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抢救要点,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168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救治要点。结果乌头碱中毒主要表现为心脏及神经损害症状,临床上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救治要点是及时、彻底的洗胃和及时、正确、合理地使用阿托品,防治并发症。结论乌头碱中毒在催吐、洗胃、补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托品均可以治愈,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转复治疗。

  • 标签: 乌头碱 中毒 阿托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女性短PR间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100例健康待产妇女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1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心电图资料,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晚期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168例(15.27%),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726例(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较健康非妊娠女性明显增高。

  • 标签: 晚期 心电图 短PR 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腘窝囊肿的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了168例经穿刺、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腘窝囊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结果168例腘窝囊肿中,最小约2.1cm×1.3cm,最大约9.6cm×3.8cm。42例腘窝囊肿行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硬化治疗,126例手术,病理均证实腘窝滑液囊肿,其中5例腘窝囊肿合并出血,111例手术证实囊肿与关节腔相通。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 标签: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腘窝囊肿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枪式套扎器治疗内痔和直肠息肉的临床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8例内痔、直肠息肉患者(其中内痔102例,直肠息肉66例),采用枪式套扎器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02例内痔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30.1±4.5)分钟,平均愈合时间为(8.2±1.0)天,并发症发生例数为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0%。术后半年随访,复发例数为0例,复发率为0.0%。66例直肠息肉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40.6±4.2)分钟,平均愈合时间为(9.3±1.4)天,并发症发生例数为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0%,术后半年随访,复发例数为0例,复发率为0.0%。结论治疗内痔、直肠息肉,采用枪式套扎器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时间,将术后愈合时间减少,而且手术中无出血现象,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枪式套扎器 内痔 直肠息肉 价值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与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68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84例。结果治疗之前,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偏瘫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3-7月我院已确诊的的168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性总结。结果儿童支原体肺炎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本组168例男98例,女70例;实质、间质混合浸润为主63例(37.5%),实质浸润为主52例(30.9%),单纯间质浸润30例(17.8%),支气管炎型23例(13.7%)。结论支原体肺炎缺乏典型X线表现,确诊仍需病原学依据。X线表现与临床体征不同步,肺部体征轻,X线征象重,对于暂无病原学支持的患儿,X线检查对早期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儿童 支原体肺炎 X线 D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收治的168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我科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一期根治。结果本组168例患者痊愈167例,1例形成低位肛瘘,治愈率为99.4%,治愈时间为16—41d。术后随访半年,无后遗症发生。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与单纯切开引流术相比,明显缩短了术后感染控制时间,降低了术后脓肿的复发率和后遗肛瘘的发生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再次手术的几率,疗效满意。

  • 标签: 肛周脓肿 一期根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胃镜结果。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近十多年胃镜检查出的胃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与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情转归等方面的区别。结果本组胃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和单发性溃疡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胃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55%,而且同时伴有慢性疾病,且服用多种药物,与单发溃疡无明显差异。胃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率为82%,与单发性溃疡(hp)阳性率相近。溃疡完全愈合率为75%。结论本组结果显示胃十二指肠多发性溃疡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患有慢性病服用多种药物者,对有内科治疗效果差,不典型增生者,应加强内镜的随访。

  • 标签: 胃十二指肠多发溃疡 内镜 临床体会
  • 简介:作者简介胡学军(1973-),民族汉族,籍贯(湖南省嘉禾县),学位学士,职务,职称副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外科。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后早进食、早拔导尿管、早下床活动,同时给以中医耳穴按摩、艾灸、香薰及中药等综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实验组患者总引流量和皮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910±612)ml和10%,对照组为(1535±987)ml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3±22)分和(6±25)d,较对照组的(7±27)分和(9±21)d明显优(P<001);实验组切口感染和尿路感染发生率是0%和24%,对照组分别是24%和7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综合效应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CHC)病人应用普通干扰素(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前、后甲功异常发生率和变化特征。材料和方法检测168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析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168例患者治疗前甲状腺功能异常16例,占9.52%,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33例,占19.64%。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综合治疗后能完成抗病毒疗程。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与IFN治疗有关,对CHC患者尤其是IFN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手术治疗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02年5至2012年5月我院16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采用经尿道碎石钳碎石法治疗结石,B组作耻骨小切口从膀胱取石,两组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个月-3年,无结石复发病例。结论经尿道碎石钳碎石法加TURP法和耻骨小切口取石法加TURP法均能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膀胱结石 前列腺增生 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目的:建立塑料输液容器中四种常用抗氧剂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kmaDiamonsilC18色谱柱(4.60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水(60∶30∶10),柱温30℃,检测波长275nm.结果:四种抗氧剂在0~0.2mg·mL-1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抗氧剂1010回收率为97.2%(RSD=3.7%),抗氧剂1330回收率为95.4%(RSD=3.6%),抗氧剂1076回收率为94.8%(RSD=3.8%),抗氧剂168回收率为95.2%(RSD=4.4%).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测定塑料输液容器中四种常用抗氧剂的含量.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塑料输液容器 抗氧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镇疑似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保障。方法将我镇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的168例疑似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68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有103例为中小学生(6-18岁),幼儿9例(小于6岁),成人56例(18岁及以上)。患者发病至就诊、发病至入院的中位数分别为0.5、2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68例、咳嗽157例、咳痰86例、扁桃体肿大73例、咽痛53例。合并症发生16例,发生率为9.5%,主要为支气管炎。单用奥司他韦、奥司他韦联合中药、单用中药治疗患者病程分别为8.5、8.7、9.1天,无显著差异(F=0.35,P=0.79)。67例有可疑接触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2天。结论我镇疑似流感病例症状较轻,病情较温和,发病率与往年相比较没有显著升高,采用居家隔离10天的措施,对控制流感在学校等集体单位的蔓延和扩散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流感 流行病学 潜伏期 奥司他韦 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