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用改良动力钢板固定,延期动力化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动力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5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24月,平均15.2个月,骨折均愈合,患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改良动力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疗效肯定,可预防术后主钉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内翻、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改良动力髋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延期动力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防旋动力螺钉与动力螺钉的疗效对比。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均匀划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动力螺钉),观察组48例(防旋动力螺钉),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与对照组的优良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的指标结果优,P<0.05。结论采用防旋动力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相比动力螺钉效果好,对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防旋动力髋螺钉 动力髋螺钉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用DHS治疗的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据骨折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1例患者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力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以135°动力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35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7.0±19.5)岁;左侧42例,右侧45例。致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伤48例,重物砸伤14例,其他伤6例。

  • 标签: 135°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平均年龄 骨折患者 DH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加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I型2例,II型5例,III型6例,Ⅳ型2例,V型1例。全部采用动力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16例经6个月~3年,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除1例轻度内翻略畸形外,无钢板螺钉断裂及松脱移位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动、静力加压作用,可提供坚强、有效的内固定,允许早期负重,减少了骨折并发症,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办法。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加压髋螺钉 内固定
  • 简介: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交通伤的逐年增加,股骨近端骨折已经成为创伤骨科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骨折之一。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保守治疗制动时间长,并发症多,此类骨折病死率较高,约10%~20%在骨折1年后死亡[1]。主要死因为卧床后内科疾病并发症。患者条件许可应尽可能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取得良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男44例,女52例;年龄27~79岁,平均66.2岁。左侧56例,右侧40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43例,均得到相应处理后手术。按AO分类法,A1型62例,A2型23例,A3型11例。按Kyle和Gustilo(1979)分型,Ⅰ型35例,Ⅱ型27例,Ⅲ型18例,Ⅳ型16例。术前病程3~14d,平均6~7d,输血0~600ml,平均300ml。受伤原因:不慎跌倒66例,机动车撞倒16例,非机动车撞倒14例。1.2治疗方法:入院后均行患肢牵引制动,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合并慢性内科疾患者内科会诊后对症治疗,平均6~7d后手术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或口插全麻下施术,患者...

  • 标签: 临床分析 动力髋 治疗股骨
  • 简介:摘要“蛙式”位石膏固定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可以使脱位的关节良好复位,且不容易发生再移位。

  • 标签: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石膏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臼骨折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臼骨折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都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臼骨折效果十分显著,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臼骨折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在治疗骨盆臼骨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经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 简介:动力螺钉(DHS)又称加压滑动鹅头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包括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粗隆部 加压滑动鹅头钉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动力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普通DHS内固定术,观察组63例采用小切口DHS内固定术。结果104例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3.00±2.78)个月,对照组(12.00±3.34)个月。在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钢板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骨折愈合疗效评定,观察组优53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为98.4%;对照组优26例,良9例,差6例,优良率为85.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3d死亡,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骨折固定术 股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9年以来我院应用解剖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21例,观察评价其疗效。结果21例均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迭90.4%。结论解剖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动力带锁钢板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改良 Stoppa入路在治疗 骨盆及 臼骨折中的临床 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46 例骨盆、臼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患者 26 例,臼骨折患者 20 例,均采用改良 Stoppa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 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46 例骨盆、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60~ 135 min,平均 95 min,切口长度为 7~ 13 cm,平均 8.5 cm,术中出血量为 100~ 1150 ml,平均( 326.17.8)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阴囊肿胀, 2例患者发生腹部切口浅表感染,无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钢板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1%,疗效根据 Matta功能标准评定优 30例,良 9例,优良率为 92.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12.6周。结论:改良 Stoppa入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解剖清晰等优点,治疗骨盆、臼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Stoppa 骨盆 髋臼骨折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臼骨折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臼骨折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骨盆臼骨折方面,使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不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骨盆臼骨折十分有效的一种办法,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经改良Stoppa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复杂臼骨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传统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0例),将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效果及远期随访。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复杂臼骨折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远期疗效。

  • 标签: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髋关节 复杂髋臼骨折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改良 Stoppa入路在治疗 骨盆及 臼骨折中的临床 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46 例骨盆、臼骨折患者,其中骨盆骨折患者 26 例,臼骨折患者 20 例,均采用改良 Stoppa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 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46 例骨盆、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60~ 135 min,平均 95 min,切口长度为 7~ 13 cm,平均 8.5 cm,术中出血量为 100~ 1150 ml,平均( 326.17.8)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阴囊肿胀, 2例患者发生腹部切口浅表感染,无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钢板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1%,疗效根据 Matta功能标准评定优 30例,良 9例,优良率为 92.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12.6周。结论:改良 Stoppa入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解剖清晰等优点,治疗骨盆、臼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Stoppa 骨盆 髋臼骨折 临床
  • 简介:目的对用动力螺钉(DHS)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的可能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拟为DHS的临床应用提出进一步建议。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再移位、内固定移位或断裂,考虑与手术有关的27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从骨折类型、螺钉在股骨头内的位置、术中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骨骼质量等方面分析造成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在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移位断裂、骨折再移位的27例病例中,I型(顺转子间骨折)20例,其中Ⅱ度骨折占7.4%(2/27),Ⅲ度骨折占29.6%(8/27),Ⅳ度骨折占37.0%(10/27);11型(反转子间骨折)7例,占25.9%(7/27);螺钉位置不良(尖顶距〉25mm)占59.3%(16/27);复位不满意占59.3%(16/27);骨骼质量差(Singh指数〈4)占44.4%(12/27)。结论病例选择不当、骨折复位不良、螺钉的位置不佳、骨骼质量不好等因素均可导致DHS的临床应用失败,术前全面地分析、术中精确地操作是保证DHS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失败 原因
  • 简介:粗隆间骨折是股骨粗隆部位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发生率几乎与股骨颈骨折相同,而患者的平均年龄则稍高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主要与老年人骨质脱钙、骨质松有关,治疗不当常常引起畸形愈合,导致残废,降低生活质量。因此老年粗隆间骨折越来越多地采用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到2009年1月间采用动力螺钉(DHS)治疗60岁以上的老年粗隆间骨折160例的临床资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治疗不当 疗效分析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