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白内障合并青光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0例,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和对照组(40例,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内障合并青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变化。结果实验组内障合并青光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障合并青光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障合并青光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88例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青光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用药后,两组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矫正视力>0.5患者的比例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眼压及使其术后的视力快速改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对这些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措施予以分析总结。结果这些患者通过手术与护理,患者的视力和眼压都比手术前明显好。这些患者的防水、角膜、前房和眼压都已经得到了正常的恢复。结论对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情况由很大的帮助。

  • 标签: 急性闭角型 青光眼 护理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前后的眼压及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眼压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眼压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可显著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青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青光患者5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接受颞侧隧道式角膜透明切口手术治疗,之后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在手术完成之后全部患者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研究分析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之后,经过随访得到,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相比于手术之前明显提升;患者的月平均眼压相比于手术之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手术之前的前房深度明显低于手术之后的前房深度,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讨论对于白内障合并急性青光的治疗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的治疗中 应用不同 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分析。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 科接收的 6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每组各 3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虹膜根部切除术 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 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远远好于 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强化手术的效率和便捷性,还能缓解患者的痛苦和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方法选取本人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8例54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目的分析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均优于治疗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60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12个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10(16.67%),>0.2者50(83.33%)。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者55(91.67%)。术后功能性滤过泡为55(91.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干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76例,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划分为平均的两组(每组各38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97.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以及护理满意度(89.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58%,18.42%,71.05%),组间对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满意度,融洽医患关系,因而,它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安全的临床手术护理方法。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50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12个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9(1800%),>02者41(8200%)。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者48(9600%)。术后功能性滤过泡为48(96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8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35例(35),患者均青光首次急性发作,接受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后眼压可降低至正常范围内一周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房角关闭区域用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离。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对视野及眼压进行追踪,随访时间≤2年者26,>2年者9。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眼压平均为(14.2±2.1)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24±0.35)mm(P<0.001);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35只均无视野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具有安全、降眼压确切、增进视力和开放房角的效果。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房角粘连分离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近来几年收治的100例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青光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比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及眼压、前房深度。结果组间治疗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对比,p<0.05;组间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的28%,组间对比,p<0.05。结论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前房深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2015年9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选用小梁切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眼压、并发症情况以及视力变化情况来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眼压显著比参照组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P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合并轻度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青光合并轻度白内障患者78例(85),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9例(42),实验组39例(43),对照组采用两阶段手术(先施行小梁切除术,待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实验组采用联合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术后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与两阶段手术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合并轻度白内障,具有视力预后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标签: 青光眼 轻度白内障 两阶段手术 联合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14年9月~2016年12月,医院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56例,纳入小梁切除组,同期选择房角分离术联合手术42例,纳入房角分离组。结果出院前、末次随访,两组眼压低于术前、前房深度高于术前,小梁切除术组出院前高于房角分离组、末次随访前房深度低于房角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切除组眼内压无药控制率、视力改善率高于房角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更好,但远期的前方深度控制效果不理想。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的影响。方法:于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接治的 80例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78例(78只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B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而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并且控制好眼压,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我科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急性青光77例(77),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0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急性青光患者共77例(79,晶状体核硬度在Ⅳ级以上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未包括在本组资料中)。超声乳化组32例(32),小切15组45例(47)。其中男性23例(23),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疗效比较 治疗 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