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战争电影是一种集争议性、讽刺性和哲理性于一身的类型电影。战争电影叙事往往是描绘残酷战争真实,表现战争的人性反战情绪、生死争夺及战争灾难、战争英雄等,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和心灵创伤在银幕上展现。本文着重选择了《敦刻尔克》《辛德勒名单》《战狼2》三部影片,对战争电影的叙事模式进行研究。那么,战争电影如何叙事,怎样用镜头展现战争场景、战争的人性与英雄们值得探讨。

  • 标签: 战争电影 叙事方法 战争人性与英雄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战争叙事当中,民族话语与女性话语之问存在着总体合作又不乏矛盾的关系:在《生死场》、《我在霞村的时候》、《风萧萧》等文本中,一方面女性形象必须通过民族话语的提升才能获得主体性,另一方面民族话语又压抑了女性个体丰富的情感与个性要求。总体看来,两者关系是以民族话语为主导的,女性借民族而塑形,女性话语通过民族话语的面目展示自己。

  • 标签: 20世纪中国文学 战争叙事 民族话语 女性话语
  • 简介:摘要:本文将对戏剧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中关于战争主题的叙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戏剧和电影在表现手法、故事情节、角色塑造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二者在呈现战争题材时的独特之处和共同之点。

  • 标签: 戏剧 电影 战争叙事 比较研究
  • 简介:几年前,一款名为《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面世,风靡全球。2013年,新版本又开花、结果,《植物大战僵尸2:奇妙时空之旅》再度登陆中国。经过精心“培育”,二代游戏版本自然更加新鲜诱人,但其基本格局与元素并未大变。事实上,游戏中“植物”与“僵尸”的独特形象系列及其对立关系早已被敏锐的育苗“园丁”们所留意,并获得了本土性的跨媒介新生。

  • 标签: 植物 叙事 家园 精神 园艺 战争
  • 简介:200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转吧,这伟大的世界》可以视作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以宏大的叙事背景,囊括了美国20世纪以来所参与的几场重要战争。麦凯恩以呈现越战历史为明线,以书写、反思当代“9·11”事件和反恐战争的现实为暗线,通过历史创伤影射当代美国社会的人性困境,以寓言式的写作表明了战争境遇下通过交流、对话获得救赎的可取性。

  • 标签: 《转吧 这伟大的世界》 战争叙事 战争创伤 人性救赎 科伦·麦凯恩
  • 简介: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经历着流亡、逃难,体验着行旅过程中的心酸愁苦。从个人叙事的视角切入,并选取昆明作家群散文为分析文本,从中可探微出行旅者的战争行旅体验集中体现为:行为方式上,“变动”与“稳定”互动下的坚毅和彷徨;心理机制中,“复制”与“再现”作用下的感伤和哀婉;地域空间下,“中心”与“边缘”置换后的迷惘和愤恨。通过这三方面的行旅体验内涵剖析,触摸着当时中国文人的精神向度和历史的温度。

  • 标签: 个人叙事 战争行旅体验 昆明作家群散文
  • 简介:【摘要】悬念是电影剧本组织情节的叙事策略,是操纵、引导观众注意力,使其沉浸电影内容的重要机制。依据真实历史背景创作的战争电影《敦刻尔克》中的撤退结果已然成为固定历史,并为大众熟知,而导演将电影的焦点置于战争中的个体角色,以非线性叙事、内叙事视角以及音乐节奏等多重手段设置复合悬念,营造个体的生命悬念,增强戏剧张力。

  • 标签: 《敦刻尔克》 悬念 非线叙事 内叙事视角 细节
  • 简介:二战期间,德军某司令官9岁的儿子布鲁诺被迫随父亲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在铁丝网边上邂逅9岁的穿布条纹衣服的犹太小男孩希姆尔。为了帮助希姆尔找到突然"失踪"的父亲,布鲁诺穿上布条纹衣服混进集中营。时逢暴雨倾盆之夜,纳粹分子将大批

  • 标签: 布鲁诺 战争题材小说 儿童本位 奥斯威辛集中营 悲情 条纹
  • 简介:纵览世界电影的历史画卷,战争影片总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篇章:《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党同伐异》(1916)、《战舰波将金号》(1925)、《夏伯阳》(1934)、《桂河桥》(1957)、《巴顿将军》(1970)、《现代启示录》(1979)《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全金属外壳》(1987)、《拯救大兵瑞恩》(1994)……就像一部人类文明史,一部时断。

  • 标签: 中国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 战争影片 战争电影 叙事方式 诞生
  • 简介:与诗体相比,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叙事具有特殊性。作为受难者的词人,对惨痛的灾难记忆往往采取忽略细节和视角转换的方式,来隔离创伤性记忆带来的痛苦。同时,词委婉含蓄的文体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具有伤害性且有损审美性的场景描写。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的应激心理与更高层次的审美心理共同作用,形成了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特殊叙事方式。

  • 标签: 唐宋词 战争灾难 叙事模式
  • 简介:E.L.多克托罗的经典之作《大进军》运用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复调叙事手法,再现内战中向海洋进军这一段历史。一类复调特征是文本的对话性,主要表现在文本对位结构和人物塑造。通过合理的想象,多克托罗将虚构人物和历史人物并置,建构历史人物的可能经历从而颠覆了官方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记录。另一类是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人物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想活动,自由抒发对战争的看法,重构了内战中的大进军,对主流话语也形成了挑战。

  • 标签: E.L.多克托罗 《大进军》 复调叙事
  • 简介:摘要:院线纪录电影《战争中的母亲--胶东乳娘》以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的乳娘乳儿的口述历史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建构,用信仰和人性完美统一的大爱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通过保持历史与记录的客观真实性和适度的艺术化处理与主观性表达相结合,平民语态下的典型形象塑造与普遍性群像塑造相结合,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育儿所的乳儿乳娘的经历以纪录电影的方式呈现,构筑和还原了历史的原貌。

  • 标签: 纪录电影 叙事策略 艺术形式 口述历史
  • 简介:图像叙事中的叙事者包括:图像作者、叙述者、隐含作者。图像叙事视角由图像作者与故事的位置关系、观察点来确定,大致可以类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复合视角。区分不同视角是把握图像叙事的基本要求,以免被片面或表面的图像现象所迷惑。

  • 标签: 图像叙事 叙事者 叙事视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中国是战争与动荡的时代,战争离不开成长,因而成长的叙事方式也是以战争为背景的革命主题小说不可或缺的。长篇小说《天下苍苇》以其精妙绝伦的故事构思、跌宕传奇的故事情节,由“成长”视角切入小说主题,充分展示了两位主人公丁振龙、田银杏从热血青年到优秀战士的不平凡成长道路,以及抗战环境下以利津人民为代表的全民族抗日成长之旅。

  • 标签: 战争 成长 《天下苍苇》
  • 简介: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的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的表达.

  • 标签: 战争伦理 正义 权利 行为 责任
  • 简介:陈“视野”让我们眼界另开,受益良多。陆地则从陆地到海洋,纵横开阔,挖掘历史的沉疴,看今日的错落,作深层的思索。“从鸦片战争到胶片战争”,把我们带到一个审视的世界里,思路全新,语境鲜活。

  • 标签: 中国 电视事业 美国 文化侵略 市场份额 胶片战争
  • 简介:听说过,没见过,两万五千里;有的说,没的做,怎知不容易?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