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急性颅脑损伤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的评估作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行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的90名患者在术前均行CT诊断和MRI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的评估差异。结果:与MRI诊断结果相比较,CT诊断方式于损伤部位在顶枕叶和颞叶时存在差异(P0.05);损伤程度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相比较,CT诊断符合率高于MRI(P

  • 标签: ct 急性颅脑损伤 诊断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37岁女性因减肥口服奥利司他胶囊120 mg、3次/d,4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6周后出现黄疸及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 63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 295 U/L,总胆红素(TBil)46.0 μmol/L,血清肌酐(Scr)266 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3,考虑为奥利司他胶囊导致的急性肝、肾损伤。停用该药,给予保肝、降酶、补液、改善肾脏灌注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后患者上述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181 U/L,AST 25 U/L,TBil 9.8 μmol/L,Scr 121 μmol/L,INR 0.9。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 标签: 减肥药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奥利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闭合性损伤模型凋亡特征进一步了解损伤血瘀证。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模型)TUNEL指标,推演损伤血瘀证规律。结果:空白组与损伤后1天组与其他相比较具有明确统计学阳性意义。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凋亡发生在损伤后1天,是二次损伤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凋亡 二次损伤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50例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术后清除乳酸与恢复体温时间详细记录,并对产生并发症的情况深入了解。结果: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后,在产生并发症比率、清除乳酸及恢复体温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腹部损伤控制 急诊外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压力性损伤是发生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畅发生在骨隆突处或与医疗或其他医疗器械有关的损伤。可表现为局部组织受损但表皮完整或开放性溃疡并可能伴有疼痛。剧烈和/或长期的压力或联合剪切力科导致压力性损伤出现。压力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并发性,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将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的护理和行为的依据,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预防发生成为压力性损伤工作的重点,根据压力性损伤的分期及护理以提高对压力性损伤的认识。

  • 标签: 压力性 损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70疗腹部损伤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研究组,对照组单独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研究组加以护理配合,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恢复时间均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标签: 损伤控制 急诊外科 护理配合 腹部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急诊外科收治的68例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PT与乳酸清除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损伤控制 护理配合 腹部损伤 并发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的法医学损伤鉴定与临床诊断的区别。方法:以因颅脑损伤死亡者3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0年3月-2021年3月,均实施法医学损伤鉴定,分析致死原因、类型。结果:30例死亡者中,致死原因:原发性颅脑损伤10例(33.33%),继发性脑干损伤13例(43.33%),并发症因素7例(23.33%)。 结论:因颅脑损伤死亡者在损伤鉴定时,需结合临床诊断与法医学诊断,确保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法医学损伤鉴定 临床诊断 区别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情况针对性对患者实施护理,护理前、后进行Braden评分,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及住院时间,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对两组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结果护理后,两组Braden评分较护理前升高,研究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运用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Braden评分,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 重症颅脑损伤 术后昏迷患者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4岁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接受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包括维持血压和控制心率的药物、镇痛剂、10%氯化钾注射液等。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1 U/L、总胆红素(TBil)8.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29 U/L。肠外营养治疗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343 U/L、AST 357 U/L、γ-GT 343 U/L、TBil 21.4 μmol/L、ALP 376 U/L,考虑为肠外营养导致的肝损伤。停止肠外营养,继续其他治疗,并予谷胱甘肽联合二氯醋酸二乙胺进行保肝治疗。停止肠外营养8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42 U/L、AST 29 U/L、γ-GT 55 U/L、TBil 8.4 μmol/L、ALP 107 U/L。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癫痫(epilepsy,EP)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致暂时性大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脑结构、神经细胞、细胞器及炎症因子等异常都可诱发癫痫,而无论何种脑损伤都有炎症反应的参与,本文将从上述结构说明免疫炎症反应与癫痫的关系。脑损伤可诱发或加重癫痫,癫痫亦可导致及加重脑损伤

  • 标签: 癫痫 炎症 脑损伤
  • 简介:摘要:当机械结构带有裂纹时,判断机械结构发生断裂的时机,不能用屈服判据,而应该寻找新的断裂依据。在此背景下,现代断裂力学学科诞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断裂力学发展很快,目前线性理论部分已比较成熟,在工程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海洋、兵器、机械、化工和地质等领域。而由高强度合金所制成的机械结构发生断裂时的应力水平,往往远远低于屈服应力。这些断裂问题用传统的强度理论,例如用屈服判据,是解释不了的。本文主要介绍了Westergaard应力函数和Ⅰ型,Ⅱ型,Ⅲ型加载情况的简略计算过程,也提及了有关强度因子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