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诊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抢救危重病人的第一线,急救的质量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而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更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急救工作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种抢救预案和应急预案外,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急诊护理队伍对急诊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要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具备临床护士素质的要求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相关的应变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法搜集知晓研究对象的手卫生依从率、影响因素和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调查发放问卷总数 100 份,回收率 100%,通过回收的问卷显示: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的医护人员洗手率分别为 27%和 44%,其中急诊护理人员吃饭前、上厕所前后洗手率将近达 100%,接触患者后洗手率为 62%,而接触体液 /血液后、下班前的洗手率则高达 100%。反映出急诊护理人员对于自我的保护意识明显高于对患者的保护意识。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状况亟待提高,洗手设施有待完善,执行手卫生及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有待强化。

  • 标签: 急诊科护理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并就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活动将我院急诊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职业危险,并对该科室的护理人员展开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的30名护理人员中,共有10名产生过生物损伤、14名产生过物理损伤、有2名由于心理因素产生过损伤、有4名产生化学损伤;而在2年内引发危险超过5次的就有15名,1年内引发危险次数超3次的有23名,半年内引发危险次数2次有11名。针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性危害,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论在充分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基础上,对其展开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利于预防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 标签: 职业危害 急诊科 防护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调查急诊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携带情况及细菌种类,监测其洗手效果,评估其执行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对急诊共 20名医护人员进行手部细菌培养检测,分别在洗手前及洗手后进行采样。细菌鉴定及药敏主要由 VITEK仪器完成。结果:洗手前手部中位菌落数为 2 CFU/cm2,四分位距( interquartile range, IQR)为 1-3.75 CFU/cm2。洗手后中位菌落数为 0 CFU/cm2, IQR为 0-0CFU/cm2。同洗手前比较,洗手后菌落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显示菌种分布较为广泛,以葡萄球菌属及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检出多重耐药菌 3株。结论:急诊医护人员操作中手部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污染,而正确洗手及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清除细菌,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手卫生 医院感染 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室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更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一个医院要想得以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注重急诊室的建设,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前沿,紧跟世界急救科学的步伐,完善和创新自我。

  • 标签: 急诊科护理人员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护理事故进行了探讨。急诊是医院对外的一个窗口,也是医疗活动相对密集的地方,是收治危重病人的第一线。急诊病人因病情突然,病情复杂,病情变化难以预料,常伴随着求医心切、害怕、急躁、渴望得到重视等心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权益意识淡薄,服务意识差,责任心差,专业综合素质差,业务水平不高,容易引发护患事故。故对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以作预防。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人员 常见 护理事件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给医院暴力事件预防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详细分析急诊护士遭受暴力侵袭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措施进行防范。结果暴力事件出现主要原因和环境、职业、社会、护理人员、系统支持以及人力因素有直接关系。结论采取措施预防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能够很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之间关系,降低暴力事件出现的概率。

  • 标签: 急诊科 暴力事件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医院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126名急诊护士进行SCL-90,同时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急诊护士在SCL-90躯体化(1.58±0.51)、焦虑(1.658±0.47)、恐怖(1.48±0.39)、等因子得分高于常模。结论情绪稳定性对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要加强心理卫生指导,促进心理健康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对应防护措施。方法 :查询本院上半年急诊职业暴露的有关数据,整理分析,进而得出结果。结果:我院上半年发生的十八起职业暴露中有十四起是由锐器割伤造成的,另外四起中有三起是过度劳累,还有一起则是不幸被传染了肺炎。结论:锐器割伤是导致职业暴露的最主要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因素。

  • 标签: 急诊护理 职业暴露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急诊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2013年7月我院急诊实施量化考核,组建护理管理小组,制订科学适用的量化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并对实施进行监督、考核,定期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在实施量化考核后,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改善,优于实施前,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明显降低,和实施前比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人员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绩效考核成绩,并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量化考核 急诊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成为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急诊属高风险科室,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急诊护理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而在紧急的抢救与处置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职业安全,成为职业危害中的高危群体。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在不断为病人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教育,保护人力资源,建立健全防护措施是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 标签: 急诊科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护士为临床护理服务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水平决定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而急诊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更进一步提高了对护理人员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要求。故合理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水平,确保其能够在极富挑战的环境中保质保量地完成护理工作十分关键。对此,本文主要就我院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入手,分析急诊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措施。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人员 核心能力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实行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探究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诊中的18名护理人员纳入实验研究范围,以2020年1月-2020年6月(实施前)、2020年7月-2020年12月(实施后)为时间段,前者为B组(对照组),后者为A组(观察组)。对B组实行普通护理管理,对A组则实行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就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护理质量水平较高,且患者对A组的护理模式更加满意,两组间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的实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 急诊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管理在急诊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该院急诊护士18名,该院急诊在2020年1-12月对专科护士施以传统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对护士应用分层管理模式。评价及对比传统管理模式和分层管理模式中的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安全、特级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评分、医生与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安全、特级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P<0.05);分层管理模式中医生、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急诊护士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有助于增进医护、护患感情。

  • 标签: 护理管理 急诊科 护士 分层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急诊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属于高风险科室,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急诊护理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而在紧急的抢救与处置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职业安全,成为职业危害中的高危群体。另外急诊病人病情急重且多为突发性,病人及家属情绪不稳定,护士没有过多的时间向病人及家属做充分的解释,病人及家属对此不理解,容易引发争端,甚至会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护士,护士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在不断为病人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教育,保护人力资源,建立健全防护措施是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急诊护理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防护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根据急诊工作特点,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及防控方案、制订一系列急诊护理防护工作内容,包括日常防护管理、就诊分诊管理、出诊管理、环境消毒管理、工作人员和防护物资管理。结果 疫情防控期间,护士在工作中能做到精准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防护,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在完成常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基础上,围绕疫情防控做好急诊护理防护工作,对保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 标签: 新冠肺炎 急诊科 护理人员 防护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人员承担着快节奏、高压力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职业压力,本研究旨在探究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源和应对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显示,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高负荷的工作量、紧迫的时间压力、复杂的病情和不可预测的工作需求等因素。应对策略包括个人层面的应对技巧,如积极应对、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等;组织层面的支持措施,如提供培训和教育、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支持体系等;社会层面的支持,包括家庭支持和职业支持网络。这些策略对于减轻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来深入了解和应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并为其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关怀。

  • 标签: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急诊护理人员的 工作压力。方法:将我院急诊的 25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自制的工作压力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的压力情况 。结果:工作年限 < 2 年的护理人员 工作压力来源评分高于工作年限为 2 ~ 5 年、> 5 年的护理人员 ( P< 0.05);工作年限 为 2 ~ 5 年的护理人员工 作压力来源评分高于工作年限 > 5 年的护理人员 ( P< 0.05) 。结论:急 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长此以往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给予该种情况应该合理安排工作、加强代教、改善工作环境,以缓解其工作压力。

  • 标签: 工作压力 急诊科 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