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锁骨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多例顺产(实验组)进行对比,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新生锁骨骨折的分析,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出现2例骨折,对照组出现12例骨折.结论 进行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锁骨骨折的护理可以降低骨折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锁骨骨折 助产过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锁骨骨折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发生锁骨骨折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分娩总数5288例,经阴道分娩新生3258例,发生锁骨骨折37例,占分娩总数的0.69%,占自然分娩总数的1.13%。有高危因素23例,占新生锁骨骨折62.16%,如胎儿体重过高、肩难产、急产等。但也有发生在无高危因素的正常阴道分娩中。结论新生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助产者要提高责任心及助产技术水平。对存在骨折高危因素的胎儿,进行充分的评估,在分娩过程中应注意助产技巧及正常产助产时娩肩的方法,以预防新生锁骨骨折发生。对分娩后新生应认真仔细的体查,做到早诊断及早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锁骨骨折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锁骨骨折的产科因素及其护理对策,得出结论医护人员提高责任心和助产技术水平,对预防新生锁骨骨折,提高产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

  • 标签: 护理干预 分娩过程 锁骨骨折
  • 简介:一、病情简介患儿母亲,女,25岁,体重86kg。既往身体健康,孕3产0,孕期定期孕检,未发现异常。因“停经9。。月,下腹痛5小时”于2012年2月26日到医院住院治疗,人院后产程进展顺利,行会阴侧切顺娩一男婴,重4100g。于2012年3月1日出院。

  • 标签: 新生儿锁骨骨折 案例分析 产伤性 身体健康 住院治疗 产程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锁骨骨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从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出生的6050例新生中选取出52例出现锁骨骨折的情况的新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妇分娩方式、出生新生体重、产程进展等产科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新生锁骨骨折。对此,医院应当做好新生的产后常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结论:新生锁骨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产伤性骨折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分娩过程操作不当。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对分娩过程的管理力度,在产妇分娩之前,医护人员就要对新生出生体重、产道和产力等三个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再根据评估结果选取合适的分娩方法,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新生锁骨骨折的发生概率。

  • 标签: 新生儿 锁骨骨折 产科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锁骨骨折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0月我科发生的新生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50例总产妇中,经阴道分娩2150例中发生锁骨骨折14例。剖宫产1690例中发生锁骨骨折2例。产钳助娩1例无锁骨骨折。肩难产6例中发生锁骨骨折2例。总发生率为0.33%。其中一例伴臂丛神经损伤。骨折的高危因素有高出生体重、肩难产、产程异常。锁骨骨折多发生在前肩,可能与分娩过程中过度压前肩、抬后肩有关以及新生锁骨特有的解剖形态有关。结论新生锁骨是常见的产伤,分娩过程中应注意助娩方法,对新生需认真查体,及时诊断治疗。

  • 标签: 产伤性 锁骨 骨折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临床6例新生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加强助产人员的培训,及时识别高危因素,提高助产技术,可降低新生锁骨骨折的发生。

  • 标签: 助产 新生儿 锁骨骨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产伤性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分娩的30例新生产伤性锁骨骨折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5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15例患儿给予优质护理,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产伤性锁骨骨折实施优质护理后极大的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产伤性锁骨骨折 护理措施
  • 简介:新生锁骨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产伤,通过我院1992年2月-2002年2月发生新生锁骨骨折66例临床分析,可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锁骨骨折的有关产科因素,并预防发生,降低新生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现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锁骨骨折 产科质量 治疗方法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单臂悬吊和“8”字绷带固定治疗新生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确诊的新生锁骨骨折患儿36名,随机分为单臂悬吊组和“8”字绷带固定组,每组各18人。观察记录损伤情况、固定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36名患儿经治疗骨折均愈合,治愈率100%。两组患儿在外固定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并发症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锁骨骨折选择单臂悬吊或“8”字绷带法临床疗效或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其关键在于早期的正确诊断及完全的上肢制动,临床医师应对此足够重视。

  • 标签: 新生儿 锁骨骨折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锁骨骨折的预防、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受的8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自40例,两组分别实施传统护理和专业助产护理,对两组新生的护理效果及其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新生锁骨骨折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用χ2检验后,P<0.05。结论对于新生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专业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孕妇生产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普及。

  • 标签: 助产 新生儿 锁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新生,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骨折率。结果对两组新生骨折率进行比较,研究组的骨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助产过程中,为了预防新生锁骨骨折,对其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锁骨骨折的发生,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助产过程中 锁骨骨折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锁骨骨折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800例新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分别为400例,对照组护士未经专业培训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护士经专业培训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新生锁骨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新生锁骨骨折发生率为3.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8%,新生锁骨骨折发生率为14.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助产过程中对护士实施专业培训,且加强护理干预,可预防和降低新生锁骨骨折发生率,便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预防 助产 护理 新生儿 锁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自然分娩助产处置过程中新生锁骨骨折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择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接受阴道自然分娩产妇102例参与研究,遵照产妇的分娩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1例产妇,参照组实施新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新生锁骨骨折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锁骨骨折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新生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以及锁骨骨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新生,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新生,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实施新生锁骨骨折护理干预,相较实施新生常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新生的肩难产发生率、窒息发生率,以及锁骨骨折发生率,提升新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阴道自然分娩产妇和新生在围产期过程中的综合性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助产过程 新生儿 锁骨骨折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锁骨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妇中抽选36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产妇184例,接受预防性护理,对照组184例,接受常规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锁骨骨折发生率(0.54%)明显低于对照组(3.80%),同时,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9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00、5.000,P

  • 标签: 助产 新生儿锁骨骨折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然分娩新生锁骨骨折发生因素,并分析相关护理对策,旨在为新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产科行自然分娩的单胎产妇578例,对新生锁骨骨折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相关护理对策。结果:3例新生分娩发生锁骨骨折,即新生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52%。锁骨骨折的高危因素为肩难产、新生出生体重较大、第二产程延长,产妇肥胖等。结论:为降低自然分娩新生锁骨骨折的发生率,需加强对助产士的培训,强化产前检查,对于伴有危险因素的产妇需及时识别并有效干预,以此规避风险性。

  • 标签: 自然分娩新生儿 锁骨骨折 发生因素 相关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