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和艺术理论家。他的两部艺术理论著作《拉奥孔或论诗画界限》(1766年)和《汉堡剧评》(1769)在当时的德国艺术界和美学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前者更成为美学史中的经典之作。莱辛对一般美学理论(包括一般审美理论)并无专门的研究,他关注的是与艺术、特别是与德意志民族艺术有关的问题,因此他的审美理论基本上是艺术欣赏理论,其主要的论题有诗歌和绘画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效果的比较、悲剧和喜剧的审美效果等。

  • 标签: 审美理论 审美方式 艺术欣赏 审美效果 美学理论 美学史
  • 简介:庄子美学中最富启发性的是其审美心胸理论。它是理解和把握庄子美学的关键。1、审美心胸理论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庄子生活在早期奴隶制正在崩溃的社会大转变时期,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带来剥削掠夺的日益加剧,人们日益被自己所创造的财富、权势、野心所统治。面对这种异化现实,庄子要抗议,要消除物对人的统治,亦即,他要重新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支配“物”,使“物”与人相协调。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就构成了《庄子》一书所讨论的中心。最为典型的,即“坐忘”。“坐忘”是庄子抬出来以超越儒家的“礼乐”、“仁义”的更高的心灵境界和人格理想。其要义在于:超脱人世一切内在外在的欲望、利害,不受任何内在外在的好恶、是非、美丑以及形体、声色的限制、规范。这样,也就使精神如身体一

  • 标签: 审美心胸 坐忘 人格理想 “礼乐” 转变时期 心灵境界
  • 简介:审美能力是美育理论中极具特色的范畴。以往对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大都以分析心理要素的方式进行,但在范畴的架构上存在着些许差别。为推进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采用新的方法与视角是必要的,结构主义方法、心理动力学、审美发展研究、神经美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下审美能力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并未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方法、观点;同时全盘心理学化,又使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无法回应现实问题,丧失其美育的人文内涵与教育内涵。总之,推进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是当下美育研究的重点,我们既需要以心理学深化对审美能力的研究,也要能突破心理学范式,以更宽广的眼光看待审美能力。

  • 标签: 审美能力 建构 结构主义方法 心理动力学 审美发展 神经美学
  • 简介:康德哲学是真正的批判哲学,康德哲学的批判品质也显著体现在他关于审美判断的论述之中。康德以三个"不是"——审美判断"不是"规定判断、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审美判断"不是"私人判断——展示了其审美判断理论的批判品质。其中,康德通过揭示审美判断"不是"规定判断,把审美活动引向了反思的立场。而强调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就是为了批判理性派美学,并引出人的情感的自由表达能力问题。强调审美判断"不是"私人判断,就是为了批判经验派美学,并引出人的情感的普遍传达能力问题。

  • 标签: 康德 审美判断 规定判断 认识判断 私人判断
  • 简介:审美需要(aestheticneed)是审美价值观最基本的和最接近人的本体动力的因素。审美理想(aestheticidea)是建立在一定水平的审美需要与趣味等倾向性、审美判断、评价基础上的,并与审美信念相结合的一种高级审美价值观念形态。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境界,包括至善至美的生活和观念在内的形象体系。它是社会理想的一种至高境界。

  • 标签: 审美需要 审美理想 审美理论 工作者 审美价值观 中国
  • 简介:“根基主义”是俄国19世纪下半叶思想本土化运动中一个十分醒目的,集政论、哲学、文艺美学、历史文化学于一身的新斯拉夫主义理论派别。本文拟对“根基主义”及其民族文化审美理论作一讨论。

  • 标签: 根基主义 文化根基 精神和解 斯拉夫主义
  • 简介:卢卡奇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在美学的视阂中,从微观层面对人的异化问题的探讨。他看到了在发达工业社会,异化已经渗透到了人赖以存在的经验生活层面,而异化的深入是由于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的非日常生活无法重新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得日常生活停滞不前造成的.他把唯一能使非日常生活回归日常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艺术身上,因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微妙,既从日常生活中分离了出来,也没有丧失掉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 标签: 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 审美 艺术
  • 简介:1950年代苏联关于审美本质的讨论,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由长期以来对文艺的简单化和片面化的理解,转入了更广泛的视野中进行阐释。其中社会派理论在这一讨论中影响最大,其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布罗夫和列·斯托洛维奇,前者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框架中重新审视了艺术的本质,而后者则将这一问题在价值论层面上进行考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文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审美本质 布罗夫 斯托洛维奇 认识论 价值论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对活动理论的概述,探讨了如何通过活动将初中英语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得以体现并让学生在英语活动教学中获得审美教育。

  • 标签: 活动理论 英语 审美教育
  • 简介:“趣味”这样一个著名的传统美学术语向我们证明:最初,味觉经验并未明显从审美经验中分离。在鲍姆加登“感性认识的科学”这一定义中,味觉并未受到排挤。它与审美经验分享了诸多特征,如:感性、主观性、相对性和个体性,因此它有理由入选美学的领域。可是,人们根据非功利性、精神性、普遍有效性和丰富性这些原则,在味觉层面的“口味”和审美层面的“趣味”之间发现了鸿沟。审美经验似乎优越于味觉经验,并且仅仅诉诸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这种源自柏拉图并由康德发展起来的分野,在很长时间内为美学所接受。可是,如果仔细检查这道鸿沟,我们会发现:味觉经验也有可能变得非功利,具有精神性以及广泛的有效性。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味觉感官去进行审美体验。预言一种诉诸味觉的新艺术形式,也是合理的。

  • 标签: 味觉 审美 口味 趣味
  • 简介:悲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的理论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他不仅指出了悲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作用,而且抓住了人们在欣赏悲剧时所经历的由消极情感(怜悯和恐惧)到积极情感(缓和与崇高)的转化过程。在原始的图腾崇拜中,初民情感活动的流变轨迹与悲剧艺术的审美心理十分相似,人类早期萌发的悲剧情感,可以说在原始初民的图腾崇拜中就有充分的显现。

  • 标签: 原始图腾崇拜 悲剧理论 痛感 快感
  • 简介:摘要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而言,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给我们后人非常丰富多彩的理论遗产,其中声乐审美理论指导对于我国声乐领域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基于此,为了了解掌握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传承关系与现实价值,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中国古代声乐 音乐审美理论 发展进程
  • 简介:<正>伴随着中国古代戏曲的逐步繁盛,戏曲表演理论也在不断深入化、系统化。明代,戏曲搬演理论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发达时期。潘之恒以其鲜明独特的戏曲表演理论和戏曲表演审美理论在明代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备受瞩目。

  • 标签: 潘之恒 戏曲表演 明代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 杨超超 牡丹亭记题词
  • 简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人们留下了较为丰厚的理论遗产,比如歌唱的审美规律、审美要求及声乐美的构成等。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最先发展的朝代是先秦时期,声乐审美理论发展鼎盛时期为隋唐时期。发展到宋元《唱论》出现之后,表示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声乐理论。文章结合相关的文献,对中国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古代声乐 审美理论 发展进程
  • 简介:摘要:我们身边的事物处处都充满着美,教育教学工作中,美育的途径也十分广阔,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方法灵活多样。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在课外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生活实际进行美术学习。我国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当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想要强化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从而获得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培养审美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

  • 标签: 初中美术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 简介:摘 要:美学才是音乐艺术中最根本核心的价值,也是音乐的本质。音乐艺术专业在音乐教育课程系统学习中的最主要根本的一个功能之一是要培养艺术学生综合的听觉审美素质。为此,需要各地有关领导方面予以加强的重视,深入分析。在此讨论基础上,本文又主要侧重对中国音乐艺术有着特殊历史审美发展视野中的审美理论建构与音乐实践发展进行做了更详细具体的分析。

  • 标签: 音乐艺术 特殊审美视域 理论 实践
  • 简介:审美泛化是当代美学最令人瞩目的现象。要理解并应对这一场内涵复杂暗潮汹涌的文化现象,首先就要全方面透析它的内涵。韦尔施从浅表和深层两个层面来分析审美泛化现象,既具有宽广的美学视域又秉承德国哲学的思辩传统,其理论建树为人瞩目。本文对韦尔施的审美泛化理论作一引介,并在此基础上探询该理论的实质和限度。

  • 标签: 审美泛化 认识论审美化 伦理审美化
  • 简介:本文认为:“寄托”是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审美范畴,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它虽直接出自于常州词派的提倡,但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代的诗论、词论、书论及画论中皆含有寄托的主张,常州词派的贡献就在于把它改造为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审美范畴,并详尽论证了寄托范畴内部的微观结构及其外部关系。

  • 标签: 审美范畴 审美理论 我国古代 书论 欣赏过程 美学理论
  • 简介:摘要:美术这一学科在初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美术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他们自身审美能提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新课标背景下,对于美术的发展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如今教育事业广受国家关注,并对教育教学事业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在初中开展的学科,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审美习惯,也要慢慢地引导他们,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老师们也要认识到这一点。本文就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深入化的研究。

  • 标签: 初中美术 审美教育 理论探究
  • 简介:从提高"文"的审美能力、"史"的认知能力、"论"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建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体系的动因,从注重古人创作和审美的实际、用今人的观点来透视、把定向观照和多向思维结合起来等方面探讨了建构这种理论的方法.目的在于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性,既有本土性又有世界性.

  • 标签: 文学审美 动因 方法 传统性 现代性 本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