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菌群移植(FMT)受体与供体选择的关系,以及不同有效率供体间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治疗病例数≥30例的粪便捐献者(供体)的资料。收集每位供体对应受体(患者)的FMT治疗后随访8周的疗效,依据每位供体的疗效,将供体分为高效组(有效率>60%,10例)、中效组(有效率30%~60%,6例)和低效组(有效率<30%,4例)3组,检测并比较每组供体菌群结构及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分析每组供体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供体与受体疗效的关系。FMT疗效的评价指标包括客观临床有效和(或)主观有效,客观有效=临床治愈+临床改善,主观有效指通过问卷随访为显效+中等疗效。结果全组20名供体,共治疗病例总数为1 387例,治疗病种包括慢性便秘749例,慢性腹泻141例,炎性肠病(IBD)107例,肠易激综合征(IBS)121例,自闭症83例,其他疾病包括放射性肠损伤、假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功能性腹胀和过敏性疾病等共186例。高效组、中效组及低效组分别治疗829例、403例及155例患者,3组治疗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有效率供体组间菌群丰度(OTU)的比较,高效组最高(330.68±57.28),中效组次之(237.79±41.89),低效组OTU最低(160.60±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0,P<0.001)。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的比较,高效组和中效组最高(分别为2.96±0.36和2.67±0.54),低效组较低(2.09±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5,P=0.017)。3组间丁酸含量的比较,高效组最高[(59.20±9.00)μmol/g],中效组次之[(46.92±9.48)μmol/g],低效组OTU最低[(37.23±5.03)μ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3,P=0.001)。而乙酸和丙酸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1 387例患者行FMT治疗,总体不良反应事件418例(30.1%)。低效组、中效组及高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6%(63/155)、30.0%(121/403)及28.2%(243/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68,P=0.008)。低效组、中效组及高效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7.1%(11/155)、4.0%(16/403)及2.8%(23/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9,P=0.027)。其余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MT治疗结束8周后进行随访,总随访率为83.6%(1 160/1 387),总有效率为58.3%(676/1 160)。各类疾病的有效率分别:慢性便秘54.3%(328/604),慢性腹泻88.5%(115/130),IBD 56.1%(55/98),IBS 55.1%(59/107),自闭症61.6%(45/73),其他疾病50.0%(74/148)。3组间在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IBD、IBS和自闭症有效率与供体疗效存在正相关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慢性便秘和其他疾病上,高效组的治疗有效率最高[分别为65.0%(243/374)和63.2%(55/87)],中效组次之[分别为49.4%(86/174)和38.1%(16/42)],而低效组最差[16.1%(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供体对不同疾病有效率存在差异,慢性便秘、放射性肠损伤等需要选择供体疗效较高的供体,IBD、IBS和自闭症的疗效也可能与供体有效性有关,而慢性腹泻症疗效与供体无关。供体有效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负相关,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及丁酸含量可能影响供体的疗效。

  • 标签: 菌群移植 肠道菌群 供体 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decease, DCD)供体评估及供肾功能维护策略的实践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58例DCD供体评估和筛选内容及供肾获取、灌注、保存、修整与肾移植手术过程,分析DCD供体的整体状况、供肾质量、肾功能的维护方案及肾移植效果。结果58例DCD供者中,颅脑外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共获取供肾116个,其中1例捐献者的2个肾脏有感染病灶而弃用。供肾热缺血时间(5.6± 1.2)min,冷缺血时间(6.5±1.6)h。非边缘性供肾(A级+B级)占93.1%,边缘性供肾(C级+D级)占6.9%,提示DCD供者质量总体良好。供肾获取、灌注、保存及肾移植过程顺利,肾移植总体效果理想。结论对DCD供体的整体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估,采取有效的供肾功能维护策略,保证供肾质量,有利于提高供肾的利用率,改善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供体评估 供肾维护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RNA测序技术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正常人小梁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POAG可能的基因学病因。方法实验组小梁网组织来自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小梁切除术的3例POAG患者,对照组小梁网组织来自汕头眼库的2例非POAG供体眼球。提取2个组小梁网组织RNA进行测序获得基因表达谱,用R软件包edgeR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基因表达的差异,用DAVID生物信息分析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功能注释聚类分析。采用KOBAS 3.0进行PANTHER富集通路分析,揭示POAG可能的基因学病因。结果(1)RNA测序共得到28 821条基因,2个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基因22条[错误发现率(FDR)<0.05],其中转录表达上升的基因1条,转录表达下降的基因21条;(2)表达差异的基因功能集中,生物学过程涉及角化、表皮发育、中间丝细胞骨架组织等,细胞成分涉及角蛋白丝、中间丝、细胞外泌体、触珠蛋白-血红蛋白复合体等,分子功能涉及结构分子活性、细胞骨架结构组成等;(3)与差异基因相关的PANTHER富集通路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级联反应、p38 MAPK、氧化应激反应及p53通路等。结论角蛋白表达异常、中间丝细胞骨架结构改变、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级联反应以及p38 MAPK等通路调控改变引起的小梁网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可能是POAG发病的原因。其中,与发病机制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包括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及细胞外基质重塑相关基因,细胞骨架及细胞外基质可作为青光眼治疗的靶组织。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 RNA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乌头碱中毒心跳呼吸骤停的急诊护理。方法: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我院2018年收治的1例乌头碱中毒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诊护理。结果:经急诊护理,患者心律、呼吸皆恢复正常,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通过积极的急诊护理,将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室性心律,待患者意识恢复、循环稳定后,仍需要为患者应用上辅助呼吸机,并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及营养心肌治疗,抗氧自由基、制酸护胃、祛痰、保肝等都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乌头碱中毒 心跳呼吸骤停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或无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登记的22 780例(取部分有效信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排除3 432例患者后,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为对照组(2 840例),有心血管风险因素为观察组(16 508例),观察两组间临床特点、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间年龄、症状、血压、心率、入院时血糖、入院时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酸酯、HDL-C、LD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单支病变、左主干或多支血管、左前降枝、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院期间死亡率(2.6% vs 3.1%,P=0.450)和并发症(20.6% vs 20.0%,P=0.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临床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为2.0%(57/2 840),观察组为1.3%(21/16 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即使在无心血管风险因素影响下老年患者也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对于无任何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仍需给予全方面的监护。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证实骨髓细胞(BM)来源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以趋化外周调节性T细胞(Treg)聚集于小鼠移植心脏,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方法体外应用曲古霉素A(TSA)联合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C57BL/6供体小鼠BM分化为CD11b+Gr-1+MDSC,将C57BL/6小鼠心脏移植至BALB/c小鼠腹腔,心脏移植成功的小鼠分为四组(每组n=12),M组:经受体小鼠尾静脉注入5×106供鼠骨髓来源MDSC细胞;C组:经尾静脉注入同剂量生理盐水;M+T组:经尾静脉注入5×106供鼠MDSC细胞及口服TAK-778(100 mg/kg,每周3次);H组:同系小鼠心脏移植。移植术后7 d对移植心脏进行Treg荧光标记,Elisa检测心肌组织及外周CCL5含量,监测各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状况。结果TSA联合GM-CSF诱导的骨髓细胞经磁珠分选可获得纯度为93.8%的CD11b+Gr-1+MDSC,过继输入MDSC的小鼠移植心脏部位Treg数量为对照组4倍,过继输入MDSC后拮抗CCR5可明显抑制Treg向移植心脏迁徙(P=0.017),M组和M+T组在移植物和外周血浆中CCL5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其他组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供体小鼠骨髓来源MDSC可以在体内通过CCL5趋化Treg至移植器官,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 标签: 心脏移植 骨髓 抑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移植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胸部塑形以及身体各部位软组织凹陷的填充、创面及瘢痕的防治。然而,脂肪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并不稳定。当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脂肪组织的获取、提纯、注射和移植后的再生机制等领域,鲜有文献系统地总结供体因素对脂肪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该文就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的作用机制、供体因素对脂肪组织和AS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稳定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肪移植 供体 脂肪来源干细胞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 选择 52 例在 2018 年 4 月至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单次低血压发作和低血压负担与儿科心脏骤停复苏后出院存活率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单中心PICU。对象年龄1 d~18岁,心脏骤停后胸外按压超过2 min,自主循环恢复>20 min且存活至ICU接受复苏后治疗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116例患儿可评价。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低于年龄和性别的第5百分位,复苏后ICU治疗的前6 h内发生37例(32%),72 h内发生64例(55%)。在6 h内(51%比69%,P=0.06)或72 h内(56%比73%,P=0.06)有一次低血压发作的患儿出院存活率与未发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负担定义为低血压测量中低于第5百分位测量值所占百分比。控制患儿和心脏骤停事件特征后,ICU复苏后治疗头72 h内低血压负担较高与出院存活率降低有关(校正优势比AOR=0.67,低血压负担增加10%;95%CI 0.48-0.86,P=0.006)。结论儿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收缩期低血压很常见(55%)。考虑了肾上腺素推药次数、心跳骤停位置和停跳病因(气道梗阻或创伤)等可能混杂因素后,ICU复苏后治疗72 h内低血压负担增高与出院存活率显著降低相关。

  • 标签: 儿科 心跳骤停 存活率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供体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亲属活体肾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4岁,ASA分级Ⅲ或Ⅳ级,BMI 18.5~28.0 kg/m2。相应的供体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8.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及其相应供体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各30对。麻醉诱导前,D组供体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然后以0.5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肾动脉阻断即刻;C组供体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至肾动脉阻断即刻。2组供体和受体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维持Nacotrend值40~60,维持MAP和HR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必要时静脉输注多巴胺。记录2组供体肾脏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于肾动脉阻断前即刻抽取供体外周静脉血样,分别于肾动脉开放前(T0)、肾动脉开放后1 h(T1)、12 h(T2)和24 h(T3)时,抽取受体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清Cr、BUN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浓度。记录2组受体术中输液量、尿量、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多巴胺用量。结果2组供体血清Cr、BUN、Cys C浓度及肾脏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体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多巴胺用量、输液量和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T1时血清Cr、BUN和CysC浓度下降(P<0.05)。结论供体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有利于改善亲属活体肾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缺血预处理 肾功能试验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影像组学技术结合心电门控4DCT强化扫描图像,量化分析左心室肌CT影像组学特征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情况,为基于心电门控4DCT进行心脏功能动态评估提供可行方法。方法将14例患者的4DCT强化扫描图像以心动周期5%为间隔,重建0%~95% 20个时相的图像。分别在单个时相勾画左心室肌(LVM),并在左心室心腔造影剂充盈完好区域勾画直径为13 mm的球体[心腔感兴趣区(ROI)]。利用3DSlicer软件对所有勾画的92个特征进行提取,分析CT值在心腔ROI和LVM上的分布情况,基于心腔ROI进行初步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稳定特征,再利用稳定特征对LVM进一步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有差异特征,然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量化分析特征在心跳周期中随心跳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跳周期中心腔ROI的平均CT值变化率小于LVM,变化率分别为9.23%、17.88%。有36个稳定特征在心腔RO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6个稳定特征中,对LVM分析得到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F=1.641~6.206,P<0.05),且平均变化率达到98.63%,其中Firstorder矩阵:中值(-103.96%)、均值(123.67%);GLDM矩阵:灰度非均匀性(99.81%)等变化率达到了99%以上,且不同心动周期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921~-3.173,P<0.05)。结论通过结合影像组学技术和心电门控4DCT强化扫描图像可以放大心动周期中CT图像的微观变化,可为左心室肌功能的变化评估提供一个新方法,Firstorder矩阵的均值等特征更具应用潜力。

  • 标签: 心动周期 心肌功能 评估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钠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力衰竭指标值以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呼吸心跳骤停为首发表现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基因分析。方法对2017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就诊的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PDHA1"等为关键词,查阅PubMed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3月相关文献,对国内报道的病例进行总结。结果先证者男,2个月10 d,感染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伴高乳酸血症,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头颅MRI检查提示:(1)双侧大脑基底节区异常信号,符合Leigh病影像学改变;(2)左侧室管膜下少许出血。脑电图提示异常放电。线粒体病相关基因检测提示PDHA1基因存在c.1132C>T,p.H378C半合突变。患儿于1岁时死亡。结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多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以心跳呼吸骤停为突发表现的报道罕见,及时心肺复苏、呼吸机支持能暂时挽救生命,为原发病治疗争取时间,但最终预后差,病死率高。PDHA1基因c.1132C>T,p.H378C变异是其致病原因。

  • 标签: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 基因 Leigh病 心跳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和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过allo-HSCT的AM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KIR3DL1、DS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KIR3DL1、DSA基因水平患者allo-HSCT后造血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allo-HSCT后均未获得造血免疫重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阴性的3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免疫重建。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移植后均发生GVHD,预存DSA阴性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7例患者中1例发生GVHD,预存KIR3DL1阴性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结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造血重建延迟,易发生GVHD,而移植前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较少发生GVHD。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造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