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细支气管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以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容易由粘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毛细支气管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

  • 标签: 病因 临床表现 护理 雾化吸入并发症 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儿经过治疗,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多见于婴幼儿,应积极进行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毛细支气管患儿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恢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天内症状好转10例,发生心衰5例;治疗组症状3天内好转25例,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在小儿毛细支气管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 毛细支气管炎 并发症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的护理方法,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我院诊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病患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将病患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病患3天内的好转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3天内的好转率为86.7%,对照组3天内的好转率为40.0%,研究组病患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病患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病患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病患的好转率,并使病患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具有临床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7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76例毛细支气管患儿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经过系统治疗76例均痊愈。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65例诊治体会。方法对所有患儿采取吸氧,生理盐水2ml加布地奈德0.5mg氧动雾化吸入,分泌物多者给予吸痰清理气道,酚妥拉明0.3mg/kg8小时一次泵入减轻心脏负荷,阿糖腺苷5~10mg/kg抗病毒治疗,喘憋明显者加用甲基强的松龙静滴。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采取青霉素类添加或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时给予西地兰强心剂方法治疗。结果通过治疗方法的有效运用,65例患儿症状呈明显好转趋势,大多数患儿病症完全消失,患儿住院治疗疗程为7~15天,临床效果明显。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随季节变化引发病情,采取病情观察、吸氧以及对症下药的手段,必要时采取抗病毒药物。

  • 标签: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激素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的护理方法,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毛细支气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好转率为81.8%,并发症发生率为10.9%;观察组患儿的好转率为96.4%,并发症发生率为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好转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为72.7%;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为98.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毛细支气管临床发病率较高,常见于儿童,患病后会出现流涕、咳嗽等症状,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该病四季均会发病,但是季节性较强,常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小儿毛细支气管对患儿危害较大,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疾病治疗方式较多,但是有效的护理对其病情的改善也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小儿毛细支气管护理应用进展展开研究。

  • 标签: 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毛细支气管的临床护理。方法在得到家长允许的前提下从我院于2013年5月—2016年9月接收的众多毛细支气管患儿中随机抽取13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11的数学比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一般组与特别组。予以一般组患儿常规性护理,对特别组患儿则在前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以及家长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区别性护理后,一般组与特别组患儿在治疗依从率及家长满意程度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后者大于前者,P<0.05),其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76%和98.48%。结论在对毛细支气管患儿进行常规性护理的同时辅以综合性护理,能显著提高患儿治疗依从率及家长满意度,临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毛细支气管是婴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多见于2岁以内,尤以6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微小的呼吸道管腔易因黏稠分泌物阻塞,黏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1岁半以内)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呈散发性或流行性发病,后者称为流行性毛细支气管,又因该病是以喘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炎,故又称喘憋性肺炎。本病可由不同的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以3型最常见)、腺病毒等。亦可伴细菌混合感染。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治疗 小儿
  • 简介:毛细支气管是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症,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亦可由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该病发病急,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接受的毛细支气管及喘息性支气管患儿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7年 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 1100例毛细支气管及喘息性支气管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年龄分布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毛细支气管 1~6个月、 6个月 ~1岁患儿发病率较高,喘息性支气管 1~2岁患儿发病率较高,差异明显( P<0.05); 治疗主要以抗生素(76.27%)、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57.82%)、吸入激素( 54.36%)、 静脉用激素(45.55%)为主。结论:儿童毛细支气管及喘息性支气管治疗主要以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激素为主,应采取进一步规范措施,规范儿童喘息性疾病用药。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情况
  • 简介:摘要毛细支气管是1岁以下婴儿住院最常见的原因。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毛细支气管的治疗存在很大差异,高达48%的婴儿入院接受的治疗被高质量的证据证实没有任何益处。为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定了第一个高质量的《澳大拉西亚毛细支气管指南》。该指南主要对急诊科和普通病房毛细支气管患儿的管理提出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支持。本文对该指南主要内容进行简介。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管理 指南
  • 简介:摘要毛细支气管是1岁以下婴儿住院最常见的原因。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毛细支气管的治疗存在很大差异,高达48%的婴儿入院接受的治疗被高质量的证据证实没有任何益处。为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定了第一个高质量的《澳大拉西亚毛细支气管指南》。该指南主要对急诊科和普通病房毛细支气管患儿的管理提出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支持。本文对该指南主要内容进行简介。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管理 指南
  • 简介:摘要小儿毛细支气管与婴儿哮喘均是儿科临床尤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临床治疗尚未有统一的定论,在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的不断问世,小儿毛细与婴儿哮喘的临床治疗也获得了新的进展。本文旨在针对小儿毛细与婴儿哮喘的治疗进行深入了解,以便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