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胶质母细胞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一种术前预测胶质母细胞患者预后的评分方法。方法对山东省三家医院1999-2014经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05例胶质母细胞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与预后相关的术前临床特征,根据这些术前临床特征建立一个评分系统。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术前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术前因素,依据胶质母细胞术前预后评分,患者最低0分,最高为3分,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评分组病人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分值越低,预后越好(p<0.0001)。结论依据本组资料建立的胶质母细胞术前预后评分可以量化各种预后相关的术前临床特征,其简单实用,是一种预测患者生存期科学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四肢骨巨细是一种潜在恶性病变,以往采用刮除植骨术或骨水泥填充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中磷酸钙骨水泥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对于肿瘤巨大,保留关节困难者采用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可使局部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药物方面,双膦酸盐类药物和狄诺塞麦的使用使其治疗出现巨大进展。狄诺塞麦作为一种最新上市药物,对于骨巨细的治疗效果良好,使用该药有望进一步控制骨巨细手术前后复发,提高治愈率。对于肿瘤巨大,难以保留关节者,今后是否可采用刮除植骨+狄诺塞麦治疗的方式,保留关节,减少人工关节的使用,提高效费比,值得期待。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探索在诊断婴儿巨细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诊的90例疑似巨细病毒感染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巨细病毒DNA和血清巨细病毒特异抗体对患儿进行检测,比较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与治疗前后患儿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巨细病毒DNA检测的阳性率58.89%(53/90)、特异性62.22%(56/90)与血清巨细病毒特异抗体检测阳性率51.11%(46/90)、特异性61.11%(55/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78.89%(71/90)、特异性91.11%(82/90)与两种单一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尿液巨细病毒DNA和血清巨细病毒特异抗体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诊断婴儿巨细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尿液巨细胞病毒DNA 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人群胶质母细胞是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治疗指南。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胶质母细胞生存期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单存因素生存分析,老年胶质母细胞生存期与患者的治疗方案(放疗、手术局部切除、手术全部切除)、年龄(<75岁、>75岁)、是否服用替莫唑胺、KPS评分(<70分、70~90分、>90分)等因素有显著性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存期与肿瘤部位(额、颞、顶、枕叶)、大小(<4cm、>4cm)无显著性关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老年胶质母细胞生存期中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全部切除)、服用替莫唑胺、KPS评分越高(<70分、70~90分、>90分)等因素为保护性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越大表现为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与肿瘤部位(额、颞、顶、枕叶)、大小(<4cm、>4cm)等因素的分析提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老年胶质母细胞生存期中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全部切除)、服用替莫唑胺、KPS评分越高(<70分、70~90分、>90分)等因素为保护性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越大表现为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对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老年胶质母细胞瘤 手术切除 替莫唑胺 KPS评分 年龄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骨巨细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骨巨细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CT对两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扫描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增强前平均CT值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增强后平均CT值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增强扫描CT值 骨巨细胞瘤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肾移植术后巨细病毒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肾移植术后巨细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及全面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仅有1例因脑水肿导致长期昏迷,最终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肾移植术后巨细病毒肺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巨细胞病毒肺炎 肾移植术 护理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诊断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经相关诊断确诊有骨巨细(A组)与非骨巨细(B组)患者分别各为40例,两组均给予增强对比剂,并对其相关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CT值和CT值增加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明显纳入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结论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治疗中具有不错的应用价值,值得更加广泛的借鉴和运用。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增强扫描CT值 CT值增加值
  • 简介:胶质母细胞(GBM)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多种信号分子参与GBM的发生、发展和侵袭。本文就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transducersandactivatorsoftranscription3,STAT3)在GBM细胞系及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并且讨论以STAT3作为靶点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变情况分成骨巨细组和非骨巨细组,每组53例。对这两组患者展开CT增强扫描,并对两组患者病变增强后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发现,骨巨细组增强后CT值、CT值增加值均较非骨巨细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骨巨细的诊断过程中,增强CT扫描后的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可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 标签: 增强CT扫描 骨巨细胞瘤 增强CT值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贝伐单抗(Avastin)对人胶质母细胞移植体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缺陷的RAG-KO小鼠,接种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胶质母细胞U373-luc细胞7d后将合格的载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PBS),低剂量贝伐单抗组,常规剂量贝伐单抗组,高剂量贝伐单抗组。每隔3d记录各组小鼠重量,荧光成像系统每周2次测量颅内肿瘤体积随贝伐单抗治疗进程的改变。给药3周后,处死小鼠取材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小鼠处死前一天抽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体和血浆内VEGF水平显著下降,常规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前两周肿瘤体积明显减少,血管密度减低,但3周起肿瘤体积反弹。常规剂量与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贝伐单抗对人胶质母细胞移植体和血管生成早期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血管密度,但随着治疗的延长,肿瘤生长反弹。接受高剂量和常规剂量贝伐单抗注射的载小鼠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单抗 血管生成萤光素酶
  • 简介:摘要胶质母细胞(GBM)的标准治疗方法依然是手术切口基础加上辅助放化疗,是现今最安全的治疗方式,但是5年的生存率依然不超过10%。免疫治疗例如树突状细胞(DC)疫苗、热休克蛋白(HSPs)疫苗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EGFRvIII)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巨大的成就,临床III期试验也说明放化疗与免疫治疗具有协同作用。细胞毒性电离辐射属于一种导致促炎信号级联免疫活化辅助细胞死亡的治疗方法,根据此能够应用免疫治疗进行抗肿瘤。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导致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放化疗、手术后的GBM治疗。找到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是以后治疗GBM的研究方法,本文对此做如下综述。

  • 标签: 免疫治疗 放化疗 胶质母细胞瘤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患者巨细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CMV感染的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移植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98例,应用KaplanMeier及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98例患者中233例发生CMV感染,累计发生率为58.5%。单因素分析表明,HLA不全相合,预处理过程中使用抗人免疫球蛋白(anti-humanthymocyteglobulin,ATG),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s,GVHD),泼尼松用量≥1mg/kg与CMV感染发生率增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LA不全相合(HR=2.765,P=0.000),预处理过程中使用ATG(HR=3.866,P=0.000),泼尼松用量≥1mg/kg(HR=4.767,P=0.000)使CMV感染的风险增加。结论:供/受者HLA不全相合,预处理过程中应用ATG,及治疗过程中泼尼松用量≥1mg/kg都会增加患者CMV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现如今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GBM)的标准治疗方法依然是最大安全程度的手术切除,并且是辅助进行放疗和化疗,但是在五年之内的生存率依然是小于百分之十。其免疫治疗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疫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EGFRvIII)疫苗、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疫苗等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已经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就,并且在临床III期的实验也直接的证明了免疫治疗和放疗化疗有协同的作用。细胞毒性电离辐射主要是一种可以引起促炎信号级联免疫活化辅助细胞死亡的治疗方法,因此是可以借助利用免疫治疗抗肿瘤。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使其能够成为继手术以及放化疗之后GBM治疗的另外一种有效方式。在本文中,主要是对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的研究进展做出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内容。

  • 标签: 免疫治疗 放化疗 胶质母细胞瘤 分析
  • 简介:目前,胶质母细胞即使采用手术切除,同时辅助替莫唑胺化疗及放疗,其中位生存期仍然只有12~15个月。胶质母细胞治疗的关键问题在于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抵抗性及高复发率。有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很可能是胶质母细胞易复发的原因之一。肿瘤微环境、免疫调控和放化疗抵抗等是胶质细胞研究的热点。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胶质细胞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和放化疗抵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放化疗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胶质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1例节细胞胶质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复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难治性癫痫。镜下由肿瘤性胶质细胞和发育不良的节细胞构成。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结论节细胞胶质较少见,易于多种肿瘤混淆,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将34例神经母细胞(NB)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17人参考NWTS-4方案,第二组17人采用OPEC/OPAC方案交替。在化疗第1疗程结束后,88.23%的患者血清FSH高于正常上限值。OPEC/OPAC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FSH值显著高于NWTS-4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烷化剂类及铂类化疗药物有明显的生殖功能损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