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腕关节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6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运动治疗的基础之上使用改良腕关节矫形器,使用方法为在每天运动训练完成之后穿戴矫形器,时间在四小时到八小时之间,视情况而定,每次佩戴的时间为30min,之后休息15min。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不明显,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关节的活动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进一步提升,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通过佩戴改良腕关节矫形器与运动疗法降低患者残疾程度和残疾率,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社会负担。

  • 标签: 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掌指关节关节囊掌板紧缩术治疗爪形畸形的疗效.方法将爪形指畸形的掌指关节的掌板舌形瓣状向近端切开掀起,用骨刀在掌骨颈处做粗糙面,将掌指关节屈曲60°位,于掌板近端U形穿过钢丝,通过注射器针头自掌骨两侧向背侧引出钢丝两端,在手背皮肤外打包拉紧钢丝,用无损伤线紧缩缝合掌板及关节囊.术后屈曲掌指关节,伸直指间关节石膏固定6周.去石膏后进行主动功能练习,10周后被动伸直掌指关节.结果用此方法治疗爪形畸形15例,随访12例,其中优2例,良8例,差2例.结论应用此法治疗爪形畸形,要充分了解手术适应证及影响爪形畸形矫正的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结果.

  • 标签: 掌指关节 囊掌板紧缩术 治疗 爪形手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关节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早期RA的关节MRI资料,分析主要MRI征象。结果:40例中,腕关节受累18例,掌指关节10例,近节指间关节12例。所有受累关节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病变范围显示更清晰。骨髓水肿28例,表现为骨质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界限不清。软骨及骨侵蚀20例,软骨侵蚀表现为毛糙或变薄,T1WI呈稍低信号和压脂T2WI上呈稍低和稍高信号,骨侵蚀表现为关节面边缘不规则小的缺损,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肌腱受累8例,表现为腱鞘积液和腱鞘滑膜增厚,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增厚滑膜和血管翳明显强化。10例早期RA治疗后复查,8例滑膜炎、骨髓水肿不同程度缓解,2例骨质侵蚀无明显改善。结论:早期RA关节MRI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成为RA早期诊断、监测进展及治疗后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关节炎 类风湿 手关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痹证理论综合干预治疗创伤后掌指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4年 1月— 2015年 9月,对 120例外伤后掌指关节粘连的病人随机双盲分成综合干预组 60例和单纯功能锻炼组 60例。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 TAM系统评价法( total active movement, TAM) ,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采用 Michigan 功能 评 价 (Michigan Hand Outcome Questionnaire,MHQ) ,评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无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 6~ 24个月 ,末次随访时 TAM评分综合干预组优 38例、良 15例、可 7、差 0例,优良率 88.3%。对照组 19例、良 24例、可 17例、差 0例,优良率 71.7%。 MHQ 评分综合干预组( 59.98±14.41)总分,对照组( 51.2±15.5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5, P<0.05)。结论 痹证理论综合干预治疗创伤后掌指关节粘连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 ] 痹症 关节僵硬 关节粘连 中医药
  • 作者: 王学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现代医院王学松对连续被动运动装置(CPM)进行利用,便于手术过后开展连续而缓和的被动运动,其在膝关节手术康复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应用于上肢却并不多,相关报道也偏少。此次对手关节使用连续被动运动装置的方法、其构造情况和其应用到临床中的经验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了分析了其优点和存在的缺陷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应用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04例由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创伤性关节僵硬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2例患者,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指导,给予康复组患者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僵硬指关节被动活动范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86.54%,僵硬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31%、75%,关节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4.23%、76.92%,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的创伤后僵硬指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恢复,使关节功能得到提高。

  • 标签: 康复治疗 创伤性关节僵硬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腕部关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40例,均进行、腕关节X线射线平片检查,四肢关节进行MRI检查,对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X线检查结果提示关节肿胀24例,骨质疏松20例,关节间隙轻度狭窄12例;MRI结果提示骨髓水肿患者88例,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异常52例,掌指关节滑膜增厚100例,关节腔积液88例,骨内小囊病变80例。MRI增强检查结果提示血管翳形成有24例。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腕部关节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该病炎性程度判断、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MRI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腕部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用手部及腕关节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手部及腕关节疼痛的患者中选出71例,对其双手部及腕关节处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患者是否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骨侵蚀、滑膜强化、肌腱炎、骨髓水肿等症状的出现进行判断。结果经过检查后发现在71例患者中共有59例患者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有12例患者的手部及腕关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多发关节肿胀情况,其中部分患者伴有积液。经手术验证后,核磁共振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为9831%(58/59)。结论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早期诊断的过程中,利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手部 腕关节 核磁共振 早期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后指关节僵硬开展系统康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023年我院收治的外伤后指关节僵硬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开展系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指关节总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后指关节僵硬开展系统康复治疗能够强化指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保障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系统康复临床治疗 手外伤 指关节僵硬 指关节活动度
  • 简介:目的:探讨在雷公藤合剂配合关节操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疾病活动度分层随机对照将60例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到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雷公藤合剂(雷公藤、白芍、甘草)+关节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12周。检测指标: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记录指关节压痛数(TJC)、指关节肿胀数(SJ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GH)、疾病活动度评估(DAS28评分)。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比较,均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②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ESR、CRP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8周、12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改善炎性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TJC、SJC、DAS28治疗后4周、8周、12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③炎性指标ESR、CRP分别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间均有差异;DAS28、GH在治疗后12周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TJC、SJC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两组间比较,均P〉0.05,两组间无差异;④不良反应统计学无差异。结论:雷公藤合剂联合关节操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改善炎性指标方面起效快,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DAS28亦提示在治疗后12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合剂 手关节操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 简介:作为美一的“第二张脸”,一双柔撤、洁净、润滑的纤手,便是她们美丽的名片。在冬季,不少MM的双手容易皲裂、倒刺、干燥、冻疮,

  • 标签: 护手 按摩 推剪 保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析骨科康复治疗对创伤性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骨科系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僵硬手关节综合治疗效果、主动活动效果、被动活动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创伤性关节僵硬提供骨科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效果 康复治疗 手关节僵硬 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效果。方法选取我卫生院2013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患者每日定期来门诊进行治疗,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结合中药外敷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手针 中药外敷 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创伤性关节僵硬的治疗中采用系统骨科康复的手段是否能帮助患者更快速地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4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A组患者为常规护理组;B组患者为系统骨科康复护理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康复治疗,A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关节自主活动率以及综合治疗效果率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系统骨科康复治疗对于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在临床护理中产生的效果显著,且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骨科 康复治疗 创伤性 手关节僵硬
  • 简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在今年“五一”节前夕举办了“断臂铁人”兰林金事迹报告会。现场播放的纪录片中,记忆尤深的是一句旁白:兰林金总要嘱咐子女“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这是笔者家乡一带客家父亲教育子女的一句经典。话虽朴实,一辈子做到却不容易,特别是遇到困难或者面对诱惑的时候。

  • 标签: 人大常委会机关 教育子女 “五一”节 报告会 福建省 纪录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超声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病史<1年的初治RA患者,在入院时行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的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记录有无关节肿胀和(或)压痛、超声显示的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滑膜血管翳、肌腱病变、骨侵蚀情况,并同时测定静脉血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结果抗CCP抗体与关节超声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关节超声的敏感性优于抗CCP抗体的检测,对于早期(病史≤1年)的患者,抗CCP抗体检测联合关节超声检查能够为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X线及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5日~2013年1月9日收治的临床确诊的28例RA患者,观察、研究其手部X线及MRI表现。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足小关节,女性发病较多,病程相对较长,X线及MRI检查联合应用对RA的检出率较高。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影像学诊断 X 线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综合征并肩关节半脱位协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肩综合征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通过肩、保持功能位、刺激稳定肩、肘、腕、指关节的肌群、全范围的无痛性关节主、被动活动,提高肌力,扩大关节活动度,物理疗法,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偏瘫后肩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97.06%。结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综合征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减轻疼痛、预防废用综合征,加快对上肢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半脱位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