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逐渐成为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治疗方法,支架狭窄是其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制约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发展。文章对颈动脉支架狭窄的流行病学、影像学评价、病理生理学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气囊 复发
  • 简介:摘要支架狭窄与血管平滑肌分化、迁移,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值所致新生内膜增生密切相关。Rho激酶参与支架置入引起的新生内膜增生的调节。长期抑制Rho激酶的表达可阻止新生内膜的增生,可能成为防止支架狭窄的一种方法。

  • 标签: Rho激酶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关于支架狭窄(ISR)的治疗目前尚无最佳的选择策略,药物洗脱支架(DES)或药物洗脱球囊(DEB)是目前相对较好的治疗措施,但DES形成的晚期支架血栓和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SNA)导致晚期支架失败。而DEB因术后无金属残留,较短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疗程,且避免了异物置入,为患者保留了必要时后续治疗机会等优点,但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对近年来支架狭窄的选择DES或DEB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球囊
  • 简介:下肢动脉依据其部位及功能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血管,股动脉作为流出道的末端以及流入道的起始,对其处理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股动脉狭窄闭塞是股动脉疾病最为常见的[1]。目前关于股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主要有人工血管转流术、内膜剥脱术、血管腔治疗等。近年来腔治疗凭借其微创、快速康复、安全、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发展迅速,再加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腔内治疗 流入道 流出道 人工血管转流术 闭塞患者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腔支架的广泛应用,支架狭窄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目前治疗支架狭窄的技术主要有药物治疗、普通球囊、药涂球囊、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腔减容(激光、旋切)和旁路搭桥术等。单一治疗方法效果均有限,而腔减容与药涂球囊联合既可以机械去除增生的内膜,又可以有效抑制内膜增生,是目前治疗支架狭窄较为合理的方法。

  • 标签: 动脉硬化 股动脉 腘动脉 支架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冠状动脉支架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使用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置入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复查显示,仅有1例患者出现冠状动脉支架闭塞情况,其余患者未再次出现支架再次狭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狭窄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成功纠正患者支架狭窄且术后随访显示再次复发率低,临床应用情况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效果分析
  • 简介: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自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完成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成形术(pereutaneoustranscoronarycoronaryangioplasty,PTCA)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发展迅速,但PTCA术后狭窄高达50%,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仍然达5%~10%,防止狭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狭窄一直闲扰着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再狭窄 机制 防治
  • 简介:雷帕霉素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除了药物洗脱支架以外,口服雷帕霉素能够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狭窄。口服雷帕霉素经过肝脏代谢,半衰期较长。通过蛋白质合成、p70^S6激酶(p70^S6K)、G1期周期素和其依赖性激酶等途径抑制细胞增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口服雷帕霉素可以降低冠状动脉裸金属支架植入后的狭窄率,较药物洗脱支架更为经济。其剂量、给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确认。口服雷帕霉素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的选择。

  • 标签: 口服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引起支架狭窄的临床及支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支架狭窄的临床及支架相关因素。结果支架长度>25mm占75.64%;支架置入时间>3年占75.64%;甘油三酯>1.7mmol/L占74.71%;空腹胰岛素>15μU·ml-1占63.22%。结论支架长度、支架置入时间、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是支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临床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狭窄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狭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脉造影随访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置入支架内径狭窄≥50%为狭窄,分为狭窄组(35例)和无狭窄组(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脉支架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狭窄组比较,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4.02±6.76)μmol/L比(10.90±4.51)μmol/L]显著降低、支架直径[(3.06±0.86)mm比(2.87±0.44)mm]显著减小,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5,P=0.035),而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0.857,0.850,P=0.044,0.042)。结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狭窄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再狭窄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Cordis)治疗冠脉支架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对2l例冠心病冠脉支架狭窄患者置入CYPHERTM支架(Cordis)治疗,对16例前降支支架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16个,4例右冠支架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4个,1例回旋支支架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1个.观察药物涂层支架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及2-14个月随防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率为5%±3.5%,支架完全覆盖病变,支架近远段无新夹层,血流TIMI3级,临床随访2~14个月21例心绞痛消失,其中12例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无支架狭窄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治疗冠脉支架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明显优于单纯再次扩张及首次置入普通支架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雷帕霉素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 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 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 12.45、 11.45及 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 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 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stent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s: 9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fter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Logistic was used to analyze these factors step by step. Resul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restenosi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moking, diabetes, LDL-C levels before the second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was 12.45, 11.45 and 5.62. The risk of restenosi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rug-eluting stents, with a risk of 0.02.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are extremely prone to 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after surgery. Drug-eluting stents can be used to avoid or reduce the symptoms. Controlling the level of LDL-C and quitting smoking are the key factors to avoid in-stent restenosis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支架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到我院经过PCI术治疗的12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出现支架狭窄的人数,并分析导致术后支架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文122例经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支架狭窄病例58例,占47.54%;对术后发生支架狭窄患者的资料和未发生支架内在狭窄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并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糖尿病史、TG≥2.2mmol/L、HDL-C≤1.04mmol/L是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支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出现支架狭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加强对有关影响因素的控制,以此来保证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ApoB/A1比值与冠状动脉支架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48~52周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及1年后复查时检测TC、LDL、HDL、TG、LP(a)、LDL/HDL、ApoB、ApoA1、ApoB/A1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介入治疗所在冠脉病变的最小管腔内径、参考血管内径、管腔狭窄率、管腔病变长度和管腔病变内径.结果①1年后随访时支架狭窄组的ApoB/A1比值和ApoB水平显著高于无狭窄组[(0.87±0.25)比(0.75±0.23),P〈0.01,(0.85±0.24)g/L比(0.77±0.24)g/L,P〈0.05)].②高水平ApoB/A1组(ApoB/A1>1)支架狭窄的发生率(67.7%)显著高于中等水平(1.0>ApoB/A1>0.7)及低水平(ApoB/A1〈0.7)ApoB/A1组支架狭窄发生率(P〈0.05),其中中等水平组支架狭窄发生率为32.7%,低水平组的发生率为11.1%.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1年随访时高水平ApoB/A1是支架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风险比2.40,95%可信区间2.206~3.078).结论高水平ApoB/A1比值是冠状动脉支架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APOB A1比值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他汀治疗
  • 作者: 王一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西大同 037003)     【摘  要】目的:初步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的异同。并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吸烟饮酒者占比40.54%、糖尿病患者占比27.03%、心肌梗死患者占比56.76%、LDL-C(3.10±0.01)mmol/L、LVEF(58.91±0.35)%、支架直径(3.00±0.12)mm、支架长度(31.01±1.95)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41%。结论:导致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与吸烟饮酒、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水平、心功能及支架长度与直径选择不当有关。给予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
  • 简介:<正>41例患者45处病变行PTCA+支架术治疗,成功置入Radius支架45个。术后血流TIMI分级为3级。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6个月冠脉造影病变狭窄程度分别为(87.4±11.3)%、(8±9.2)%、(49.8±10.7)%和(57.2±12.3)%。冠脉超声显示,术后即刻、3个月和6个月支架横断面积(mm~2)分别为8.25±1.83、9.58±2.59和10.46±2.69(P<0.01)。表明冠状动脉超声检查是研究支架狭窄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冠脉造影 支架术 临床应用 横断面积 狭窄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防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50例拟行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均于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4d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NIHSS评分明显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平均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防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狭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狭窄的原因,为预防及减少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狭窄提供临床依据及提出改建建议.方法我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病人1241例,按照6-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CAG)的结果进行统计.分别从危险因素、血管病变的类型、手术操作的技巧等方面,分析DES狭窄的原因.结果发生DES狭窄的病人40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长期抽烟及系统性血管炎是植入DES后发生ISR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支血管病变、长病变是发生ISR的主要病变类型,使用长支架或多支架重叠、后扩球囊使用不足致支架贴壁不良是PCI术后支架狭窄的重要原因.结论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及戒烟、筛查并治疗系统性血管炎是防治支架狭窄的基础;在使用长支架或多支架重叠时,充分使用后扩张球囊使支架贴壁良好是防止支架狭窄的重要手术操作技巧.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狭窄;原因及对策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06-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Jaceques针对经皮冠脉腔成形术(PTCA)的高狭窄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该术式已成为冠心病常规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适应范围广,对治疗复杂性冠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冠脉支架置入术病例的随访观察例数及时间的增加,以及虚拟组织学IVUS技术等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冠脉支架狭窄(IsR)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接受支架置人术病例的狭窄发生率达20%~30%,是制约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 影响因素 发生机制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冠脉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