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于膝骨折治疗患者,实施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膝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为两个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待护理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行ADL评分,临床疗效,护理后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并发症的指标评定。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治疗情况更为平稳,ADL评分更优。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优势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骨折手术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可以积极推进患者恢复,对于维持正常术后关节活动是必要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早期 持续被动运动训练 膝骨折 术后 关节活动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于膝骨折治疗患者,实施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膝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为两个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待护理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行ADL评分,临床疗效,护理后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并发症的指标评定。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治疗情况更为平稳,ADL评分更优。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优势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骨折手术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可以积极推进患者恢复,对于维持正常术后关节活动是必要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早期 持续被动运动训练 膝骨折 术后 关节活动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康复指导训练结合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应用于膝部骨折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膝部骨折术后患者,以不同训练方法为依据分组实验组50例予以护理康复指导训练结合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参照组50例予以持续被动运动锻炼,比对2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92.00%,高于参照组82.00%(P<0.05);2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对,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予以护理康复指导训练结合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护理康复指导训练 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 膝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于膝骨折治疗患者,实施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膝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为两个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待护理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行ADL评分,临床疗效,护理后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并发症的指标评定。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治疗情况更为平稳,ADL评分更优。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优势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骨折手术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可以积极推进患者恢复,对于维持正常术后关节活动是必要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早期 持续被动运动训练 膝骨折 术后 关节活动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下肢创伤患者106例者,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分配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常规组,两组均包含53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在治疗中配合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患者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方法。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率显著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而言,在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更有利于恢复患者的下肢肢体功能,护理效果比较良好,因此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下肢创伤 持续被动运动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6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持续被动运动(NCPM)组和CPM组,每组12例(24只足)。NCP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CPM组在NCPM组的基础上增加CPM治疗,对照组暂只进行家庭康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CPM组及NCPM组前20日行院内综合康复治疗,所有的项目均为每日1次,后10日行家庭康复治疗,每日1次。分别于入组前、治疗2个月和4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儿进行足底压力测量、GMFM-88项站立及走跑跳两项评估。结果①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NCPM组和CPM组的MMF压力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ICP+FFCP)百分比、FFP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4个月后,NCPM组与CPM组MMF压力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P+FFCP)百分比及FFP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M组相比,CPM组MMF压力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P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踝关节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较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踝关节CPM治疗可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

  • 标签: 持续被动运动 足外翻 脑性瘫痪 足底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持续被动运动(CPM)系统联合功能训练与压力手套治疗手背部烧伤后早期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背部深Ⅱ~Ⅲ度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13例患者纳入单纯压力手套组[男9例、女4例,年龄(31±6)岁],14例患者纳入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男11例、女3例,年龄(30±5)岁],16例患者纳入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男10例、女6例,年龄(29±5)岁]。3组患者均行手背部植皮术,创面愈合后6~8 d开始进行相应康复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法评定手关节活动度并计算优良比例,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法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并计算治疗前后差值,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定瘢痕评分并计算治疗前后差值。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cNema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Bonferroni校正、Kruskal-Wallis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单纯压力手套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手关节活动度优良比例治疗前分别为2/13、2/14、3/16,治疗3个月后分别为4/13、6/14、14/16。治疗3个月后,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手关节活动度优良比例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仅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手关节活动度优良比例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3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手瘢痕评分均相近(F=0.598、0.035,P>0.05)。治疗3个月后,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压力手套组(P<0.05);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手瘢痕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压力手套组(P<0.05或P<0.01),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手瘢痕评分明显低于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单纯压力手套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t=-5.295、-7.252、-15.342,P<0.01),手瘢痕评分均明显降低(t=13.361、16.982、40.334,P<0.01)。压力手套+功能训练+CPM系统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差值、手瘢痕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单纯压力手套组(P<0.05或P<0.01),压力手套+功能训练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差值、手瘢痕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单纯压力手套组(P<0.05)。结论手CPM系统联合功能训练与压力手套治疗手背部烧伤后早期瘢痕挛缩可显著改善手关节活动度,能较好地恢复手功能并改善手瘢痕情况,其效果优于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烧伤 瘢痕 康复 手持续被动运动系统 功能训练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参照患者的入院治疗的次序,按11比例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引导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主动持续运动,实验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被动持续运动。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后的踝关节肿胀程度、初始下地时的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踝关节肿胀程度以及初始下地时的疼痛感明显较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积极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关节的良好恢复。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被动持续运动 踝关节 骨折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对患有骨科病人康复效果的具体影响。方法通过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从中挑选出将近120例患有骨科疾病的病人,并将这些例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个组当中的人数以及性别都要均匀分布。对照组采用病人较为常规性的运动康复训练,而治疗组病人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进行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康复训练时间为期一个月,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疼痛时的具体状况、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充分对比。结果通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对于病症治疗的康复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仅为83.3%,在p<0.05时,我们规定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二组数据在对比过程中存在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在进行过骨科手术后的患者采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进行持续性主被动训练有助于进一步的康复训练,这一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提前出院、减轻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对于患者康复训练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大大的推广。

  • 标签: 骨科病 上下肢关节 主被动训练器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对患有骨科病人康复效果的具体影响。方法:通过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从中挑选出将近120例患有骨科疾病的病人,并将这些例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个组当中的人数以及性别都要均匀分布。对照组采用病人较为常规性的运动康复训练,而治疗组病人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进行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康复训练时间为期一个月,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疼痛时的具体状况、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充分对比。结果:通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对于病症治疗的康复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仅为83.3%,在p

  • 标签: 骨科病 上下肢关节 主被动训练器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影响。 方法 选取 2021年3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50例,根据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例。 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实施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 标签: 体位适应性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 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FTP)术后开展持续被动运动(CPM)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FTP病人均分为两组,A组行传统康复训练,B组加入CPM。结果:FTP病人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皆有所增加,且B组高于A组;关节间隙角皆有所减小,且B组小于A组;B组并发症远比A组少,P均<0.05。结论:为FTP病人于术后行CPM不仅能够更加突出地强化膝关节功能,还可减少并发症。

  • 标签: FTP CPM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部骨折病患中,按照随机选择的方法选取80例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4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康复训练,而实验组病患则在护理康复的基础上结合持续被动运动锻炼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膝关节的功能等级以及疼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而实验组病患的膝关节功能等级以及疼痛评分结果也要优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持续被动运动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持续性被动运动 护理康复 膝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采用持续被动运动(CPM)的效果。方法 将48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与干预组(采用CPM),均组24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术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7d、术后14d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采用CPM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肘关节功能,值得应用与借鉴。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续被动运动 常规功能锻炼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采用持续被动运动(CPM)的效果。方法 将48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与干预组(采用CPM),均组24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术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7d、术后14d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采用CPM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肘关节功能,值得应用与借鉴。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续被动运动 常规功能锻炼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科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效果更佳,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体位适应性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被动运动后再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在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站立训练时间、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3例确诊为颈髓损伤,损伤平面位于C4—C8,ASIA分级为A—B级,病程在4个月内以卧床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3),分别进行被动运动四肢后再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和单纯电动起立床训练,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完成训练所需时间、运动评分、感觉指数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站立次数增加,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在各时期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实验组8.5±4.12d,对照组15.20±5.66d,P<0.05),在治疗3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感觉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的无差异。结论被动运动后再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可减少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电动起立床训练,更有利于加快颈髓损伤患者康复进程,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被动运动 电动起立床 站立训练 不良反应 颈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持续被动运动),各30例,判定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术后2周与对照组比较,在VAS评分方面,观察组更低,在HSS评分方面,观察组更高,且观察组AROM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开展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持续被动运动 早期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和补充一氧化氮(NO)供体——硝酸甘油(NG)对兔骨关节炎(OA)模型中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MMP-13表达以及NO含量的影响,探讨CPM下调MMPs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3~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6只进行假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另外24只建立膝关节OA模型,术后随机分为4组,即OA对照组(OA组)、OA硝酸甘油给药组(NG组)、OA持续被动运动组(CPM组)、OA持续被动运动+硝酸甘油给药组(CPM+NG组),每组各6只.NC组和OA组不作处理,NG组给予NG软膏膝关节局部涂抹,CMP组在CPM训练仪上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MP+NG组即在运动干预的同时给予NG局部涂抹.4周后取各组软骨组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HE染色观察软骨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nkin's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MMP-1和MMP-13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1和MMP-13蛋白表达量.结果:NO含量、Mankin&#39;s评分以及MMP-1和MMP-13mRNA和蛋白水平在OA组明显高于NC组(P<0.01),NG组高于OA组(P<0.01),CPM组低于OA组和NG组(P<0.01),CPM+NG组低于NG组(P<0.01),但高于CPM组(P<0.01).结论:CPM通过抑制软骨细胞NO合成下调MMP-1和MMP-13表达,进而对软骨细胞起保护作用.

  • 标签: 持续被动运动 骨关节炎 软骨 一氧化氮 基质金属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