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戏剧舞台近十几年以来,大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导演艺术的创新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它大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舞台艺术呈现领域,但是,一味地强化戏剧的物质元素.淡化戏剧的本体或戏剧精神则是本末倒置。

  • 标签: 形式和内容 戏曲 戏剧舞台 舞台艺术 导演艺术 戏剧精神
  • 简介:戏曲面临着危机”。危机?拟乎是存在着。它确实失却了好些观众。失却了观众还有何生存价值?于是有“自然淘汰”说,其实是“消亡论”。于是有“戏曲的天地在农村”说,其实是“抛弃论”。

  • 标签: 戏曲发展 美学思考 生命 消亡论 危机 观众
  • 作者: 郝春红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戏曲形象的塑造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活动,具有审美价值。高尔基说:“按天性而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把美带到生活中。”戏曲演员通过特定的人物来体验美、表现美和升华美,所以美是一切艺术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了美,艺术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也可以说,人都是为了美才创造艺术的,戏曲演员正是艺术美创造的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学习及表演经验,简要阐述了具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戏曲表演及现代形式

  • 标签: 戏曲 表演 形式
  • 简介:<正>戏曲现代戏剧作的艺术形式(主要指剧作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唱词道白以及相关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等)做为剧作内容的存在方式,直接规定和制约着舞台演出的基本方式。二度创作的各部门,从导演、演员到音乐、舞美设计人员都是直接从这里寻找创作依据、创作风格而发挥各自的艺术才情的,所以戏曲现代戏演出的“戏曲化”首先取决于其剧本艺术形式的“戏曲化”。何谓“现代戏演出的戏曲化”?一方面,人们的思维贯性很容易以传统戏曲的演出样式做为参照系,认为“戏曲化”就是应当“象”传统戏曲的演出样式。这一来往往就会束缚创作者的手脚,使之不敢在戏曲的革新发展上迈出步伐,也很难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戏曲现代戏。另一方面,有些人从革新探索的良好愿望出发,把当代文学(主要是小说)、电影、话剧艺术的发展状态做为参照系,而不甚顾及戏曲原有的演出样式和艺术特点,或稍有顾及但并未做深入研究,认真揣摩,

  • 标签: 戏曲现代戏 戏曲化 传统戏曲 艺术形式 现代戏剧 戏曲演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程式,是戏曲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语汇。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艺术美的原则进行提炼和概括,将人们生活中的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变之为节奏化、规范化、舞蹈化的动作,使之成为节奏鲜明、规律严整的艺术格式。这一格式被固定下来,在戏曲表演中广泛使用,即是程式。许多学者都认为程式性是戏曲的基本特征之一。程式固然十分重要,但随着对戏曲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程式似乎成了今天戏曲创新发展的障碍,程式是否成为了绊脚石?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程式这一特征?本文试图探究在今后的戏曲发展中如何对待程式问题。程式的原意是"立一定的规程以为法"。《荀子·致仕》提到"程者,物之准也"。意思就是:程式就是规矩、规则。"程式"这个词首次被使用概括戏曲表演特点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

  • 标签: 戏曲形式 程式性 艺术家 舞台形象 自然形态 艺术加工
  • 简介:戏曲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为戏曲表演创作脚本。利用念白、唱词、科介等戏曲元素,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开展冲突、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来表达主题。它和小说不同,受到舞台表演规律的约束,故事中的人物思想感情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向观众传达,也即利用唱词和念白来表达人物内心,所以戏曲文学的语言和小说、散文中的语言不同,要具有节奏感才能达到舞台表演的审美观。

  • 标签: 说唱艺术 戏曲文学 韵律美
  • 简介: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形式是在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下,融汇了其它艺术的审美样式,形成了独特的舞台审美风格。其中简约的舞台形式,不仅是外在艺术形式的精炼,也是一种审美心理对舞台形式的规范,同时强化了戏曲舞台审美的主观精神倾向。立象以尽意亦是传统戏曲舞台形式的审美特征。“立象”不是在舞台上设立具体写实的舞台景物,而是在“简约”的美学原则下,使舞台景物化为具有深刻思想的视觉符号,让“空灵”的舞台充满了意象编织的网络,从而获取舞台形式的内在精神韵味,为戏曲演出创造出合情合理的舞台空间。

  • 标签: 传统戏曲舞台形式 审美倾向 天人模式 立象 艺术形式 简约
  • 简介:董健先生作为戏剧理论家,是中国戏剧现代化的积极而又极其勇敢的推进者。他参与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和《中国当代戏剧史稿》两部大著,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的相当出色的叙述者,也是这个进程中的艺术成就和存在问题相当全面的总结者。对这两部大著我还没有非常细致地阅读,但我是翻过的。我更多的是读董先生的论文。我觉得,董先生的中国戏剧现代化理论既有很大贡献,也有缺陷。

  • 标签: 董健 现代戏剧史 现代化进程 歧视 戏曲 中国当代
  • 简介:闽南戏曲有三种基本文化功能:娱乐、交际和教育。其文化功能的内核,扎根于民间的文化土壤、文化空间和文化生态环境。在闽南戏曲呈现出萎缩与消退态势之际,从泉州地区着眼,探究闽南戏曲生存的生态形式,重新审视闽南戏曲生存与传承的原生性根基,力求寻找一条与时俱进的传承之道。

  • 标签: 闽南戏曲 社会文化功能 传承 生态形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戏曲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戏曲艺术才得以长久的发展并流传下来。戏曲的内容和形式戏曲存在的根本,但是,对于戏曲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二者作用,却有不同的观点。中国戏曲发展的不同阶段,戏曲形式与内容存在不同的发展情况。分析二者螺旋式的发展线路,明晰戏曲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过程,探讨如何处理戏曲形式与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提出戏曲在当代应如何发展的建议。

  • 标签: 戏曲 内容与形式 对立统一
  • 简介:2009年,看了一些老戏,主要是京剧,也有一些地方戏曲。我国是一个具有古老戏剧传统的国家,但随着多媒体时代和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戏曲的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威胁。为了拓展生存的空间,戏曲自身做了许多挣扎和努力。这种挣扎和努力,一方面表现在挖掘传统老戏的排练,增加剧目的数量和品种;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老戏,便有了对于传统老戏的改革和创新,

  • 标签: 地方戏曲 形式与内容 变革创新 戏剧传统 多媒体时代 娱乐化
  • 简介:摘要:戏曲是我国国粹之一,传统戏曲服装通过长期改良以后传承至今,并发展成程式化形态。戏曲服装按照种类可划分为:蟒、靠、帔、褶、衣等五大種类。舞台上的戏曲服装按照服装的类型采用不同材质的布料进行制作,如:蟒袍使用大缎布料进行制作;帔则是用的是丝绸和麻布之类的材质进行制作。戏曲服装制作常见布料材质有:大缎、素缎、软缎、丝绸、麻布、棉布等种类天然纤维进行缝制。按照颜色划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分为:红、绿、黄、白、黑;下五色为:紫、粉、蓝、湖、香。观众可以通过服装的颜色来判断戏曲舞台演出者身份及地位。戏曲服装设计要考虑戏曲人物的个性特征,从演员舞台艺术表演出发,在深入设计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才能真正展现在艺术舞台上。

  • 标签: 戏曲 服装  艺术 
  • 简介:摘要:戏曲表演是我国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在戏曲表演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不但能够给戏曲艺术增添色彩,还能够表现出其具体的含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价值进行阐述,然后分析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并对舞蹈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旨在能够更好地发现舞蹈的本质美,从而为戏曲表演艺术增添魅力,有利于戏曲艺术的表达。

  • 标签: 戏曲表演艺术 舞蹈形式 美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戏曲表演艺术是以情节结构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元素内容。在具体进行戏曲艺术表演的时候,需要演奏者紧紧把握舞台节奏,使得戏曲舞台表演活动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凸显舞台表演的艺术表现力与情感感染力。舞蹈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经过漫长的发展,舞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深入地研究戏曲表演艺术,我们可以发现在戏曲表演艺术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舞蹈。因此,对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具体形式以及美学特征进行相应的分析,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戏曲表演 表演艺术 舞蹈的形式 美学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戏曲表演面临着日渐减少的观众群体和困境。保护传统艺术形式并进行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探讨戏曲表演中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与创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戏曲背景、现代冲击与传统价值等方面,以及总结有效模式和措施,我们可以为戏曲表演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使之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 标签: 戏曲表演 传统艺术形式 保护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