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结论为了尽量减少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现象,需要加强认识早起梅毒皮肤损害的程度以及各种表现特征。

  • 标签: 早期梅毒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本文就误诊的36例二期梅毒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皮肤科门诊从1998-01~2001-10诊治了在外院误诊为手足疣、玫瑰糠疹、副银屑病、银屑病、脓疱疮、环形红斑、扁平苔癣、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等36例早期梅毒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2~68岁,病程1周~3个月.头面额部脓疱及全身丘疹1例,腰部及外阴环形红斑1例,外阴生殖器及肛门红褐色荤样斑块3例,躯干及四肢银屑病样皮疹5例,全身副银屑病样皮疹3例,掌跖部暗红色鳞屑斑6例,掌跖红斑伴躯干玫瑰疹8例,躯干斑丘疹4例,生殖器溃疡5例.

  • 标签: 早期梅毒 误诊 血清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的特点,提高对梅毒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92,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传播途径以卖淫嫖娼及其他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9例(23.68%),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二期梅毒29例(76.31%),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斑疹样皮损为主.其中5例被误诊,误诊率为13.16%.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为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早期梅毒临床皮肤损害的认识,并对高危人群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早期 梅毒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市早期梅毒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析1998~2003年41例早期梅毒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已婚占75.6%多有不洁性生活史,文化程度低,中、小学占87.8%,易失访。结论提高人员素质及受教育程度,加强性病知识宣普,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减少发病的关键。已婚者易造成家庭内传染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早期梅毒 已婚 发病因素 性生活 性病知识 流行病学特点
  • 简介:病例:男性患儿,出生10分钟,第1胎,孕32+4周平产.出生时双手、足均可见水疱,右足底、左右手指均有溃破,无分泌物.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病房.

  • 标签: 治疗 病例报告 早期 胎传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梅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对哈尔滨口岸地区1999—2005年资料完整的125例早期梅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流行特点为:梅毒患者以50岁以内性活跃人群为主;以服务行业、无业人员为多;传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感染居多。无症状潜伏梅毒21例,占梅毒患者总数的16.80%,其主动就诊者较少,多为产前、术前、健康检查或性伴患梅毒时追查出来;一期梅毒硬下疳多为单发(70.96%),多发生在外生殖器上(87.09%),但生殖器以外部位也有发生;二期梅毒皮疹中扁平湿疣有明显增多趋势;一、二期梅毒同时存在占6.40%,应值得注意;苄星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首选药物,没有发现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结论]梅毒是一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改变复杂多变,必须准确掌握梅毒流行病及临床特点,及时发现病人,提高早期梅毒的诊断率,做到尽早发现,规范治疗,减少梅毒的传播。

  • 标签: 梅毒 早期 临床特征 口岸
  • 简介:目的:比较早期梅毒四种检测方法。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Ⅰ期梅毒的临床标本40例(同时取溃疡面渗出液及血液标本),分剐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四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并对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四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暗视野显微镜;TRUST;TPHA;PCR。后者与前三种方法比较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R技术在Ⅰ期梅毒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梅毒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Ⅰ期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方法
  • 简介:1994年12月,在对办理长居手续的境外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时发现一例传入性隐性梅毒。现将该例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某男性,已婚,蒙古国籍。1988至1992年任蒙古驻华使馆商务,1992年9月到秦皇岛某合资公司任销售部门经理,此期间一直有其妻伴随身边。1993年2月至9月曾到哈萨克斯坦为公司办理业务,在哈萨克斯坦8个月,前6个月与该公司董事长相伴

  • 标签: Early LATENT SYPHILIS Serum test RP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早期胎传梅毒。结果皮肤损害30例,早产儿16例,低体重儿18例,贫血24例,肝脾肿大22例,骨损害2例,鼻炎8例,新生儿肺炎8例。梅毒血清学检查TPPA阳性30例,RPR阳性28例。选用青霉素治疗,临床症状消失10例,好转1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发生吉海反应4例。结论典型皮肤损害可作为早期胎传梅毒诊断的主要依据;对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贫血应警惕胎传梅毒;治疗中可发生吉海反应应引起注意。

  • 标签: 胎传梅毒 临床表现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4个月零20d。主因躯干、四肢红斑,伴手掌、足跖脱屑20d余,于2013年3月27日就诊。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未进行过产前检查,夜间临产急诊入院,产后数小时即出院回家,产科未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等检测,新生儿评分满分。生后10d余出现鼻塞,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20d余前患儿臀部出现红斑,且逐渐增多,蔓延至背部、颈部,伴手掌、足跖脱屑。曾按“尿布皮炎”、“湿疹”、“念珠菌皮炎”等治疗均无好转。近1周臀部及腿部皮肤出现皲裂,爱哭闹,睡眠欠佳。患儿有一姐,5岁,体健。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皮肤病史,否认有外生殖器溃疡史及其他性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良好,精神状况佳,儿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部及颈背部、阴囊、臀部、双大腿弥漫浸润性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臀部及大腿皮肤潮红皲裂;双手掌、足跖潮红,脱屑明显(图1);口腔黏膜及舌面见灰白色假膜粘附,鼻腔未见异常,口角、肛周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口腔黏膜直接镜检念珠菌孢子和菌丝阳性,手掌、足跖、外阴、颈部真菌直接镜检阴性;RPR滴度为1∶64,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其母RPR滴度为1∶16,TPPA(+);父RPR、TPPA均(-)。经单独询问,生母有一婚外性伴,妊娠前及妊娠期均有无保护性非婚性行为,男性伴外院检查RPR滴度为1∶16,TPPA(+)。诊断:①早期先天性梅毒;②鹅口疮。治疗:给予患儿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d;氟康唑5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擦洗口腔,躯干、四肢局部外涂尿素软膏。患儿母亲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d。1个月后复诊,患儿皮损完全消退,鼻�

  • 标签: 梅毒 早期 先天性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6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儿是否足月分组。其中26例未足月患儿作为A组,40例足月患儿作为B组,均在明确诊断后接受青霉素治疗。经半年、一年、两年随访,对比两组患儿转阴率。结果半年后和一年后,两组患儿转阴率有显著差异(P<0.05)。2年后,两组患儿转阴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应结合母亲病史询问、实验室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采用青霉素治疗可以获得满意度临床疗效,一般在2岁后均能转阴。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先天性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情况,为先天性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4年住院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共39例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入选;②患儿母亲正规驱梅治疗5例、非正规驱梅治疗34例;③临床和体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肝损伤、血液系统损害、骨损害、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热、脾大;④患儿均予以青霉素治疗,未见青霉素不良反应;⑤症状体征消失的有11例、症状体征好转17例、无改善3例。结论先天性梅毒中以早期先天性梅毒最常见;早期先天性梅毒可以有皮肤黏膜、肝脏、血液系统、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损害等多器官损害;青霉素是先天性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早期先天性梅毒的预后值得关注。

  • 标签: 梅毒 先天性 临床特征 青霉素
  • 简介:<正>61malepatientsranginginagefrom20-47,withanaverageageof38wereselected.TheirTPPAwerepositive,withRPRtiterfrom1:8-1:128.Besides,theydidn’tsufferfromanyother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Allthepatientsweredividedrandomlyintotreatingandcontrolgroup.Thetreat-inggroupconsistedof31patients,15withpri-

  • 标签: 早期梅毒 临床观察 suffer TITER TREATING LATENT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联合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Syphilis 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在梅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收治87例梅毒患者,梅毒分期:I期34例,II期21例,III期15例,潜伏期17例。计算TPPA、RPR单独及联合诊断对不同时期梅毒诊断效能。结果 TPPA、RPR对梅毒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而联合检测对梅毒I期、II期、潜伏期及总检出率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联合RPR对梅毒早期诊断准确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梅毒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