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感知敏感期,我们要知道的新生儿已能用眼睛追随视刺激物;婴儿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他不仅用口来吃东西,而且用口捕捉所有认识到的事物。感知敏感期出现最早,发展最快。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都是感知发展的敏感期。

  • 标签: 感知觉 敏感期 认识世界 蒙台梭利 刺激物 新生儿
  • 简介:一、科学观察不是感觉方式,而是技术手段反映的心理阶段科学观察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科学仪器等技术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而采用的科学方法。人类从古至今都在借助观察来认识客观世界,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我国战国的磁勺司南、汉代的指南鱼和宋代的指南针都是人们观察磁铁受地球磁场力影响,

  • 标签: 科学观察 小学生 知觉 科学仪器 感觉器官 科学方法
  • 简介:喝奶、睡觉、哭闹、拉尿……在我们看来,刚刚到这个世界不久的小宝宝全部生活几乎就是这些。但正是在刚出生的头几个月中,宝宝的各种感知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他的各个感官已经具备了敏锐的感受能力。他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已经完全分化了。感知的良好发展将为宝宝今后的认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介绍一些能够刺激和帮助宝宝感知变得更加有活力的方法。

  • 标签: 感知觉 认知发展 感受能力 触觉 味觉 皮肤接触
  • 简介:手及手臂肌肉用力知觉地掷球运动员的肌肉用力特点是以差别用力为主,肌肉用力差别感受精确与否直接影响滚靠和击球技术的准确性,比赛中优秀运动员能连续靠出几个位置极相似的等球,就是肌肉用力感受性高的表现。

  • 标签: 专门感知 感知觉 掷球
  • 简介:演奏乐器尤其是弹奏钢琴绝不是单纯手指运动,而是集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于一体的综合心理活动与体验,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和强化感知联动,把耳、眼、手等诸多感官功能有效调动起来,将大大提高钢琴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剖析了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引入各种感知后的钢琴练习效果进行了探索研究,开拓了钢琴教学的新思路。

  • 标签: 感知觉规律 感知觉联动 钢琴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王阳明的著作以及心学的相关资料,根据心理学的原理,总结阳明心学的心理学体系感知观的理论及思想。

  • 标签: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延缓认知衰退的最佳干预窗口期。知觉压力作为影响认知功能且可调节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引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及心理障碍,显著增加了认知障碍的发病风险,因而知觉压力管理逐渐成为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新热点。文章就MCI人群知觉压力的现状,知觉压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及MCI个体知觉压力评估技术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以压力归因模型为基础,对知觉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深入剖析了知觉压力干预方案对认知功能管理的作用机制与实践启示,以期为开拓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的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知觉压力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自闭症的核心特征是交流障碍、语言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有研究表明在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加强感知能力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所以早期有意识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听觉、视觉的训练,提升感知能力,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以两岁半的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为基础,探索自闭症儿童感知训练的策略,以期为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可康复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是描述患者的主观体验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临床精神病学的核心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感知障碍与思维障碍所包涵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表现。

  • 标签: 感知障碍 思维障碍
  • 简介:摘要:音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音乐的学习、音乐的倾听,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曲调,还需要将音乐与身体节奏感知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增强音乐节奏感,放松身体和精神,刺激运动和听觉,有效的发挥音乐更大的效用。

  • 标签: 世界民族音乐 节奏感 知觉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感知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23年7月~12月期间,我院8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感知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功能恢复状况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感知适度刺激康复护理作用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感知觉适度刺激 康复护理 脑出血术后 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的感知特征及其与孤独症广泛表型(broad autism phenotype,BAP)核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名育有至少一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父母(ASDp组)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98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的父母为对照组(TDp组)。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成人感觉史量表(adolescent/adult sensory profile,AASP)以及孤独症广泛表型问卷(broad autism phenotype questionnaire,BAPQ)分别评估两组被试的感知及BAP核心特征。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比较两组被试AASP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间的差异,然后对ASDp组的AASP量表总分、分量表分与BAPQ量表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SDp组AASP总分为(133.67±26.10)分,BAPQ总分为(97.26±21.07)分;TDp组AASP总分为(142.09±27.67)分。与TDp组相比,ASDp组的AASP量表总分(F=6.852,P=0.009)以及感觉敏感(F=7.163,P=0.008)、感觉回避(F=12.624,P<0.001)和低陆录量(F=7.710,P=0.006)三个分量表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SDp组中,AASP总分与BAPQ总分、刻板、冷漠以及实用语言缺陷分量表分均呈正相关(r=0.557、0.531、0.333、0.571,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感知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之间存在差异,且其感知特征与已知的BAP核心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孤独症广泛表型 特质 感知觉加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门诊首发压力知觉症患者采取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2例患者均为门诊首发压力知觉症患者,入组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形式开展,分别采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观察组,n=56)及常规措施(对照组,n=56)开展干预,分析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理痛苦及压力知觉自评量表评估分值显著更低,观察组的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评分显著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  门诊首发压力知觉症患者,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自助干预,可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门诊首发压力知觉症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 自助干预 心理健康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智力发育水平与感知训练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63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评估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实施常规治疗及感知训练,分析患儿智力发育水平与感知训练效果的关系。结果163例脑瘫患儿经感知训练后治愈0例,显效31例,有效97例,无效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53%;感知训练无效患儿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及智力测试发育商(DQ)评分均低于训练有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脑瘫患儿治疗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DQ评分均是感知训练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智力发育水平影响感知训练效果的风险因子OR值高于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结论脑瘫患儿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及智力发育水平均与感知训练效果密切相关,其中智力发育水平对感知训练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

  • 标签: 脑瘫 智力 感知觉
  • 简介:摘要:感知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课程目标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1]。智力障碍儿童感知课程目标的达成率直接影响着其下一步课程的学习,所以,提升感知课程目标的达成率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智障儿童在感知课程教学中进行两种教学模式应用的个案研究,探索能有效提升智障儿童感知课程目标达成率的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智障儿童的感知课程教学中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个案感知课程目标的达成。

  • 标签: 智力障碍 感知课程 目标达成 个案研究
  • 简介:选取汉语中存在语音意识缺陷的阅读障碍儿童、正常儿童和成人各25名为被试,考察了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是否存在言语知觉缺陷。言语知觉任务采用范畴知觉范式,要求被试识别合成或自然的语音范畴连续体。结果发现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识别合成和自然的刺激都表现出范畴知觉缺陷,对范畴内刺激的识别缺少一致性;个体分析表明大部分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有较低的识别函数斜率;回归分析表明言语知觉技能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作用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 标签: 发展性阅读障碍 语音意识缺陷 范畴知觉 汉语儿童
  • 简介:摘要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感知敏感性,即机体对心率、呼吸、血压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反应敏感性,与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了解内感知在焦虑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对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内感知敏感性在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内感知敏感性升高与杏仁核异常激活相互作用,导致病理性焦虑情绪的产生;此外,岛叶也可通过调节内感知调节情绪反应。同时,内感知还与基因及神经递质有关,这可能也是重要的焦虑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内感知调节在治疗焦虑中的应用,可通过呼吸聚焦调节呼吸内感知、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调节内感知相关脑网络以及使用脑电内感知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改善内感知,从而缓解焦虑症状,起到治疗作用。综上,内感知敏感性异常在焦虑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内感知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有多种,但相关治疗机制不清。所以,今后的研究需深入探索内感知在焦虑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探讨相关治疗的作用机理。

  • 标签: 焦虑障碍 内感知敏感性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被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和办公等建筑,导致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缺乏。然而,儿童室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应该融入城市化进程的设计中,为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户外活动空间。儿童室外运动是提高儿童身体素质、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重要途径。因此,城市规划师们应该以儿童室外运动为主体,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有趣的户外活动场所,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标签: 感知觉体验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