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42)在SCI不同时期予以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并进行康复训练;参照组(n=42)则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分级1--2级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97.62%>80.95%),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4.76%<23.81%),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自制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简称测定装置)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实际作用,为评价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间隙性清洁导尿及膀胱训练效果提供依据。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可指导临床护士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规范化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不同膀胱灌注量下漏尿点压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术前行尿动力检查时分别给予膀胱灌注200、250、300、350 mL时,测出腹压漏尿点压及咳嗽漏尿点压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膀胱容量下同时测得的腹压漏尿点压及咳嗽漏尿点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术前尿动力检查时,如果膀胱灌注200 mL时无漏尿,可继续增加膀胱容量直至漏尿。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膀胱 压力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膀胱癌患者行逆行和顺行相结合的全膀胱切除方法,截取40cm带蒂回肠,对肠系膜纵行剖开后W形折叠,缝制成新膀胱,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于膀胱“三角区”,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术后随访患者恢复和排尿情况,定期复查生化指标、B超和膀胱排尿造影。结果患者术后均康复,平均随访18个月,白天控尿良好20例,夜间控尿良好18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和肾功能异常,其中1例出现双肾积水,均行膀胱排尿造影除外返流;无低钾血症和酸中毒。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及代膀胱功能良好的特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 回肠新膀胱 尿流改道
  • 简介:原位尿流改道术因其符合正常生理排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标准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勃起和生育功能几乎丧失,使年轻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出现了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改良术式。2006年3月~2007年7月,作者为6例年轻患者实施了改良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腹腔镜气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手术方法,通过与开放手术和Cohen术的比较探讨这种术式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实施腹腔镜气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效果、膀胱造影检查结果、并发症等,与开放手术和Cohen术式对比,分析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共收集到179例患儿资料,分三组进行比较。开放手术组63例,其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6个月32例,6个月至1岁23例,>1岁8例。左侧30例,右侧17例,双侧16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8例,膀胱输尿管反流4例,狭窄伴反流1例,合并肾积水53例,泌尿系统感染33例,输尿管开口异位7例,输尿管末端囊肿3例。气膀胱Cohen组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0例,6个月至1岁5例,>1岁40例。左侧27例,右侧13例,双侧15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0例,膀胱输尿管反流3例,狭窄伴反流2例,合并肾积水44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38例,输尿管末端囊肿3例,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气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组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6个月22例,6个月至1岁28例,>1岁11例。左侧33例,右侧19例,双侧9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0例,膀胱输尿管反流7例,狭窄伴反流4例;均出现肾积水,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56例,输尿管末端盲端1例,输尿管开口异位不与膀胱相通2例,开口膀胱憩室1例。结果三组均无死亡病例,气膀胱Cohen组有2例中转开放,气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气膀胱Cohen组与气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组之间,手术时间[(97.2±49.4)min比(77.4±37.0) min, P>0.05]、出血量[(3.7±1.5)ml比(2.9±1.8) ml, P>0.05]及住院时间[(6.8±2.3)d比(6.2±1.3)d,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反流效果相当,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肾盂及输尿管积水均有明显减轻。气膀胱的两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放手术(P<0.05),血量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气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符合生理特点,抗反流效果可靠,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以及反流引起巨输尿管的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术式。

  • 标签: 儿童 输尿管梗阻 腹腔镜 输尿管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进行间歇性导尿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可以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的治疗方法,此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患病状态,提高患者病后生存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膀胱容量评估拔管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在拔出尿管前3 d常规夹闭尿管,对照组日间每2~3小时开放尿管1次,夜间持续开放;试验组采用床旁超声评估膀胱容量,选择患者膀胱充盈最短时间作为尿管夹闭和开放时间间隔。比较2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和尿管重置率;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拔出尿管后第1天检测患者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和尿道闭合压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试验组尿管留置时间为(9.84 ± 1.91) d、残余尿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1.00 (48.00,97.00) ml、首次排尿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5.00 (97.00,171.00)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5 ± 2.17)d、89.00 (61.25,109.00) ml、156.00(129.00,192.75)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95,Z值为2.741、2.800,均P<0.05)。拔出尿管后第1天,试验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分别为(60.31 ± 10.09) ml/H2O、(27.44 ± 4.77) 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3 ± 11.42)ml/H2O、(24.80 ± 4.99) cm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00、2.399,均P<0.05)。结论根据床旁超声膀胱容量评估确定宫颈癌术后尿管开放间隔时间,有助于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和改善尿动力学指标。

  • 标签: 宫颈癌根治术 超声检查 膀胱功能 尿潴留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病理证实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均行膀胱镜检查,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进行改良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随访3~50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55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7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无效3例,其中2例复发,再次手术,无癌变。结论: 改良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检查,术后定期膀胱镜检查是必需的有效的随访手段。

  • 标签:  改良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 腺性膀胱炎
  • 简介:膀胱冲洗的方法临床上多采用输液器的头皮针连接导尿管末端接尿袋处,直接进行膀胱冲洗,这种方法是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虽然保证了膀胱冲洗的无菌性,减少了感染机会,但是对头皮针扎入尿管的位置及对穿刺方法和穿刺部位的要求较高,一旦失误针头刺入Y型气囊末端,致使气囊内液体渗出,从而出现导尿管滑脱的现象[1,2]。

  • 标签: 膀胱冲洗 头皮针 气囊 精密剂量尿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压力监测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ICU2006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危重症患者均行腹腔压力监测及其他各项监床监测。结果对于各原因导致急性腹内压增高的患者,强调早期、动态监测腹腔压力,可提前给予治疗干预,在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减少脏器损伤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论腹腔压力的变化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对危重症患者常规监测腹腔压力的变化,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 标签: 腹腔压力监测 危重症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膀胱腹腔镜Politano-Leadbetter术在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2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12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组)及梗阻型巨输尿管(10例,梗阻型巨输尿管组)患儿的临床资料。22例患儿均予改良膀胱腹腔镜Politano-Leadbetter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各项参数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者。术中出血量为(5.95±1.63)ml,单侧手术时间为(101.69±7.87)min,双侧手术时间为(136.00±7.83)min,留置导尿时间为(5.78±1.06)d,住院时间为(6.65±1.08)d。随访时间为(8.35±2.21)个月,范围在6~12个月。术后2个月内发生发热及尿路感染5例,均予抗感染保守治疗,拔除双J管后未再复发。术后2个月复查膀胱镜,输尿管口形态位置良好,3F输尿管导管经输尿管口逆行置管顺畅,证实输尿管经新输尿管裂孔进入膀胱处无折角;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检查均未见反流。术后6个月复查利尿肾图均未发现梗阻曲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组术后6个月输尿管最大直径、肾盂前后径分别为(8.08±1.78)mm和(16.25±2.83)mm,均较术前(10.08±2.11)mm和(21.08±2.71)mm明显减小;术后6个月肾皮质厚度为(6.96±1.81)mm,较术前(5.93±2.07)mm明显增厚;术后6个月分肾功能为(45.50±2.27)%较术前(42.50±3.03)%明显提高,上述参数前后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梗阻型巨输尿管组术后6个月输尿管最大直径、肾盂前后径分别为(14.70±2.58)mm和(27.80±2.35)mm,均较术前(17.80±2.35)mm和(33.50±3.24)mm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肾皮质厚度为(7.67±2.48)mm,较术前(6.41±2.77)mm明显增厚;术后6个月分肾功能为(38.77±2.91)%较术前(36.04±3.55)%明显提高,上述参数前后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改良膀胱腹腔镜Politano-Leadbetter术简化了操作流程,避免了切开黏膜隧道下膀胱逼尿肌层,纵向走行的输尿管经新输尿管裂孔进入膀胱处无折角,术后无插管困难,在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中疗效确切。

  • 标签: 腹腔镜 膀胱输尿管反流 梗阻型巨输尿管 输尿管再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冲洗器在双腔气囊导尿管间断膀胱冲洗中的作用。方法在自制改良膀胱冲洗器的基础上,将124例行间断膀胱冲洗的患者按奇偶数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采用改良法和传统法进行间断膀胱冲洗,并在冲洗后对两组的冲洗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生脱管和漏液例数及尿培养细菌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冲洗液浪费量、操作时间及冲洗器材料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膀胱冲洗器在间断膀胱冲洗中具有良好的冲洗效果,符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要求,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器具改革 膀胱冲洗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容量测定结合饮水计划在脑卒中急性期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患者中抽取3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留置导尿法,研究组膀胱容量测定结合饮水计划,分析两组膀胱尿液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尿液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膀胱容量测定 饮水计划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的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进行体检、尿常规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及膀胱尿道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均行α受体阻滞剂治疗3个月以上而无明显效果,在局部麻醉下行改良尿道扩张术,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IPSS评分、尿动力学检查测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Qmax)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3例患者治疗后,25例患者诉排尿困难症状较前明显缓解,8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拟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后IPSS评分为(15.18±6.19)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4.86±7.26)分(t=3.782,P<0.001);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53.69±48.35)mL]较治疗前[(181.45±92.15)mL]明显减少(t=15.328,P<0.001);治疗后Qmax[(16.21±4.22)mL/s]明显高于治疗前[(7.91±1.69)mL/s](t=6.358,P<0.001);治疗后Pdet.Qmax[(27.38±5.13)cmH2O]较治疗前[(57.15±8.43)cmH2O]明显下降(t=9.5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尿道扩张术是一种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有效方法,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

  • 标签: 膀胱颈梗阻 排尿动力学 排尿障碍 残余尿 尿道扩张术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冲洗装置在膀胱冲洗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7例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器和注射器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冲洗装置进行膀胱冲洗,对照两组方法对湿床、尿管损伤、喷溅,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膀胱冲洗效果无差异性,改良的冲洗装置有效减少对导尿管的损坏。且柔性端盖能够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晃动与滑脱,避免湿床,有效避免注射器注入的冲洗液喷溅。结论改良的冲洗装置减少湿床、尿管损伤发生,操作时不会引起评价,简便实用,易于推广。

  • 标签: 冲洗装置 膀胱冲洗 护理
  • 简介:目的预防术中肿瘤细胞种植,改进体位防止压疮发生。方法自行设制与手术体位相关的体位垫子,在受压时间较长部位按手术体位的要求垫好体位垫、在摆放体位时充分暴露手术野同时又可预防压疮的发生。术中加强器械管理备好充足敷料、手套、清洗液等。结果体位摆放无瘤观念的,建立做好器械管理对预防癌细胞种植有着实际意义。结论术后随访合理摆放体位、术中加强器械管理可直接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和长期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远期效果明显。

  • 标签: 术中体位 无瘤观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压力性尿失禁开展膀胱颈悬吊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收治行膀胱颈悬吊术的压力性尿失禁总共2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做好术前及术后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手术时间均值(95.24±6.32)min,失血量均值(95.78±6.20)mL。术后3-5d将尿管拔除,19例能正常排尿,1例再次进行尿管留置,经7-10d膀胱功能锻炼后缓解。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了理想手术效果。结论 压力性尿失禁开展膀胱颈悬吊术期间做好有关护理工作能使患者顺利结束手术,保障其疗效。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膀胱颈悬吊术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