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3月48例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院时及术后随访时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及JOA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9-6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术后除Frankel分级A及B级患者各1例恢复外,其余患者恢复1-4级。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分析颈椎原有的病变情况,针对脊髓受压迫节段选择合理术式对脊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 标签: 颈椎 无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脱位急性中央脊髓损伤治疗方法。方法32例急性中央脊髓损伤患者,上肢17例,四肢15例。入院后行颅骨牵引、制动、脱水。20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29例患者伤后3月-18月获随访,未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ASIA法分类)均获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工作,生活可自理,颈椎MRI复查,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空洞影像学表现。结论对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椎管内梗阻的急性中央脊髓损伤(水肿)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对脊髓的持续存在致压物或颈椎失稳的中央脊髓损伤患者应及时行手术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对脊髓前方致压物患者采用经前路手术治疗,对颈椎管广泛狭窄宜采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胸交界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宜采用内固定。

  • 标签: 脊髓损伤 颈椎
  • 简介:摘要共收治骨折脱位脊髓损伤24例,其中后纵韧带骨化14例,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间盘突出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提出(1)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有其临床特点。(2)椎管狭窄外力小,也可造成脊髓损伤(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占比例大。(4)手术方法颈椎间盘摘除+植骨+钢板固定术;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植骨术。经手术均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脊髓损伤 颈椎间盘突出 发育性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
  • 简介: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手术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19例患者表现为中央脊髓损伤,等.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标签: 手术治疗 损伤手术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病例,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探讨病理实质;根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结果22例骨折脱位损伤病例中,过伸损伤16例(62.7%),退变性椎管狭窄15例(68.2%),先天性椎管狭窄4例(18.2%).前路手术患者随访见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再关门现象.14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髓过伸性损伤是发生四肢瘫的直接原因.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术后 手术疗效 患者 椎管狭窄 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科减压治疗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2年9月,共收骨折脱位脊髓损伤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理基础先天性颈椎管狭窄3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2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7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颈椎不稳3例,黄韧带骨化1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3例,颈椎不稳合并椎管狭窄3例;JOA脊髓功能评分为0-7分,平均4.3分。在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病理基础分别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固定等手术方式进行减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18-96月随访,平均48.6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为7-17分,平均12.8分。改善率为65.4%;优良率为78.8%。结论外科减压治疗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可取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成人骨折脱位急性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并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32例骨折脱位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18~82岁[(57.4±17.8)岁]。根据脊髓是否存在受压及致压物来源、是否存在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等因素建立骨折脱位急性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进一步分析各型病例数、年龄及致伤原因。另收集24例骨折脱位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未参与该分系统制定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像学分评估,计算Kappa系数对该分进行可信度评价。结果无骨折脱位急性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分为Ⅰ~Ⅳ:Ⅰ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理改变;Ⅱ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或)硬膜外血肿;Ⅲ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但存在明确的DLC损伤征象;Ⅳ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且不伴或仅存在可疑DLC损伤征象。其中Ⅰ、Ⅱ可同时伴或不伴DLC损伤。Ⅰ 83例(62.9%),年龄(62.2±15.7)岁,以跌倒伤(37例,44.6%)为主,其次为交通伤(31例,37.3%)。Ⅱ17例(12.9%),年龄(55.8±13.4)岁,以交通伤(9例,52.9%)和坠落伤(5例,29.4%)多见。Ⅲ24例(18.2%),年龄(53.6±16.3)岁,以坠落伤(9例,37.5%)和交通伤(8例,33.3%)多见。Ⅳ8例(6.1%),年龄(37.4±11.6)岁,以交通伤(4例,50.0%)和运动伤(3例,37.5%)多见。分可信度评估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患者分相同百分比为79.2%~87.5%,平均81.2%;Kappa系数为0.691~0.866,平均0.789,可信度为基本可信(0.61~0.80)。结论成人骨折脱位急性脊髓损伤影像学分系统可信度高,各型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的差异性提示该分系统对成人骨折脱位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分类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影像学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对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骨折脱位脊髓损伤(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3组A组(伤后3天之内手术组)、B组(伤后3-7天手术组)、C组(伤后2周以内手术组),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标准,对3组手术前后四肢关键肌的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3组治疗前后功能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评分术后1、6、12个月的功能改善率,B手术组手术效果优于A手术组和C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手术组和C手术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减压可防止或减少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并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伤后3-7天手术可获得最大程度神经功能的改善。

  • 标签: 手术时机 术后功能恢复 颈脊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折脱位脊髓损伤(SCIWORA)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9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SCIWOR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局部制动、应用激素、甘露醇、神经生长因子等,尿潴留予以导尿。出院后对所有患儿行临床随访,采用Frankel分级判断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0 ∶2.2,中位年龄为82个月(2~180个月);均有外伤史,其中跳舞下腰伤最常见(19/32),其次是交通事故伤(6/32)、高处坠落伤(3/32)、跌倒伤(3/32)及重物砸伤(1/32);主要临床症状为双下肢无力(23/32)、无力伴麻木(8/32)及麻木(1/32),通常于伤后立即出现(23/32),且呈进行性加重(31/32)。脊柱CT和X线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多可见异常(26/32),表现为脊髓挫伤(23/32)和脊髓出血(3/32)。32例患儿中,脊髓损伤累及胸段20例、段4例、胸腰段2例、胸段4例、胸腰段2例。治疗1周后,32例患儿的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6例提高4级,2例提高3级,5例提高2级,7例提高1级。治疗期间,9例(28.1%)患儿并发尿路感染。32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3个月至5年)。随访期间,26例行定期康复治疗,另6例(E级)特殊治疗。至末次随访,32例患儿的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是与治疗1周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CIWORA多见于女童,以跳舞下腰伤最常见,胸段脊髓最常受累,脊柱MRI是最佳检查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若患儿有明确外伤史和临床症状,及时进行脊柱MRI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 标签: 脊髓损伤 儿童 骨折 脱位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合并颈椎疾病的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合并各种颈椎疾病的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病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41例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合并颈椎管狭窄21例。其中手术患者24例,非手术患者17例。手术组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非手术组采取物理治疗、传统中医治疗、激素及脱水药物等治疗。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颈椎疾病的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年龄、退变程度、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颈椎疾病 无骨折脱位 颈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以颈椎骨折脱位较为常见,部分患者伴随不明显颈部损伤,使用影像学诊断无明显异常,往往是因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引起脊髓损伤。本文将重点分析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成人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法医临床学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以及法医临床鉴定。方法:选取了2015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法医鉴定中心受理的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案件24例。对纳入对象的损伤程度、伤残等级开展法医临床医学鉴定。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4例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被检者中,伤病关系分析有10例为同等作用,5例为主要作用,5例为次要作用,4例未进行伤病关系分析。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被检者均需要进行伤病关系的分析,通过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可以给出合理有效的伤病参与度结果。为之后工伤等评定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成年人 无骨折脱位 颈脊髓损伤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之间在我鉴定中心鉴定的46例受检者,在统计学软件下,研究、总结其法医学鉴定结果。结果:大多数受检者伴随存在退行性或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结论: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大多数有基础疾病因素,鉴定时需要考虑到疾病,因此要进行伤病关系分析,必要情况下需要给出伤病参与度。

  • 标签: 法医临床鉴定 成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分析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情况。方法: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分析法医临床鉴定结果。结果:患者伤残等级1-10级不等,1级最重、10级最轻;2例损伤程度鉴定后定论为轻伤。伤病参与度:伤病同等作用8例(占40.00%),外伤为完全作用 2例(占10.00%),主要作用 5例(占25.00%),次要作用5例(占 25.00%),轻微作用、作用 0 例。结论:在大多数骨折脱位的成人脊髓损伤病例中,客观分析脊髓损伤原因对法医鉴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成人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法医临床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骨折脱位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取CSCIWFD成人50例受理案例,对其法医临床鉴定展开分析。结果:50例入选者中,鉴定伤残等级均值8.1级,伤残等级最轻为十级,最重等级为一级;经鉴定3例伤者可见均轻伤。鉴定伤病关系可见,伤者同等作用17例,外伤完全作用3例,外伤主要作用11例,外伤次要作用11例,0例外伤作用、轻微作用,未行伤病关系分析8例。结论:成人CSCIWFD者若有颈椎退行性改变时,应分析伤病关系,若有必要需鉴定外伤参与度。

  • 标签: 成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伤残程度 颈椎退行性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骨折脱位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骨折脱位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骨折脱位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骨折脱位急性损伤的MR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骨折脱位急性损伤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5~80岁,平均53岁)均在损伤后24小时内以西门子1.0TMR超导机行常规T2和T2加权磁共振成像。结果:骨折脱位急性损伤的MR影像主要表现为受损节段呈长T1低信号或等信号及长T2高信号,受损局部无明显受压或仅有轻微受压。结论:骨折脱位急性损伤的MR影像特征对早期确诊、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颈髓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作者: 夏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1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将60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行为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两组干预前V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情感指数、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及时消除患者焦虑、恐慌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序,保证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老年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