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治疗脱髓鞘疾病的重点是保护髓鞘的完整性和促进髓鞘修复,这离不开有效的成像工具及其显像剂将疾病进展与髓鞘形成的程度联系起来。近年来,髓鞘特异性探针的开发使得活体内直接定量监测髓鞘含量成为可能,各种髓鞘的成像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提高了监测髓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运用不同髓鞘探针和影像手段的优势互补能为以后临床脱髓鞘疾病的检测和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手段。笔者对应用于光学成像、核医学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成像等影像学技术的髓鞘探针在脱髓鞘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髓鞘探针 脱髓鞘 多发性硬化症 荧光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纳米抗体凭借其优越的靶向性、稳定性、溶解度及组织穿透能力,已成为分子影像领域中的热门靶向分子。多种基于纳米抗体的分子影像探针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均已展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笔者主要介绍纳米抗体分子影像探针在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其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 标签: 分子探针 纳米抗体 放射免疫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肿瘤诊断
  • 简介:摘要:过氧亚硝基(ONO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氧化剂,在细胞信号传导、免疫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几种用于ONOO-检测的荧光探针,其对于研究ONOO-的生理意义及相关疾病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ONOO- 荧光探针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种精密调节探针台进行了研究,该装置在半导体器件测试领域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其组成部分包括底座、升降、微调等机构,同时包括平移台、载物台和探针固定装置。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探针台,该装置具有更高的效率。

  • 标签: 半导体 器件测试 精密调节 探针台 升降机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该病的病理学特征。在过去的20年中,分子影像探针在AD的诊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脑灌注和葡萄糖代谢显像。与Aβ或NFT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影像探针可成为准确和早期诊断AD的有价值工具,且其已被提出作为最近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中的生物标志物。笔者主要对Aβ和NFT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分子探针 淀粉样β肽类 Tau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不落轮镟床在地铁场段设备中作为关键设备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别于落轮式的镟床,具有加工效率高、集成化高、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如遇故障,可能影响电客列车的供车速度,需对该设备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轮缘测量探针 镟修 测量精度 加工精度
  • 简介:摘要:电子探针微束分析方法在陨石分析与研究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其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像都可以来观测陨硫铁球粒、各种矿石和基质的类型和成分情况,特征x射线则可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定量分析,也可以通过大树斑和全岩分析在统计陨石总铁量的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电子探针 陨石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累及手、足部小关节,呈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改变,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不同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PET提供了一种在细胞水平上的显像方法,是一种潜在的、高度灵敏的滑膜炎评估方法。笔者就PET分子探针在RA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RA的诊断提供思路。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放射性示踪剂 分子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探针131I-ch4E5的制备方法及其对荷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Iodogen法用131I标记抗CD80的人-鼠嵌合抗体ch4E5,采用放射性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1)体外实验:在含细胞数为1×108、1×109、1×1010、5×1010、1×1011个/L的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的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31I-ch4E5溶液,同时设置非特异结合对照管,测量每管沉淀的放射性计数,计算Raji细胞与131I-ch4E5的特异性结合率。(2)体内实验:3只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7.4 MBq的131I-ch4E5,72 h后处死,分别取肿瘤、血等14种脏器或组织,分别计算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将15只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31I-ch4E5(131I-ch4E5组)、未标记的ch4E5(ch4E5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3组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给后第15天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之后处死荷瘤裸鼠取肿瘤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做组织病理学检查。2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31I-ch4E5的标记率为(84.2±2.4)%、放射化学纯度为(97.1±1.1)%。(1)体外实验:131I-ch4E5与Raji细胞的结合率随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升高,最大结合率为(38.2± 2.3)%。(2)体内实验:131I-ch4E5在荷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具有靶向性,肿瘤与肌肉的T/NT最大为7.30;与ch4E5组、对照组比较,131I-ch4E5组肿瘤生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9、6.516,均P<0.05);给后第15天,131I-ch4E5组肿瘤抑制率为71.7%、ch4E5组为43.4%。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同样显示131I-ch4E5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自制分子探针131I-ch4E5的标记率及放射化学纯度高,且对荷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131I-ch4E5在放射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分子探针 碘放射性同位素 ch4E5 淋巴瘤,B细胞 放射免疫疗法 荷瘤裸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MR/CT双模态纳米探针t金@谷胱甘肽@钆(tAu@GSH@Gd),探讨其性能及用于活体MR/CT成像的潜能。方法以GSH为模板包载Au和Gd原子,共价偶联靶向多肽环状天冬酰胺-甘氨酸-精氨酸(cNGR)构建纳米探针tAu@GSH@Gd。建立荷乳腺癌(EMT-6)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u@GSH@Gd纳米粒子)和实验组(tAu@GSH@Gd纳米探针),每组10只,经尾静脉给后于不同时间点行MR、CT成像及生物分布研究,根据小鼠肿瘤部位及主要脏器相对MR信号值与相对CT值评价成像效果和生物分布。成像实验后,取出小鼠肿瘤组织进行银染,研究Au@GSH@Gd纳米粒子及tAu@GSH@Gd纳米探针在肿瘤血管生成部位的聚集。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Au@GSH@Gd纳米探针水合粒径为(6.40±0.22) nm,T1弛豫效率为(36.91±0.07) mmol·L-1·s-1,体外MR/CT成像效果良好。荷瘤小鼠注射tAu@GSH@Gd纳米探针后2 h,肿瘤MR/CT成像均明显强化,24 h达峰值,相对MR信号值由给前的1.04±0.12增至1.84±0.26(t=12.61,P=0.006),相对CT值由给前的1.01±0.04增至1.95±0.05(t=15.34,P=0.004)。对照组小鼠给后16 h,肿瘤强化达峰值,相对MR信号值为1.50±0.06,相对CT值为1.53±0.10,均低于实验组(1.84±0.26和1.95±0.05;t值:5.35和16.46,均P<0.05)。生物分布结果显示,大部分tAu@GSH@Gd纳米探针经肾代谢。组织银染验证了该纳米探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作用。结论制备的tAu@GSH@Gd纳米探针具有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和MR/CT双模态成像功能,为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评估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基础。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纳米技术 小鼠
  • 简介:摘 要:基于微服务越来越流行的时代大背景,微服务的监控和管理是支撑微服务集群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也越发突出,但现在各个系统在微服务集群部署后,都是由各自系统的运维人员单独部署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复杂度也越来越高,难以实现统一监控管理。本文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Netty-WebSocket的分布式探针感知程序,所述感知程序包括:单独的Agent探针程序和Server管理端程序两部分,Agent作为执行脚本、命令、数据采集的工具,通过Netty技术实现的WebSocket协议与Sever端建立长连接,两者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每个需要被感知的系统部署Agent后自动连接上Server端,在Server端的控制页面可以实时查询集群中实例的状态,并直接下发指令进行控制。该程序旨在将不同集群下的微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可大大减少部署后的运维成本。

  • 标签: Netty框架 WebSocket协议 微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房发窗口患沟通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取药窗口取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患沟通管理。统计两组的等待时间、药物发放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等待时间、药物发放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房发药窗口 药患沟通 取药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谷胱甘肽(GSH)响应共价成环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自组装探针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法制备含2-氰基-6-氨基苯并噻唑-半胱氨酸(CBT-Cys)缩合基序的多肽序列,再经点击化学反应与AIE分子偶联,构建了一种基于GSH响应共价成环的AIE自组装探针(记作探针1),同时以缺乏Cys结构的探针2为对照。测试探针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探针对GSH的特异性及响应后的粒径和结构变化,考察不同pH值、温度、探针浓度和GSH浓度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并评价探针对肿瘤细胞HeLa、HepG2和MDA-MB-231的毒性。结果经GSH响应后,探针1的荧光增强约6倍,探针2的荧光增强约2倍;探针1转化为二聚体,粒径约896.1 nm,探针2缺乏成环基序,仅转化为单体,粒径约427.4 nm。在pH值为7.0、温度为37 ℃条件下,探针1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探针2。两种探针对肿瘤细胞HeLa、HepG2和MDA-MB-231的毒性均较低。结论探针1分子中的二硫键经GSH还原后,分子因失去亲水序列导致荧光开启(第1次聚集),并因含有CBT-Cys成环基序随即生成AIE二聚体(第2次聚集)。与探针2单次聚集相比,探针1实现了双重AIE效应,显著增强了荧光强度,并在生理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体内原位生成共价成环探针提供了思路,后期有望用于体内肿瘤成像与治疗。

  • 标签: 谷胱甘肽 共价成环 双重聚集诱导发光 自组装 荧光探针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核酸滚环扩增(RCA)的简便快速、超灵敏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结核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多重检测。本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针对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耐药的高频基因突变位点katG315(AGC➝ACC)、rpoB531(CAC➝TAC)和rpsL43(AAG➝AGG),分别设计锁式探针(padlock probe,PLP)、引物和捕获探针,构建了基于磁珠的固相RCA恒温扩增反应体系,并进行了实验参数的优化。通过多色荧光探针(Cy3/Cy5/ROX)对RCA产物精准捕获与信号放大,实现了对3种突变基因的单管多重检测。进一步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与线性范围等分析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同一反应体系中katG315的响应范围为1.0 pmol/L至0.1 nmol/L,rpoB531和rpsL43的响应范围为1.0 pmol/L至50.0 pmol/L和1.0 pmol/L至20.0 pmol/L,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在混合靶标中可精确识别单碱基突变,最低检出限低至1.0 pmol/L;在模拟血清样本的回收实验中,回收率可达95.0%~105.2%。综上,本研究构建的恒温扩增型多重检测方法可快速实现3种耐药突变位点的单管多重检测,该技术成本低廉、简便快速、不依赖大型设备,为病原体耐药基因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荧光 滚环扩增 多重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探针溶解曲线法在老年肺结核患者耐药性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老年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5份,经菌种鉴定分离133株(例)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PCR探针溶解曲线法、表型药敏试验,分析对利福平、异烟肼、喹诺酮、卡那霉素的耐药性。对比PCR探针溶解曲线法、表型药敏试验两种检测方法耐药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评价。结果  PCR探针溶解曲线法、表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利福平、异烟肼、喹诺酮、卡那霉素中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6、0.81、0.84、0.80。结论   PCR探针溶解曲线法在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的检测中具有较高价值,基本与表型药敏试验结果相当。

  • 标签: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探针溶解曲线法 表型药敏试验 肺结核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