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经转录后调节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miRNAs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肌缺血后多种miRNA。异常表达,它们在介导心肌缺血灌注损伤和调控心肌缺血保护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缺血灌注损伤的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循环miRNAs 心血管疾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支持炎症反应参与了心肌缺血/灌注损伤的过程,但炎症本身及其对心肌缺血/灌注损伤的影响相当复杂。心肌缺血/灌注后,在缺血损伤区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炎细胞浸润,构成了缺血灌注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本文对几种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炎症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及环氧合酶等在心肌缺血灌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 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环氧合酶
  • 简介:及时灌注治疗,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可以重建冠状动脉血运,使心肌得到灌注,从而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但近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的骤然开通与血流恢复,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等,反而加重缺血心肌损伤,导致灌注损伤.AMI的动物研究结果表明,40%~50%的坏死心肌灌注损伤引起,这种损伤的存在减弱了积极灌注治疗所得到的益处,因此,减少灌注损伤成为AMI防治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再灌注治疗 心肌坏死面积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观察讨论中药淫羊藿治疗心肌灌注损伤的临床效果。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共接收心肌灌注损伤的患者64例,以随机分配法则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32例患者接收常规治疗,试验组32例患者除了接收常规治疗另外增加中药淫羊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血清中肌酸激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在临床检查的相关指标提示下发现,对照组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值分别为(76.8±21.13)U/L、(534.2±107.42)U/L;试验组患者的血清中肌酸激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值分别为(47.5±19.43)U/L、(431.7±98.33)U/L,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指标恢复情况明显强于对照组,以上三组数据的差异均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将中药淫羊藿应用于治疗心肌灌注损伤,可以有效减小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各项相关指标的恢复,临床疗效明显。

  • 标签:
  • 简介: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即程序性细胞死亡,一般认为它是由基因控制的、有序化的主动死亡过程.自1972年Kerr等首次以形态学概念提出细胞凋亡这一术语以来,凋亡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丰富及分子心血管病学的研究发展,已证实细胞凋亡现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中,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灌注损伤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肌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程序性细胞死亡 分子生物学技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现象
  • 简介:摘要目前,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心肌缺血与灌注损伤,从而影响手术的近远期效果。所以,为进一步阐述心肌保护对心肌缺血灌注损伤的来源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也为其他学者研究其新的发生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在此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体外循环 预处理 后处理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缺血/灌注后所致的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表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钙超载、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MIRI的发病过程。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能量代谢障碍 氧自由基 钙超载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缺血性心脏病、心脏手术中常见的病理过程,缺血/灌注过程中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是MI/RI的重要原因。目前发现将功能完整的线粒体移植到病变组织后,通过其内化、与内源性线粒体融合等途径来替代或修复受损的线粒体,从而增强组织能量代谢,挽救心肌细胞,恢复组织功能。文章介绍了外源性线粒体的分离技术、输注方法、线粒体内化和融合的相关机制,就线粒体移植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脏移植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线粒体移植为保护MI/RI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线粒体移植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心肌细胞凋亡、钙超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粒细胞浸润、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均是心肌缺血灌注损伤(MIRI)机制,本笔者针对以上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MIR 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明确它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DM人群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ctulmyocardialinarction,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非DM患者,而且当DM患者并发心肌梗死后行药物或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和导管介入)治疗。效果均不及非DM患者。本次研究就如何防治DM心肌病变及其缺血灌注(isocheima/reperfusion,I/R)损伤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心肌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心肌缺血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效应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灌注(I/R)组,I/R+舒芬太尼组,Sham+舒芬太尼组。Sham组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R组开胸造MIRI模型(缺血30min,灌注120min)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R+S组缺血前泵注舒芬太尼1μg/kg,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3次,总量共3μg/kg的预处理方式;Sham+S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相同方式注射舒芬太尼3μg/kg;灌注120min后于腹主动脉抽取血液2ml,然后取心肌标本。血液标本检测CK-MB、LDH心肌酶。结果四组雄性大鼠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组与I/R+S组相比心肌酶(CK-MB值)从2538.9U/L下降到157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心肌缺血灌注损伤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预处理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小鼠心肌缺血/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时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I/R组)、阿司匹林+I/R组(A+I/R组)。小鼠心肌I/R模型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30 min后恢复血液灌注24 h建立。阿司匹林按100 mg/kg于术前2 h及灌注结束前2 h通过腹腔注射分别给药。伊文蓝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 3, 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4(15-epi-lipoxin A4, 15-epi-LXA4)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甲酰肽受体2(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 FPR2)蛋白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A+I/R组心肌缺血面积及心肌梗死面积增加,TNF-α、IL-1β、IL-6 mRNA水平升高,血清15-epi-LXA4水平升高(P<0.05);I/R组心肌损伤加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A+I/R组FPR2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I/R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肌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NF-α、IL-1β、IL-6 mRNA水平降低,血清15-epi-LXA4水平升高,FPR2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减轻小鼠MI/RI,其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促进15-epi-LXA4合成以及激活FPR2受体发挥抗炎作用有关。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脂氧素类 炎症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灌注损伤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本文综述了心肌缺血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通过概述药物治疗、冠脉介入和细胞治疗等方面的方法,探讨了它们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文章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强调心肌缺血灌注损伤治疗方法研究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尽管目前预防心肌IRI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有多种药物已经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吗啡作为经典的阿片类药物,不仅可以减轻正常心肌的IRI,还可以缓解某些病理状态下的心肌缺血后损伤。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吗啡在心肌保护方面的应用途径及其作用机制,为吗啡在减轻心肌IRI中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吗啡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阿片类药物
  • 简介:目的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干细胞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灌注损伤后的治疗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中国小型猪25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描记心电图,4周后处死,进行心肌TTC染色、HE染色和PTAH染色.结果造模成功率为92%(23/25),结扎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重新开放血流血管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模型猪心肌经病理显微镜检查有坏死心肌.结论结扎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血管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此法是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灌注损伤模型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结扎 再灌注损伤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