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龄患者具有体质力弱、骨质脆弱等特点,所以发生骨折的几率也要比一般人高,另外高龄患者身体机能的衰退状况也比较严重,所以在接受手术的时候会出现麻醉不耐受的情况,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比较高。这就表明手术麻醉方式对于高龄患者的影响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提供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来进行配合治疗,本文就针对高龄患者骨折下肢手术临床麻醉方法进行分析,以下为具体内容。

  • 标签: 高龄 骨折下肢手术 麻醉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其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研究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价值,从而保障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研究方法是对10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与观察,将104例病患随机平均分配到不同组别,分别是A组与B组,A组病患采用的护理模式是传统的常规骨折术后护理,而B组将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结果表明B组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重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发病人数明显小于A组,同时术后护理服务所获得的满意度也比A组相对较高。研究总结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病患产生深静脉血栓病症的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部骨折患者在临床中接受循证护理对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特选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开展研究。基于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不采取特殊护理。实验组基于术后康复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更好的应用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用药方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循证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综合护理在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诊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4例纳入本次研究。分组标准以护理干预的差异性为准,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选用常规护理干预,为常规组(47例),另外一组选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为综合组(47例)。记录两种不同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并展开相关指标数据的分析和对比。结果:组间比较,综合组发生的下肢疼痛深静脉血栓明显低于常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预防性护理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老年骨折患者,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预防性护理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结果:两组护理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护理前改善明显,且护理后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为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为83.33%。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雷火灸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收治老年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予常规护理,研究组(n=7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雷火灸,观察两组护理效果,以及干预后患者的疼痛、下肢肿胀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体护理有效率为94.67%,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5d时下肢肿胀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P<0.05);且在术后3d、7d时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各为(3.15±0.67)、(1.47±0.24)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时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5.48±2.52)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骨折下肢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中针对性应用雷火灸,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并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雷火灸 下肢骨折 术后肢体肿胀 疼痛程度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6-2010年收治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结果1例术后6天出现患肢肿胀,1例股骨髁上牵引2周后出现患肢肿胀,均彩超证实腹股沟区深静脉血栓。讨论及早合理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患者血红蛋白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2 482例,男1 174例,女1 308例;年龄为(60.6±19.3)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血红蛋白量、D-二聚体、合并内科疾病、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时间和结果。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量与DVT的关系。根据血红蛋白量的五分位数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各组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DVT的总发生率为29.53%(733/2 482)。血栓组的血红蛋白量为(116.57±19.24)g/L,显著低于非血栓组的(124.76±19.7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量(OR=0.985, 95%CI: 0.980~0.990, P<0.001)是影响下肢骨折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随着血红蛋白量五分位水平的增高,DVT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DVT发生率最高组别(40.58%)与最低组组别(17.27%)相比,发生DVT的风险增加2.386倍(95%CI: 1.718~3.315)。结论血红蛋白量可以影响下肢骨折后DVT的发生,低的血红蛋白量更容易发生下肢DVT。

  • 标签: 骨折 血红蛋白测定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2天时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下肢DVT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术后切口渗血、血肿及术后引流量情况。结果术后第12天联合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下肢局部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下肢DVT的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 低分子肝素 丹参 川芎嗪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髋部骨折一种,临床上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愿意手术常采取保守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人普遍住院时间长,需要床上静养,长期静脉受压,血液回流不畅,血液高凝状态,常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用压力抗栓泵辅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保守治疗 压力抗栓泵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