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37-01摘要化脓脑膜是小儿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神经系统后遗症多。通过对患儿的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在将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的新生脑膜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关键词新生化脓脑膜;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脑膜系指出生后4周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症。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2‰—1‰,早产儿可高达3‰.病原菌在新生临床表现很不典型,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早期诊断困难。

  • 标签: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脑膜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为临床诊治新生脑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科住院的91例化脓脑膜患儿资料。按诊断日龄分为早发型(≤7 d)及晚发型(18~28 d),分析其不同临床表现,探讨化脓脑膜头颅MRI特点,并根据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其转归。结果91例新生脑膜中以反应差及发热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头颅MRI检查以脑膜强化改变为主;早发型病例胎膜早破时间、孕妇分娩前阴道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病例(P<0.05);脑脊液白细胞数越高,脑脊液糖浓度越低,蛋白含量越高,外周血感染指标CRP、PCT含量越高,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病原学培养以B型链球菌(GBS)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GBS感染以早发型多见,其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较其他组升高,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其他组延长,脑脊液糖浓度较其他组降低(P<0.05)。结论新生脑膜以反应差及发热为主;大肠埃希菌与GBS感染仍是其主要致病菌,需预防GBS感染所致早发型新生脑膜的严重不良预后发生。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大肠埃希菌 B族链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脑膜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为临床诊治新生脑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科住院的91例化脓脑膜患儿资料。按诊断日龄分为早发型(≤7 d)及晚发型(18~28 d),分析其不同临床表现,探讨化脓脑膜头颅MRI特点,并根据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其转归。结果91例新生脑膜中以反应差及发热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头颅MRI检查以脑膜强化改变为主;早发型病例胎膜早破时间、孕妇分娩前阴道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病例(P<0.05);脑脊液白细胞数越高,脑脊液糖浓度越低,蛋白含量越高,外周血感染指标CRP、PCT含量越高,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病原学培养以B型链球菌(GBS)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GBS感染以早发型多见,其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较其他组升高,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其他组延长,脑脊液糖浓度较其他组降低(P<0.05)。结论新生脑膜以反应差及发热为主;大肠埃希菌与GBS感染仍是其主要致病菌,需预防GBS感染所致早发型新生脑膜的严重不良预后发生。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大肠埃希菌 B族链球菌
  • 简介:摘要总结了42例新生脑膜的护理。护理要点是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正确判断临床症状,控制惊厥,配合腰穿,合理保护静脉和安全应用抗生素。本组患儿33例痊愈,6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自动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0位化脓脑膜新生患者的跟进观察以及治疗,充分了解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且对诊断方法做一个全面的总结。方法先要对60位化脓脑膜新生患者进行一个一般资料的调查与统计,然后对新生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培养脑脊液细菌以及血常规检查的全部过程以及结果做一个详细的记录。结果由于新生患有化脓脑膜时的症状并不具有显著特性,因此,医生很难在早期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论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生脑膜早期诊断的水平,只有做好早期诊断,才能有效提l康复率,降低后遗症和死亡的机率,促进预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患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脑膜(化脑)的临床特点,为进行更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于2009-2012年收治的70例化脓脑膜新生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新生脑膜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结论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治疗新生脑膜的关键;及时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对于新生脑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大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81例新生脑膜的例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10月收治的81例新生脑膜案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证实,81例新生脑膜治疗后,其效果如下:①临床表现为发热88.89%,意识改变37.04%,前囟张力增高23.46%。②81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为显效30例,有效4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3%。③81例患儿致病菌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致病44例,B族链球菌致病37例。④81例患儿的发病时间段分布为0-24h 33例,24-48h 20例,48-72h 10例,72-7d 18例。⑤81例患者预后情况显示,有7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8.86%,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可检测出病原菌。结论:新生脑膜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发现,其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意识改变、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因而需要及时给予其诊断治疗,从而降低患儿疾病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脑膜,是新生细菌引起脑膜症。收集我科2008年到2010年收治的24例新生脑进行分析,其发病原因是产前期母患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或出生时分娩时间长,羊膜早破及助产过程中消毒不严格,生通过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及消化进入人体而发病。该病是新生时期的危险病,本病属于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新生脑的确诊主要通过脑脊液检查,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药敏及涂片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明确感染细菌是有效的治疗保证。我科大剂量青霉素40~60万u/(kg/d),联合头胞噻肟钠200mg/(kg/d),疗程2~3周。地塞米松,0.5mg(Kg/d)。其中14例应用丙种球蛋白,每次25g,用1~2次。同时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处理和加强支持疗法,结果痊愈18例(75%),好转5例(20.8%),死亡1例(4.17%)。效果满意。

  • 标签: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脑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 1例化脓脑膜患儿为资料 ,进行对生命体征、高热、控制惊厥抽搐、心理等方面的护理 ,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该患儿治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结论: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病情发展变化 ,作出正确、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措施 ,提高患儿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 简介:新生脑膜是危及新生生命的常见疾病,多继发于新生败血症,约有1/4的新生败血症患儿会并发化脓脑膜。由于化脓脑膜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不具典型,常常在发病后较长时间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因此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进而增加了患儿的死亡风险和后遗症几率。对新生脑膜的临床特征加以总结分析,对于及早明确诊断和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失聪、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生脑膜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 标签: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早产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中实施早期诊断对防控化脓脑膜的重要意义。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8月份我院救治的81例疑为化脓脑膜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其脑脊液培养、MRI诊断等资料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81例新生中,有34例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化脓脑膜。其中经脑脊液培养呈阳性者8例,检出率是23.5%;经MRI诊断符合者21例,占61.8%,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化脓脑膜新生实施脑脊液培养的同时,联合颅脑影像学(MRI)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是今后医院单位诊治本病的关键,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早期诊断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新生脑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新生科的50例新生脑膜患儿作为观察组进行PCT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白细胞记数(WBC)进行比较。对照组为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0例。比较两组新生中PCT水平、CRP水平及WBC计数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3项联合检测诊断新生脑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PCT≥0.5ng/mL为阳性,感染组PCT阳性率(97.2%)与对照组(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与CRP及WBC相比,PCT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论PCT可作为新生脑膜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 标签: 降钙素原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 简介:【摘要】 化脓脑膜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导致延误治疗时机,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来年,脑脊液中的其它指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MRI 在新生脑膜的早期诊断应用中有了新的进展。本文 主要综述 新生脑膜的早期诊断 方法。

  • 标签: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 16srRNA 基因,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脑膜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分析化脓脑膜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21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科所收治的化脓脑膜并发脑积水患儿,作为病例组;另外,在同期病原菌培养阳性但无脑积水的新生脑膜患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对照组,与病例组按2 ∶1的比例。比较分析两组的病原菌分布特点、颅脑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转归等,并预测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33例,对照组66例。33例病例组患儿中,27例有明确病原学结果,其中革兰阴性菌20例(74.1%),革兰阳性菌7例(25.9%)。33例病例组患儿确诊脑积水的时间为起病后13.0(5.5,28.5) d,其中非手术治疗26例,手术治疗7例。病例组的治愈率为42.4%(14/33),低于对照组的72.7%(4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03)。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的脑脊液蛋白质>3 g/L、脑脊液葡萄糖<2 mmol/L、惊厥、中枢呼吸衰竭、颅内出血、脑软化发生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12.04、19.04、5.73、11.85、17.48,均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比值比(odds ratio,OR)=4.4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91~18.363, P=0.037]、颅内出血(OR=8.031, 95%CI 1.894~34.059, P=0.005)、脑软化(OR=35.189, 95%CI 2.954~419.150, P=0.005)是新生脑膜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脑膜并发脑积水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常见,合并惊厥、颅内出血、脑软化是化脓脑膜患儿并发脑积水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标签: 婴儿 脑膜炎,细菌性 脑积水 危险因素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