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尿标本采集流程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尿液培养质量的作用。方法我院从2017年1月起对所有留置保留尿管需进行尿培养患者统一操作规范,制定了标准流程,取该阶段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6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16年收治的660例留置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尿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①观察组尿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标准化流程采集尿标本,有利于提高尿培养准确性,改善护理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标本 采集方法 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提高临床上采集24小时尿标本送检的合格率,提高标本质量,制定了24小时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并应用于临床中。实施改进操作流程后1年,为90例患者送检标本,送检合格率为97.6%。改变24小时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实施后,提高了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取得病人配合;各班护士认真履行各级各班职责,互相配合,加强层级质控。规范采集标本流程,并及时送检,从而提高了标本合格率。

  • 标签: 24小时尿标本 留取方法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男性尿失禁患者留取尿培养方法在临床中应用。方法男性尿失禁患者在没有导尿情况下,采用无菌操作方法联合双层保鲜袋使用留取尿培养尿本。结果采用无菌操作方法联合双层保鲜袋使用留取尿培养尿本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避免了对患者造成损伤及感染机会,值得推广。

  • 标签: 男性尿失禁 尿培养 保鲜袋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尿标本中的尿蛋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牡丹江市某医院收治的120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晨尿、日间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晨尿中尿蛋白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尿尿蛋白与24小时尿中尿蛋白的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标本尿、日间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种尿标本中尿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脏疾病患者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较正常人高,但晨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由于日间尿较易留取,故可作为患者临床尿蛋白检测的尿液标本取样。

  • 标签: 尿蛋白检测 尿标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集尿袋中放无菌棉球与传统留取尿液两种方法的最终效果。方法:从我院住院科收治的大量适龄患儿中选取200位作为此次实验的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其每100人分为一组,为其中一组实施传统留取方法,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为另一组实施在集尿袋中放无菌棉球的留取方法,并将其记录为实验组,最后分别统计两组成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100位患儿中,男婴与女婴的一次性留取尿标本成功率总共为79%,实验组的100位患儿中,男婴与女婴的一次性留取尿标本成功率总共为90%。结论:根据此次实验可以看出,在集尿袋中加入无菌棉球的收集方法比常规方法的成功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适当推广其适用范围。

  • 标签: 集尿袋口放无菌棉球留 新生儿 尿标本 临床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 h蛋白尿标本留取与保存的护理规范及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方法得出初步证据并形成建议,制订24 h蛋白尿标本留取与保存护理规范,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进而在临床实施,比较室温使用硼酸、甲苯防腐与冰箱冷藏保存条件下,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的差异。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保存24 h尿蛋白标本,使用硼酸和甲苯作为防腐剂保存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M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硼酸与冰箱冷藏保存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M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实践方法,探索使用硼酸作为防腐剂保存24 h蛋白尿标本,既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减少潜在安全风险,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24 h蛋白尿标本 防腐剂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护理干预对降低尿标本污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泌尿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院内选取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指导后病人采集尿标本,B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尿标本的污染率组间比较,其中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价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泌尿外科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各项无形指标的水平,从而有效的降低尿标本的污染率,对尿标本污染率进行质量控制。

  • 标签: 泌尿外科 尿标本 污染率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镉作业人员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对尿镉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探讨准确的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厂同一组镉作业人员分别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法采集尿液标本,并进行检测。(1)常规法:采集尿液时被检测人员要脱离工作场所,换下工作服,洗净手等部位后,进行采集。(2)改良法:与常规法不同的是被检测人员要彻底更换服装,全身沐浴后,进行采集。结果常规法采集尿液标本超标率为36.9%,改良法采集尿液标本超标率为15.1%,两种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职业性镉从业人员尿镉水平检测,收集尿液标本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正确选择采集方法,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镉检测 尿液标本 采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传统的尿标本留取流程,提高患者尿标本留取及时率。方法针对影响尿标本采集正确性的主要问题,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重建尿标本采集流程,并对实施前后尿标本留取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进后比改进前异常数据减少。在尿标本送检率、送检完成时间及送检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优效管理,改进后的尿标本采集流程提高了尿标本留取的准确率,为获得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尿标本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蛋白尿标本对倍稀释作用对琼脂糖凝胶尿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准确的必要性。方法选用临床尿常规蛋白定性≥3+或尿24小时蛋白定量≥2.0~4.0g/L的尿标本进行原液与对倍稀释后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电泳比较,观察两组之间的结果,扫描后记录结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晰度。结果经过对倍稀释后的尿标本其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清晰可见,原倍标本由于浓度偏高的原因,出现明显的堆集浓染现象,而且α区带由于含量太高常常被洗脱。结论对高蛋白尿标本进行合理的稀释后,再进行琼脂糖免疫固定电泳,是判断高蛋白尿标本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之举。

  • 标签: 尿免疫固定电泳 高蛋白尿 稀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集尿袋口放无菌棉球留取新生儿尿标本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需要采集尿液标本的新生儿1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新生儿均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生产的,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新生儿随机分为给予一次性集尿袋方式进行尿液采集的对照组(n=96),以及给予在集尿袋口放无菌棉球方式采集尿液标本的观察组(n=96),观察两组新生儿尿液标本留取的成功率。结果:对新生儿进行尿液标本留取的时候,在一次性集尿袋口放置无菌棉球可以更方便采集尿液,采集成功几率显著提升,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集尿袋 无菌棉球 尿液标本 护理
  • 简介:通过回顾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梳理众多医家关于慢性肾小球疾病证候标本的论述,结合临床的经验,认为外感邪毒留滞体内、潜伏扰肾是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本证,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应重视标本缓急,急性发作宜去除外感诱因,缓解期以祛邪透邪为主,从标本缓急论治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标本缓急 慢性肾小球疾病 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尿标本尿蛋白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人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尿、日间尿以及24h的尿中尿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所有的尿液样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不同尿液标本比较发现晨尿尿蛋白含量与日间尿尿蛋白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液蛋白含量与日间尿尿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种尿液标本的蛋白含量以日间尿的蛋白含量最高。结论肾脏疾病患者的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的,晨尿和24h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日间尿的采取更加的简易方便,并且更能准确反映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适合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尿标本 尿蛋白检测 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