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为一种难治性疾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健康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运用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丰富了专业知识,加深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同感。

  • 标签: 健康教育 下肢慢性静脉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0例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患者(10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并联合应用透光曲张静脉刨吸术、泡沫硬化剂注射、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等方法处理小腿病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集数据,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成功实施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在术后的VCSS评分项目中得到改善[(12.3±2.06)vs(9.6±1.71)]。随访(6.70±1.45)个月,疼痛较前均有缓解,未发现患肢有曲张浅静脉残余或复发,8例溃疡基本愈合,仅有2例还有残余溃疡,但都控制在2cm内,已愈合的溃疡未见复发。结论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经正确选择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后的效果是理想且安全的,而且其短期效果稳定。

  • 标签: 下肢慢性静脉溃疡 透光直视旋切术 泡沫硬化剂注射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 简介:下肢慢性溃疡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臁疮"范畴,多为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外伤感染引起,因其易溃、难敛、难愈,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少数尚有癌变可能等特点,成为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我们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复方溃疡宁纱条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5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及病房,均符合下肢慢性溃疡的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58~76岁,平均65.5岁,病程平均(40.5±3.4)天,

  • 标签: 慢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复方溃疡宁
  • 简介:摘要2019年1月1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1例55岁男性右下肢慢性溃疡患者。入院后行右小腿溃疡扩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在右跟腱与腓骨间隙中取出2块类骨骼样组织,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骨化组织,创面行VSD及换药治疗。术后49 d,取左股外侧中厚皮片移植于创面,之后行VSD治疗。患者术后皮片存活良好,住院77 d后痊愈出院。该病例提示慢性溃疡患者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改善病灶血液循环和清除创面异位骨化灶至关重要。

  • 标签: 骨化,异位性 皮肤溃疡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2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香油调和龙血竭外敷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20例久治不愈的下肢慢性溃疡患者,进行创面清创处理,然后用香油调和龙血竭粉末局部外敷,加速创面愈合。结果治愈18例,占90%;好转2例,占1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香油调和龙血竭外敷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疗效显著,见效快,方法简单,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龙血竭 香油 慢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科自制三黄青黛膏治疗对于慢性下肢溃疡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及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52例下肢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自拟三黄青黛膏膏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百多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对比,P

  • 标签: 三黄青黛膏 下肢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患者中实施换药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2月—2018年6月,病例数为6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实施换药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护理有效率为7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患者开展换药护理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换药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 慢性溃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溃疡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6例下肢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调护、促进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浸泡或使用0.1%雷佛如尔纱布加中成药外敷。结果86例患者中68例痊愈,18例好转出院。结论细心的患部护理,控制血糖及健康指导是防治下肢溃疡的关键。

  • 标签: 溃疡 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换药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我门诊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患者4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换药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18%;观察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效果更好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程度评分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的临床护理中加入换药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慢性溃疡 换药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 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632文献标识码A 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04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6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该26例均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手术方式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26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外包窄术。结果: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例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16例明显缩小。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小,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静脉曲张 下肢 溃疡 腔镜
  • 简介:摘要: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临床中常见病症,其中下肢静脉溃疡该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且十分严重,小腿下端三分之一部位是该并发症主要发生位置,常发生于足靴区、内踝区、胫前等部位,具有愈合难度大、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这给临床治疗增加的难度。对此,临床中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伤口护理。由于下肢将卖溃疡伤口属于慢性伤口,具有较高的护理难度,且伤口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要求较高,临床中尚未明确标准化护理方案,甚至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难以得到患者的理解,从而导致临床配合度不足。所以临床护理中应该加强对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的重视。近年来相关伤口护理的研究逐渐增加,许多血症开始重视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护理。为了更高的为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本研究根据相关资料的收集阐述伤口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下肢静脉溃疡 伤口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口护理在下肢慢性溃疡病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下肢慢性溃疡病因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伤口护理。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伤口护理的应用,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伤口感染、疤痕增生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慢性溃疡 病因治疗 伤口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数字三维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方法入组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15例(119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采集其下肢CT静脉造影数据,利用数字三维技术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对119条下肢静脉三维模型进行详细的手术方案设计及可视化手术预演,寻找小腿部、溃疡底部及其周边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并准确定位,指导术中行大隐静脉激光闭合+交通静脉激光闭合术。术后根据手术效果,评价数字三维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119条患者下肢静脉三维模型与实际患者完全吻合,深、浅静脉及各交通支相互关系清晰;术后119条肢体浅静脉曲张条消失,所有溃疡均在术后7-28天完全愈合,疗效满意;随访6-30个月,未见静脉曲张及溃疡复发。结论数字三维技术有利于下肢交通静脉的寻找及定位,准确处理功能不全的深、浅静脉及交通支,有利于激光闭合静脉曲张及下肢慢性溃疡的愈合,减少静脉曲张及溃疡的复发。

  • 标签: 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 数字三维技术 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