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束缚应激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影响小鼠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机制。方法 选取20只雌性KM小鼠,遵循随机原则,划分为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组(CUMS组)、束缚应激组(WRS组)、慢急性联合应激组(CACS组)、对照组等4组,每组5只。CUMS组每日随机使用一种或多种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WRS组前三周小鼠正常饲养,后将小鼠置于适宜大小的细铁丝笼子中进行束缚应激处理。CACS组前三周刺激同CUMS组,刺激结束1天后立即给予束缚应激同WRS组。建模成功后,麻醉小鼠取双侧卵巢以获取卵母细胞,并计数;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激活,计算激活率;获得原核胚继续培养,观察记录2-细胞、囊胚的发育情况,对囊胚细胞数进行记录。结果 在超排后卵母细胞获卵数、囊胚形成率上,相较对照组,应激组有显著降低;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上,应激组也有降低。结论 束缚应激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可损伤小鼠的卵母细胞发育能力。

  • 标签: 束缚应激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卵母细胞 囊胚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对的应激也越来越多,其中慢性应激已成为诱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最为重要的因素,造成如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树突萎缩,棘突消失,神经细胞再生减少等不可逆损伤;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phicfactor,BDNF)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无论是对神经细胞存活、分化还是突触可塑性上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慢性应激与BDNF的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BDNF在慢性应激中的作用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性应激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对大鼠肠道和肝脏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探讨脑-肠-肝轴存在的可能性。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10只/组),应激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方法持续刺激4周制备慢性应激模型,对照组大鼠不进行应激刺激,正常饲养。造模结束后,纳入对照组大鼠10只,应激组大鼠7只,采用糖水偏好实验评价两组大鼠抑郁行为。糖水偏好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16S rRNA测序分析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HE染色法检测回肠和肝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组织闭锁蛋白(occludin)、肝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大鼠门静脉取血,偶氮显色法鲎试验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大鼠腹腔动脉取血,血液生化法检测肝功能。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STAMP软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两组间菌群丰度差异。结果应激组大鼠糖水消耗量[ (7.86±0.90)ml]、糖水偏爱率[(43.06±5.65)%]均低于对照组大鼠[(15.10±1.51)ml、(76.81±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3,11.16,均P<0.01)。慢性应激使大鼠肠道组织出现病理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回肠绒毛变长[(448.93±12.71)μm,(497.12±16.72)μm;t=-5.88,P<0.01]、变粗[(81.99±16.54)μm,(133.93±6.78)μm;t=-7.12,P<0.01],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0.236±0.011),(0.130±0.026);t=9.12,P<0.01],LPS水平明显上升[(18.83±2.62)EU/L,(38.64±2.51)EU/L;t=-5.79,P<0.01]。大鼠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在慢性应激作用下发生偏移,应激组大鼠肠道WPS-2菌门丰度较对照组升高(t=2.76,P<0.05)。慢性应激使大鼠肝脏组织出现病理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增加[(0.169±0.014),(0.475±0.034);Z=-2.37,P<0.05];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血清ALT[(39.7±6.2)U/L,(82.9±43.1)U/L;Z=-2.35,P<0.05]、AST[(130.9±28.9)U/L,(472.7±263.3)U/L;Z=-2.64,P<0.05]水平升高,尤以AST变化明显。结论慢性应激可导致大鼠肠道和肝脏同步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慢性应激致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LPS经门静脉血入肝,作用于肝内TLR4有关。

  • 标签: 慢性应激 脑-肠轴 肠道菌群 细菌移位 肠-肝轴 脂多糖 Toll样受体4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和应激训练对慢性丙型肝炎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和应激训练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分别为(58.66±4.22)、(35.45±2.89);抑郁评分,分别为(56.33±2.57)、(36.46±3.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协同护理和应激训练干预,减轻了患者身心压力,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取得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协同护理 应激训练 慢性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应激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应激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心理应激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大大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心理应激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应用。

  • 标签: 心理应激 慢性盆腔炎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拟青霉代谢物提取物(BCPT)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行为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CUMS法,造成大鼠抑郁模型,定期测量BCPT对该模型大鼠的体重及糖水消耗量,以开野实验的方法测定大鼠水平及垂直活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大鼠相比,BCPT组大鼠体重增长略有提高,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均明显增加.结论:本模型为较理想的抑郁模型,BCPT能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活动及体重,提示BCPT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 标签: 拟青霉 抑郁大鼠模型 行为
  • 简介:摘要氧化应激(OS)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普遍存在,其水平高低受免疫功能状态、糖脂代谢、血压等因素影响,OS作为肾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主要是由于体内活性氧(ROS)、活性氮簇(RNS)产生过多,肾脏组织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研究发现,在CKD早期就有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表现,这种氧化状态通过改变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结构、裸露自身抗原、破坏内皮产生炎症反应等方式参与CKD的发生,并促使CKD逐渐进展为存在多种复杂并发症及合并症的肾衰竭期,与预后相关。深入研究OS与CKD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进展特点,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就CKD氧化应激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内皮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应激策略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心理应激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指数、心理指数及感性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应激策略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疗效,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心理应激策略 应用分析
  • 简介:在现代社会中急慢性心理应激状态颇常见,"思伤脾"是中医的重要理论,基于"急慢性心理应激状态"认识到"思伤脾"理论的"思"是"思障",并从"思"对胃肠道运动与分泌的影响,"思"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思"对肠道微环境和微结构的影响,"思"对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思"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性等方面探讨了"思伤脾"的相关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思伤脾"理论提供参考。

  • 标签: 思伤脾 心理应激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取样对心理应激对策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8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心理应激对策,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心理改善情况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0%)显著高于常规组(83.30%),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心理应激对策,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心理应激对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慢性盆腔炎护理中心理应激对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的基础护理,对观察组采用心理应激对策,并观察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应激对策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心理应激对策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慢性盆腔炎护理 心理应激对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体质量、行为和血清IL-2含量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应激组(n=10)。采用束缚、食物剥夺、昼夜颠倒、鼠笼倾斜和变换合笼饲养对象的复合应激方式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通过旷场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用电子秤监测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2的含量。结果第3周应激应激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血清IL-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引起大鼠行为异常,抑制大鼠的体质量增长和机体免疫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策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父体慢性应激不仅可造成父体本身多脏器、多系统的损伤,还可将危害传递至子代。而且,父体慢性应激对子代的危害与生殖细胞重编程有关。当前观点认为,生殖细胞命运的转变和发育潜能的维持源于表观遗传修饰。因此,一旦应激因素在特定时期导致父体生殖细胞发生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则可引起生殖细胞出现重编程,进而将危害传递至子代甚至多代。但是,父体慢性应激导致生殖细胞重编程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父体慢性应激对父体本身及其子代多代的危害,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探讨父体慢性应激影响生殖细胞重编程的发生机制,以期为父源性疾病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 标签: 慢性应激 表观遗传修饰 生殖细胞重编程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对慢性应激小鼠学习记忆及免疫细胞的影响,为探讨加味逍遥散的药理作用。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应激组、逍遥散组、加味逍遥散低剂量组、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通过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组织中CD4、CD8的含量。结果加味逍遥散高、低剂量组、逍遥散组与应激组相比均能缩短逃避潜伏期(P〈0.01)、增加第一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P(0.01)。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中CD4^+T细胞高于应激组(P〈0.05),而CD8^*T细胞低于应激组(P〈0.05)及CD4/CD8比值低于应激组(P〈0.05)。结论逍遥散和加味逍遥散均具有显著拮抗因应激所致的学习记忆能力和免疫功能的改变。以高剂量加味逍遥散作用最佳。

  • 标签: 应激 记忆 加味逍遥散 免疫细胞
  • 简介:  摘要:目的 在慢性盆腔炎患者取样对心理应激对策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我院所收治的 8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心理应激对策,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心理改善情况加以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5.20%)显著高于常规组( 83.30%),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 SDS、 SAS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心理应激对策,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心理应激对策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应激对策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年 11月至 2020年 10月收治的 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 43例)和对照组( 43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6.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应激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应激 慢性盆腔炎 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