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社会统计调查资料在地方志编纂中的运用李炜在《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方志首先是实地研究中快速获悉地方历史脉络的最为重要的资料;其次是社会变迁研究中甚为珍贵的纵贯

  • 标签: 地方志编纂 中国地方志 志书质量 地情资料 地方历史 志稿评议
  • 简介:<正>志书编纂的一些新认识段柄仁在《北京地方志》2010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提出志书编纂的新认识:1.修志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性工作。2.修志是对历史的再梳理、再认识、再借鉴。3.志书编纂的三个重要原则——明确主旨、抓住

  • 标签: 志书编纂 修志 史志 旅游资源 篇目设计 志书质量
  • 简介:1968年逝世的番禺人邬庆时,在民国时期研究地方志数10年,编纂过9部县志,出版了方志专著,对方志理论有所建树,解放后曾编纂两广少数民族史料,居住于广州文明路,与梁方仲、冼玉清等学者、诗人有往来。但是,查新编的《番禺县人物志》、《番禺县志(人物部分)》、《广州市志·人物志》均未见收入。为此,笔者请曾与邬氏有交往的广州诗人、现隐居番禺的区友云先生寻找邬氏的资料,十分感谢他写了一些所知情况,并手抄邬庆时之子祥光、孙敏穗所撰的《邬庆时生平记述》寄来(原载1987年10月《番禺文史资料》,笔者未作核对)。

  • 标签: 方志理论 县志 人物志 地方志 番禺 逝世
  • 简介:研究并构建地方志理论的概念体系,是地方志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理论概念体系的构建,首先应探索确定一些遵循原则。我国方志界对地方志理论体系构建的共识已初见端倪,大体框架主要由基础理论、编纂理论、应用理论、管理理论方志史等5个部分组成,与此相应理论的概念体系也有了提示和导向,这就是围绕地方志这个核心概念而展开的延伸概念、派生概念、延伸和派生概念的属概念即再生概念等构成了一个上下衔接,左右关联,层次性和整体性都比较强的体系。

  • 标签: 概念体系 核心概念 延伸概念 派生概念 再生概念
  • 简介:1999年韩章训研究员的《普通方志学》出版后,受到海内外方志学界的关注。这部并不“普通”的《普通方志学》运用当代科学理论,适应跨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方志理论。著者又用两年时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理论 学理 研究员 著者 出版
  • 简介:时至明代,随着修志的迅速普及,福建修志骤然增多。与此同时,参与方志理论研究的学者也迅速增多。如果说宋元时代福建方志理论研究成果还比较肤浅和零碎,那么明代福建方志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其中方志编纂理论有长足发展。代表人物有黄仲昭、范嵩。

  • 标签: 明代 福建 方志 理论要点
  • 简介:目前,续修地方志工作已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并有少量县(市)级续修志书出版面世。认真总结上届修志经验及其教训,深入研究探索续修志书理论,对于丰富完善修志理论,指导续修志工作实践,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地方志 编纂工作 修志理论 工作实践 创新
  • 简介:自首届修志以来,经常从各种方志刊物读到张桂江同志的文章,知道他潜心研究方志,著述颇丰。但当拜读他的《地方志编纂与续修》巨著时,还是被深深感动了:为他论文数量之多,为他研究方志理论成绩之大,更为他热爱方志事业和刻苦钻研方志理论的精神。桂江同志80年代初参加修志工作,可说是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最早的参修者。他除了组织并参加省志编纂,还几乎走遍了贵州省地州县,指导地州县志及乡镇志的编写。

  • 标签: 《地方志编纂与续修》 中国 编纂工作 实践性 系统性 知识性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的方志理论研究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无庸讳言,其理论研究依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是缓慢的。有关方志理论的成就,已有不少人总结过,这里,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理论 政治化思维 资治 政治质量 存在问题
  • 简介:方志理论的发展史来看,清代是我国古代方志修纂的鼎盛时期,也是方志理论的成熟时期。顾炎武、章学诚等在方志编修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方志编纂理论,对我国方志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章学诚后200年,方志编修的范围和领域虽不断扩展,但系统化的方志理论并未形成。迨至民国20至30年代,出于修志的需要,涌现了一批以新史学理论为指导的方志理论著作。这些方志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之前代更为系统化。

  • 标签: 李泰棻 方志学理论 中国 编纂方法 指导思想 体例特征
  • 简介:1984年11月,广州市的新方志编修工作正式展开,当时,广州地区的地方志已失修100余年,人们对地方志普遍感到陌生,修志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修志工作很不适应。为了向全社会普及地方志知识,提高修志人员的水平,为编修出一部高质量的《广州市志》服务,1987年下半年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专家开始酝酿成立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此举得到了薄怀奇、朴襟南等老领导、老专家的赞赏和支持。

  • 标签: 广州市 编修工作 修志人员 《广州市志》 方志学 地方志学会
  • 简介:同志们:2012’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议程基本进行完毕。这次会议.表彰了优秀论文和活动组织先进单位,进行了优秀论文交流,论文评选专家组成员、华南师大陈长琦教授介绍了优秀论文评选情况.香港地方志办主任刘智鹏教授介绍了香港地方志编修情况,会议开得很好。优秀论文作者和县级以上地方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在一起交流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必将对推动全省地方志工作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代表省地方志办对本次活动作简单的总结。

  • 标签: 方志理论 活动总结 优秀论文评选 地方志编修 论文交流 地方志工作
  • 简介: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山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要求,2016年《史志学刊》重点优先刊登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下选题仅供参考。

  • 标签: 方志理论 刊登 学刊 史志 发展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 简介: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山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要求,2016年《史志学刊》重点优先刊登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下参考选题仅供参考。

  • 标签: 方志理论 刊登 学刊 史志 发展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 简介:为了更好地做好续志编纂工作,建瓯市方志委特别重视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2006年3月建瓯市续志编纂工作启动以后,逐步形成了周一例会制度,及时小结工作经验,学习业务理论,要求所有编纂人员每周挤出半天时间上网搜索相关方志理论文章,加强业务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并在例会上相互交流,有效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

  • 标签: 方志理论 理论文章 建瓯市 刊物发表 业务学习 学术
  • 简介:一、方志的特征与资料工作的关系方志的特征:地方性、广泛性、连续性、可靠性、资料性,本质的特征为资料性,地方性、广泛性、连续性、可靠性是对资料的地域范围及内容特征、时间范围、资料质量的具体界定。方志界关于方志特征说法还有: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普遍性、多样性、系统性、叙述性、文献性等,这些都不是本质特征。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是所有社科著作都要具备的特征,文献即典籍,文史哲有价值的典籍都是文献,文献性也只是资料性的补充说明,即入志资料必须有文献价值,这也不是本质特征。

  • 标签: 资料工作 地方志 文献价值 文献性 资料性 内容特征
  • 简介:世纪之交,本届新编地方志即将告成,续志工程也已启动。认真总结过去20年的方志理论成就,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观点创新当代方志学,以适应跨世纪信息时代对地方志的挑战和要求,成为方志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方志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的韩章训研究员的《普通方志学》,以超前的理论价位,提供一本立论严谨、思路广阔的理论方志学新著。对于促进方志理论研究极富于启迪意义。

  • 标签: 《普通方志学》 韩章训 学术特色 理论价值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