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阳春市2011—2013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IV/AIDS)新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阳春市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阳春市2011—2013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1—2013年阳春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227例,年均发病率为6.59/10万。发病数居前5位的镇街分别为春城街道51例、岗美镇41例、春湾镇22例、合水镇17例、陂面镇17例,该5个镇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65.20%。男性169例,女性58例,男女性别比为2.91∶1;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及以上,共208例,占病例总数的91.63%;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127例,占病例总数的55.9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共186例,占病例总数的81.94%。病例的发现途径主要为其他就诊者检测,占43.17%;其次为自愿咨询检测,占34.36%。结论阳春市艾滋病疫情近年呈上升趋势,发病以30岁及以上的农民为主,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扩大医院就诊检测筛查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覆盖面,及早发现感染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病学
  • 简介:2007年11月22日消息: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21日说,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检测艾滋病累计测试各类人员1224353例.检出艾滋病病例973例,新发现的感染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3.71%。目前北京市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其流行呈现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 标签: 艾滋病病例 北京市 新发病例 卫生局局长 一般人群 高危人群
  • 简介:新发疾病包括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和发病率逐渐升高或发病地理范围越来越大的原有疾病。新发毒感染可分为虫传播(节肢动物媒介病毒或虫媒病毒)和动物或人间直接传播。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是出血性的或神经性的。出血性病毒在“病毒性出血热”一文中讨论。本文集中讨论嗜神经性虫媒病毒和一些其他的新发CNS病毒。

  • 标签: 病毒病 新发 病毒性出血热 虫媒病毒 动物媒介 嗜神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1958至2018年广州市报告尘肺病新发发病特征和存活情况,探讨尘肺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尘肺病防治政策和评价尘肺病防治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基于尘肺病病例卡和数据库及回顾性随访中收集的数据,对1958至2018年广州市报告的全部尘肺病新发作描述性分析,包括发病数的年代分布、病种类型、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存活情况,以及诊断年龄和接尘工龄的变化趋势。结果1958至2018年广州市累计报告1 194例尘肺病新发,其中男性1 147例(96.1%),女性47例(3.9%)。尘肺病病种以矽肺(60.1%,718/1 194)和电焊工尘肺(21.5%,257/1 194)为主。累计报告例数位列前三的地区是黄埔区(29.0%,346/1 194)、南沙区(12.6%,151/1 194)和白云区(11.1%,132/1 194)。累计报告例数位列前三的行业大类是土木工程建筑业(25.0%,298/1 19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6.1%,192/1 194)以及非金属矿采选业(15.7%,187/1 194)。尘肺病新发诊断年龄为47.8(23.6~79.1)岁,接尘工龄为12.3(0.4~49.1)年。诊断年龄和接尘工龄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随访到963例尘肺病新发,其中存活467例(48.5%),以矽肺(41.3%,193/467)和电焊工尘肺(43.3%,203/467)为主;死亡496例(51.5%,),死亡年龄为69.9(32.4~96.9)岁。结论应根据广州市尘肺病的发病特征,加强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职业病诊断机构应采集尘肺病新发尽可能完整的粉尘接触史;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尘肺病死亡病例报告的管理。

  • 标签: 尘肺病 流行病学 矽肺 电焊工尘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2—2018年山东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方法以山东省23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2012—2018年期间新发的399 072例癌症登记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登记范围为全部恶性肿瘤(C00~C97、D45~D47)、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D32~D33)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动态未定肿瘤(D42~D43)。采用被动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随访截至日期为 2020 年12月31日。将诊断年份分为2012—2014、2015—2017和2018—2020三个时期,分别采用队列法、现时生存和杂交法计算5年癌症生存率,同时分析不同性别、城乡、癌种及年龄组的生存状况。结果399 072例新发癌症病例年龄为(63.5±13.7)岁;男性占57.77%(230 538例);城市占32.89%(131 247例)。2012—2014、2015—2017和2018—2020年,山东省5年癌症生存率分别为32.3%、34.7%和40.2%。2018—2020年5年生存率较高的癌症依次为甲状腺癌(86.0%)、乳腺癌(78.2%)、睾丸癌(75.7%)、膀胱癌(70.3%)及子宫癌(69.2%),5年生存率较低的癌症依次为胰腺癌(15.5%)、肝癌(16.8%)、胆囊癌(19.6%)、骨肿瘤(22.7%)及肺癌(24.4%)。2018—2020年女性5年生存率(47.8%)高于男性(33.8%),城市地区(45.7%)高于农村地区(37.3%)。男性5年生存率前5位的癌症依次为甲状腺癌(87.1%)、睾丸癌(75.7%)、膀胱癌(70.9%)、肾癌(65.6%)及前列腺癌(62.8%),后5位的癌症依次为胰腺癌(14.3%)、肝癌(16.8%)、胆囊癌(18.2%)、骨癌(19.9%)及肺癌(21.7%);女性5年生存率前5位的癌症依次为甲状腺癌(85.5%)、乳腺癌(78.0%)、子宫癌(69.2%)、膀胱癌(68.8%)及肾癌(66.8%),后5位的癌症依次为肝癌(17.2%)、胰腺癌(17.2%)、胆囊癌(22.0%)、骨肿瘤(27.2%)及肺癌(29.1%)。结论2012—2018年山东省5年癌症生存率有上升趋势,不同癌症间的生存率存在差异。

  • 标签: 肿瘤 随访研究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11—2015年麻风病新发流行病学,并提出相关的防治策略。方法选取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11—2015年麻风病9例新发,分析其流行病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结果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后,9例病人均痊愈。结论加强麻风病新发流行病学分析,强化麻风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麻风疾病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强化各级医院皮肤科医生的业务水平,有助于提高麻风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漏诊率。

  • 标签: 麻风病 新发病例 流行病学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耳鼻喉肿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来对肿瘤的病理特点和发病的趋势以及发病的规律,以期为肿瘤的预防工作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我院从 2005 年 3 月到 2015 年 3 月这十年间收治的 3359 名耳鼻喉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十年里的前五年患者和后五年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以及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耳鼻喉肿瘤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发病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性别因素对于耳鼻喉肿瘤的发病几率无关, 45 周岁到 55 周岁以及 55 周岁以上年龄段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在发生肿瘤部位的概率方面咽喉部>耳部>鼻部,在咽喉部发生肿瘤的恶性概率为 75.80 %( 999/1318 )。耳鼻喉良性肿瘤主要包括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以及血管瘤,恶性肿瘤的类型主要包括腺癌、纤维肉瘤和上皮癌以及横纹肌癌。后五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之前五年更高。结论:近年来发生耳鼻喉恶性肿瘤的患者呈现出年轻化和恶性化的趋势,但是发生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没有太过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耳鼻喉肿瘤,病理特点,发病趋势,发病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副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我科收治一位66岁男性患者,右膝外上方软组织肿瘤,经手术切除两次,肿瘤再次复发6个月,复发初期,局部稍有酸胀感,自行采用按摩器给予按摩、理疗,肿物生长迅速。临床经彩超、X线、CT、MRI等检查,确定肿瘤位于右膝外侧偏上方及右大腿外下方肌间隙内。根据上两次手术组织学诊断,确定为副脊索瘤复发。结果术后病理检查,HE染色肿瘤分叶状富含粘液,细胞呈梭形及星形,细胞核轻度异形性。粘液样间质含大量胺聚糖,最终病理诊断为副脊索瘤。结论副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需要病理常规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应与脊索瘤及腱鞘囊肿鉴别,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需要外科边界广泛切除,术后仍有复发,局部尽量减少机械性、物理性刺激,以免加速肿瘤复发及生长加速,少数出现转移。

  • 标签: 副脊索瘤 外科边界 机械性刺激
  • 简介:新近搜集的《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是除敦煌吐鲁番文献外,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发病书》资料。它们的发现促进了学界对中国古代《发病书》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与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写卷共同弥补了唐宋至明清以降《发病书》史料链条的缺失环节,有力证实了《发病书》确曾作为一类专门书籍在传统中国长期存在。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写卷并非西北某一地区所特有,而是该类文献在历史时期普遍流行背景下的区域缩影。为便于学界利用新发现的《发病书》资料,将经过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

  • 标签: 发病书 敦煌吐鲁番文献 整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的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调查分析了2000年1月-2011年1月,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住院的患者82例,其中葡萄胎48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14例。随机抽取120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在年龄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高(P<0.01),孕次与妊娠滋养细胞发病有明显的关联。居住农村者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结婚年龄、职业无关。先行妊娠种类与间隔时间与滋养细胞肿瘤有关。结论患者年龄、孕次、居住地及先行妊娠间隔时间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发病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在期别相同的情况下,年轻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结论年轻患者为根治术后复发高危患者,应积极治疗.适当的首次治疗对预防复发很关键.关键词宫颈癌;术后复发;年轻患者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22-01

  • 标签:
  • 简介:目的儿童腹股沟疝为出生缺陷中常见疾病类型,目前关于其发病危险因素的报道尚不多见。该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32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和132例0-6岁对照儿童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比值比)及OR值的95%CI(可信区间)。结果儿童腹股沟疝与儿童啼哭不安史(OR=3.701,95%CI:1.724~7.945)、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OR=2.534,95%CI:1.279~5.021)、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贫血史(OR=3.761,95%CI:1.497-9.450)及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3.505,95%CI:5.825-31.307)有关。结论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入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股沟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胃癌发病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从医院选取80例非胃癌、食管癌,无肿瘤疾病史的患者做对照。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有胃慢性疾病史、家族肿瘤史、多食用腌制食品、不良饮食习惯、吸烟者易患食管癌、胃癌;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高、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的不易患食管癌、胃癌。结论不良饮食习惯、家族肿瘤史、吸烟、多食用腌制食品以及有胃慢性疾病史等是食管癌、胃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能减少食道癌、胃癌的发病危险性。

  • 标签: 食管癌 胃癌 发病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
  • 作者: 关鸿志 李玮 郭守刚 朱沂 王佳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 100730,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03,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济南 250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乌鲁木齐 830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二代测序等病原体检测技术提升了临床对新发毒性脑炎的诊断水平。近年来国内、国外学者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神经侵袭性病毒,其中某些病毒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临床医生应关注此类疾病,及时识别并诊断,重视新发毒性脑炎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脑炎 病毒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联合干扰素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方法选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尖锐湿疣电切术后患者,中药外洗联合干扰素防治尖锐湿疣患者28例为治疗组,给予干扰素联合中药外洗(薏苡仁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马齿苋12g、紫草15g、板蓝根15g、虎杖9g、丹参12g、苦参20g、蛇床子15g、透骨草12g、荔枝草12g)。选择同等条件干扰素治疗28例为对照组。结果干扰素联合中药外洗防治尖锐湿疣的有效率达92.8%,与干扰素治疗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尖锐湿疣术后可行干扰素联合中药外洗治疗。

  • 标签: 中药 干扰素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0例肺大泡病例的显微镜下改变,探讨肺大泡发病机理。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外科手术切除肺大泡的病例,对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50例肺大泡病例,病变部位切除,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50例病例显微镜下均见到有肺大泡毛细血管出血,血管壁内皮受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肺大泡毛细血管壁内皮有缺损。结论肺大泡的形成机理与肺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后,不能及时修复有关,特别是与血小板的修复功能密切相关。肺毛细血管内皮容易受损,在正常情况下肺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后见到血小板抗损伤修复,若血小板功能有异常,对受损的毛细血壁内皮不能及时修复,使毛细血管壁受损,影响肺泡壁的物理强度,易致肺泡壁受损,形成肺大泡,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气胸,严重患者可出现经常性的自发性气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8年全国法定报告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确诊发病和死亡病例的特征,为流感监测和病例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信息系统报告的发病日期在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流感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4—2018年,全国共报告流感病例数1 939 842例,包括631 434例确诊病例和1 299 798例临床诊断病例,其中死亡病例为301例(确诊病例253例,临床诊断病例48例)。确诊病例中0~4岁儿童报告发病数最多,为225 184例(35.66%),≥65岁组报告发病数最少,为34 071例(5.40%);确诊死亡病例集中在18~49岁和≥65岁组,分别为90例(35.02%)与72例(28.02%),最低为5~17岁组,报告19例(7.39%)。确诊死亡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3,10)d,长于确诊存活病例的3(1,7)d。西部地区确诊存活病例发病-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2,11)d,长于东部的2(1,6)d和中部的3(1,7)d;2014—2018年间隔中位数从4(1,8)d缩短至2(1,5)d。确诊病例中流感病毒感染集中在≤17岁儿童,其中乙型流感构成比高;确诊死亡病例中甲型H1N1感染占79.20%(103/130)。结论以中国人口和WHO发布的流感罹患及死亡数据进行推算,我国每年法定报告的流感发病和死亡病例数远低于公认的流感发病和死亡水平。流感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出现严重结局的风险。

  • 标签: 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法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