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以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患者占多数,且较AQP4抗体阴性患者临床症状更重、复发更频繁、致残率更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对AQP4-IgG阳性NMOS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4抗体 自身免疫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氢(hydrogen rich solution, HRS)对CPB大鼠心肌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1和AQP-4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CPB组、CPB+HRS处理组(HRS组)。S组不进行CPB、CPB组行CPB 60 min、HRS组在CPB前30 min注射HRS 6 ml/kg。CPB后2 h处死大鼠,开胸从腔静脉抽血离心后保存血浆,ELISA法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 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浓度。取心脏将左心室心肌切成4片,第1片心肌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第2片心肌组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第3片心肌组织计算其心肌含水量;第4片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AQP-1、AQP-4水平。结果S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有序,有清晰的边界和完整的细胞核;CPB组心肌细胞排列杂乱,没有明确的界限,有肌纤维断裂和核降解;HRS组心肌损伤形态改善。与S组比较,CPB组和HRS组大鼠血浆cTnI、hFABP浓度,心肌MDA含量、MPO活性及心肌含水量增加(P<0.05),心肌SOD活性降低(P<0.05);与CPB组比较,HRS组大鼠血浆cTnI、hFABP浓度,心肌MDA含量、MPO活性及心肌含水量降低(P<0.05),心肌SOD活性增加(P<0.05)。与S组比较,CPB组大鼠心肌AQP-1和AQP-4水平增加(P<0.05);与CPB组比较,HRS组大鼠心肌AQP-1和AQP-4水平降低(P<0.05)。结论HRS减轻CPB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QP-1和AQP-4水平有关。

  • 标签: 富氢水 体外循环 心肌损伤 水通道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MOG-IgG)阳性与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抗体(AQP4-IgG)阳性视神经炎或伴有视神经炎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共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以视神经炎为主要表现、血清抗体阳性的住院连续病例106例,根据血清抗体型别分为MOG-IgG阳性视神经炎(MOG-ON)组(35例)及AQP4-IgG阳性视神经炎(AQP4-ON)组(71例),平均随访14.9个月(5~26个月),比较不同血清型别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差别,并进行不同转归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与AQP4-ON患者比较,MOG-ON患者男性[37.1%(13/35)比15.5%(11/71),χ²=6.274]、双眼受累[48.6%(17/35)比19.7%(14/71),χ2 =9.432]、伴眼痛[82.9%(29/35)比62.0%(44/71),χ²=4.770]、视盘水肿[63.5%(33/52)比36.5%(31/85),χ2 =9.442]及盘周出血[15.4%(8/52)比2.4%(2/85),χ²=6.286]较多见,其他自身免疫指标异常较少见[11.4%(4/35)比52.1%(37/71),χ2 =16.360](均P<0.05)。与AQP4-ON类似,MOG-ON广泛累及幕上、幕下和颈、胸髓脊髓长节段及视路各段,但视神经眶内段前部受累较AQP4-ON多见(χ2 =17.506,P<0.001),而视神经鞘膜受累少于AQP4-ON(χ²=4.075,P=0.044)。MOG-ON患者发病3个月矫正视力≥0.5的比例(92.3%,48/52)高于AQP4-ON患者(50.0%,34/68)(χ²=24.374,P<0.001),血清MOG-IgG阳性是视神经炎视力恢复的有利因素[OR(95%CI):11.537(2.090~63.690)],起病年龄大[OR(95%CI):0.945(0.908~0.983)]、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OR(95%CI):0.116(0.031~0.439)]、视神经鞘膜受累[OR(95%CI):0.246(0.066~0.916)]是不利因素。MOG-ON的复发率(37.1%,13/35)低于AQP4-ON(59.2%,42/71;χ2 =4.550,P=0.033),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是视神经炎复发的促进因素[OR(95%CI):6.908(2.312~20.634)]。结论相比AQP4-ON患者,MOG-ON患者男性多见,更多表现为双眼痛性视力下降、伴视盘水肿及盘周出血、视神经眶内段前部受累,而视神经鞘膜受累以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相对少见。MOG-ON患者较AQP4-ON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较好,复发较少。起病年龄大、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视神经鞘膜受累是视神经炎恢复的不利因素,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也是视神经炎复发的促进因素。

  • 标签: 视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水通道蛋白4 免疫球蛋白G 抗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道蛋白4 (AQP4抗体阳性儿童视神经炎(AQP4-PON)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确诊的AQP4-PON患儿14例2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眼眶MRI检查;行OCT检查10例15只眼,测量患眼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pRNFL)、黄斑区节细胞层+内丛状层(mGCIPL)厚度。采用基于细胞的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AQP4抗体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随访时间28~ 59个月。分析患儿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14例患儿中,男性2例(14.3%),女性12例(85.7%)。平均发病年龄(13.3±3.0)岁。首次发病时,单眼10例,双眼4例。表现为视神经炎11例(78.6%),极后区综合征2例(14.3%),脊髓炎1例(7.1%)。伴眼痛10例(71.4%),同时合并自身抗体阳性5例(35.7%)。首次发病时间<2周时,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7只眼(38.9%)。发病时间3个月时,行OCT检查的15只眼,平均pRNFL、mGCIPL厚度分别为(62.33±11.07)、(54.17±5.42)μm。眼眶MRI检查结果显示,视神经呈长T2信号14例(100.0%),伴有T1强化病灶11例(78.6%)。首次发病时间<2周时,BCVA≤0.1者16只眼(88.9%),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BCVA≤0.1者7只眼(38.9%),≥0.5者9只眼(50.0%)。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11例,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末次随访时,14例中,累及双眼9例(64.3%,9/14),进展为视神经脊髓炎5例(35.7%,5/14);23只眼中,BCVA≥0.5者8只眼(34.8%,8/23)。结论AQP4-PON以女性患儿多见;视功能受损严重,易复发;部分患儿可进展为视神经脊髓炎。

  • 标签: 水通道蛋白质4 视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 儿童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锌指蛋白4(ZIC4抗体Hu抗体双重阳性的边缘性脑炎,患者中年女性,因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下肢麻木2个月余入院,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下降、共济失调、双下肢感觉障碍,磁共振示双侧颞叶、海马异常信号,肌电图示感觉神经损害,查血和脑脊液ZIC4抗体Hu 抗体双重阳性,其他各项检查未发现肿瘤。主要诊断为边缘性脑炎合并亚急性小脑变性、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副肿瘤神经综合征。考虑存在潜在的肿瘤风险,需要长期随访。类似病例国内较少报道,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边缘叶脑炎 抗ZIC4抗体 抗Hu抗体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主要包括急性脊髓炎、视神经炎和最后区综合征,其中通道蛋白4(AQP4)-IgG阳性NMOSD患者较阴性患者症状更严重,复发更频繁,恢复更不完全,早期即可致残,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现围绕AQP4-IgG阳性NMOSD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 水通道蛋白4抗体
  • 简介:卒中后1周内,脑水肿引发的快速流动导致脑组织膨胀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这个过程治疗的困难主要还是因为其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1988年第一个通道蛋白的发现,似乎为认识和治疗缺血后脑水肿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又称水孔蛋白,是一个同源通道蛋白家族,在许多上皮和内皮细胞丰富表达,参与液体的转运。目前已发现的AQP有11种,其分布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主要存在于脑内并且研究较多的是AQP1和AQP4

  • 标签: 水通道蛋白4 脑水肿 缺血后 靶分子 AQP4 组织特异性
  • 简介:目的观察通道蛋白-4(AQP-4)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发生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色观察AQP-4从胚龄12d胎鼠到生后42d小鼠肾脏的表达部位,用体视学对AQP-4在小鼠肾脏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AQP-4在胚龄14d的胎鼠肾脏可见微弱表达,其后随胚(日)龄的增长而增加,到生后1d达最高,以后无明显变化.AQP-4的表达部位在胚龄14d、16d的小鼠为输尿管芽细胞的侧膜和基底膜(侧基底膜),在集合管出现以后则还表达在集合管细胞的侧基底膜.结论AQP-4在生前小鼠水平衡的调节作用比较重要,对生后小鼠主要起辅助作用.

  • 标签: 小鼠 肾脏 发育 水通道蛋白-4
  • 简介:摘要患儿女,11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0 d”于2020年3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入院时右眼无光感,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首次磁共振成像(MRI)见颅内多发病灶、右侧视神经增粗、胸5~6脊髓病变,诊断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静脉输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视力无改善,且出现左眼视物不清。给予免疫吸附后双眼视力改善,复查MRI病灶吸收好转,免疫吸附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免疫吸附治疗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复发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多发性硬化及相关疾病患者数据登记系统中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5年及以上的AQP4-IgG阳性NMOSD患者资料,分析治疗期间有复发患者和无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复发因素差异。结果共纳入AQP4-IgG阳性NMOSD患者112例,其中女性105例(93.8%);发病年龄(34.9±11.3)岁;发病年龄≥50岁(晚发型)患者13例(11.6%);病程为8.1(6.6,11.4)年。64例(57.1%)患者出现复发。与无复发组相比,复发组中晚发型患者比例较低[分别为4/64(6.3%)和9/48(18.8%),χ²=4.18,P=0.041]。复发组治疗前年复发率[分别为1.07(0.36,2.25)次/年和0.34(0,1.11)次/年,Z=2.92,P=0.003]、复发患者比例[分别为54/64(84.4%)和33/48(68.8%),χ²=3.86,P=0.049]均显著高于无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晚发型患者相较于早发型患者复发风险下降(HR=0.26,95%CI 0.10~0.73,P=0.010),治疗前年复发率高者治疗期间的复发风险显著升高(HR=1.55,95%CI 1.26~1.91,P<0.001)。结论发病年龄<50岁或开始治疗前复发频繁的AQP4-IgG阳性NMOSD患者接受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较高,可能需要启动高效治疗。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 免疫抑制剂 复发 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通道蛋白-4(AQP4)在雄性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及分布特点,为探讨通道蛋白在睾丸和附睾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QP4在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分布。结果AQP4在睾丸中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以及间质细胞中;在附睾管内表达于柱状上皮细胞,且腔面表达更明显。结论AQP4可能参与了精子的生成及成熟过程,在激素的分泌调节中发挥作用。

  • 标签: 水通道蛋白-4 睾丸 附睾
  • 简介:目的观察通道蛋白4(AQP4)在磷脂酶A2诱导的胰性脑病(PE)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AQP4与胰性脑病的关系。方法25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0只)和PE组(10只),应用磷脂酶A2颈内动脉注射(0.1ml/100g体重)方法建立大鼠PE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空白组无任何处理。注射后1d处死大鼠,测脑湿/干重比值,常规行脑组织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PE组大鼠脑组织内神经元明显水肿,呈气球样变,炎细胞浸润、聚集,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空白组、对照组、PE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61.44±0.36)%、(63.20±0.32)%和(78.33±0.24)%,PE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AQP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0.27、0.49±0.13、0.98±0.21,PE组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AQP4可能参与胰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胰性脑病 水通道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与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病变分布、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经临床及血清抗体检测确诊的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患者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1(25,43)岁]和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36例[男性3例,女性33例,年龄42(29,54)岁],分别纳入MOG组和AQP4阳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并记录颅内病变的部位、形态及数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类型的病灶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病灶对于两种疾病的提示意义。结果在22种不同类型的病灶中,共有7种类型的病灶数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OR=21.91,95%CI 3.09~61.69,P<0.05)和幕下周围型白质病变(OR=10.48,95%CI 2.00~18.89,P<0.05)是鉴别MOG组和NMOSD组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在MOG组中的发生率为51.4%(18/35),显著高于AQP4阳性组(2.8%,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9.02,P<0.01)。幕下周围型白质病变在MOG组中的发生率为31.4%(11/35),显著高于AQP4阳性组(5.6%,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6.3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周围型病变(包括幕上软脑膜炎、皮质脑炎、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幕下软脑膜炎、幕下软脑膜下脱髓鞘、幕下周围型病变6类病灶)对于提示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颅内病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3]较仅依据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AUC=0.75)或中央型病变(幕上脑室旁白质病变、间脑、幕下脑室旁等3类病变,AUC=0.64)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较AQP4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颅内病灶的发生率更高,且两组疾病的颅内MRI病灶在分布及形态上有特征性表现。识别周围型病灶(沿软脑膜分布)和中央型病灶(沿室管膜分布)分布模式对于鉴别两组疾病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水通道蛋白4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通道蛋白(aquaponn,AQP)可介导自由被动跨生物膜转运,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平衡中具有特殊作用。现已发现13种AQP分子AQP0—12(11,12又称超AQP),分布于腹膜组织的AQP主要有两种(AQP1,AQP3),其中AQP1被认为是腹膜转运“三孔”模型中的超小孔,在腹膜跨细胞转运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AQP3的研究提示它可能也在腹膜液体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AQP在腹膜超滤中的作用及可能调节机制,对认识腹膜UFF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腹膜超滤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以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病因尚不明确。通道蛋白4(AQP4)是通道蛋白家族的成员,对维持脑内稳态起到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AQP4具有通过类淋巴系统引流脑组织代谢废物、参与物质交换等功能。文中总结了目前AQP4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水通道蛋白质4 类淋巴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妇女血清中心磷脂抗体(ACA)、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精子抗体(AsAb)。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80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设为鉴别组,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180例正常生育女性为健康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对象ACA、β2GP1、AsAb。结果鉴别组ACA-IgG、ACA-IgM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ACA-IgA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鉴别组ACA、β2GP1、AsAb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体内ACA、β2GP1、AsAb与不孕不育有密切关联,采取联合检测能帮助患者查找不孕不育的病因,提高临床确诊率。

  • 标签: 不孕不育妇女 抗心磷脂抗体 抗&beta 2糖蛋白1抗体 抗精子抗体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中心磷脂抗体(ACA)、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β2-GP1抗体精子抗体(AsAb)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月至2023年7月80名女性不孕症患者的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ACA、β2-GP1抗体和AsAb的检测。结果 女性不孕症患者中AsAb阳性率为35.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A的总阳性率为31.4%,具体到ACA的IgG、IgM和IgA亚型,阳性率分别为24.5%、14.7%和5.8%。β2-GP1抗体的总阳性率为29.4%,其IgG、IgM和IgA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21.5%、12.7%和3.9%。与对照组相比,ACA的IgG和β2-GP1抗体的IgM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AACA、β2-GP1抗体和AsAb在女性免疫性不孕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这些抗体的检测对于确诊免疫性不孕症至关重要。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1抗体 抗精子抗体 不孕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车前子对腹泻模型大鼠小肠组织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氯噻嗪组和车前子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番泻叶灌胃法复制腹泻模型。车前子低、中、高剂量组灌胃0.95、1.90、3.80 g/kg车前子配方颗粒溶液,氢氯噻嗪组大鼠灌胃氢氯噻嗪混悬液9 mg/kg,按1 ml/100 g大鼠体重灌胃,连续灌胃14 d。实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粪便性状和大便次数,计算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采集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中AQP4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车前子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稀便率[(50.89±6.17)%、(41.14±4.48)%、(36.37±4.81)%比(67.45±7.35)%]、平均稀便级[(2.16±0.34)级、(1.73±0.28)级、(1.52±0.25)级比(2.63±0.29)级]、腹泻指数[(1.10±0.19)、(0.71±0.11)、(0.57±0.12)比(1.77±0.24)]降低(P<0.01);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充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均减轻;小肠组织AQP4 mRNA[(0.48±0.10)、0.69±0.12)、(0.97±0.15)比(0.21±0.03)]、AQP4蛋白[(0.59±0.08)、(0.64±0.09)、(0.78±0.11)比(0.32±0.05)]表达升高(P<0.01)。结论车前子可上调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小肠对的吸收、调节水液代谢,从而发挥止泻作用。

  • 标签: 腹泻 车前子 水通道蛋白4 大鼠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同时给社会与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通道蛋白4(AQP4)是哺乳动物脑中重要的通道蛋白类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在AD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AQP4的结构、分布及功能进行概述,并系统阐述其参与AD发病的多种途径,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水通道蛋白4 神经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