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ICS)如ICU获得性虚弱、身体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并发症对ICU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明显,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早期活动作为改善PICS的有效措施也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国内外对于ICU患者早期活动相关的理论框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通过综述ICU患者早期活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患者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为开展ICU患者早期活动,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于2021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名从事共同决策研究的医疗及护理专家为函询专家,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0.393(P均<0.01)。最终形成包括3个阶段(准备阶段、决策与执行阶段、评价阶段)、12个基本步骤和65条具体内容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能够为提高ICU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 早期活动 共同决策 方案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监测治疗仪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普及以及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重症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关注到早期活动对患者后续康复的重要性。在安全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一项有效策略。目前,国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重症患者的早期活动并没有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早期活动的安全性、早期活动患者的获益、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等方面,总结重症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早期活动的正确认识,推进患者早期个体化活动的开展。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病人医疗 护理研究 早期 运动活动 干预 康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早期活动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OVID、CINAHL、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对进行早期活动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提炼出37个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早期活动必要性感知及获益、早期活动阻碍因素、对支持系统的渴求。结论早期活动在ICU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中面临着许多障碍,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ICU患者早期活动方案,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 早期活动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离床活动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术后1 w进行被动式行走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早期离床活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术后最早离床活动时间、离床舒适度、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最早离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离床活动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SF-3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3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有保障,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意义明显,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治疗费用。

  • 标签: 食管癌 早期离床活动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常见治疗方式,而早期活动能够促进危重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综述了CRRT患者早期活动的意义、影响因素、实施现状等内容,以期为国内CRRT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综述 危重症患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收的妇科手术患者3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完成早期下床活动将其分为完成组(227例)和未完成组(14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妇科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麻醉等级、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疲乏、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指导与完成早期下床活动有关(P<0.05);术后疼痛、术后疲乏是完成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24 h),早期拔除导尿管、下床活动指导是完成早期下床活动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后疼痛、术后疲乏是完成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早期拔除导尿管(<24h)、下床活动指导是完成早期下床活动的保护因素,在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中,应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 标签: 妇科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化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活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住院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每日主观判断患者活动能力并进行常规活动;观察组根据影响ICU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活动的因素对ICU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A、B、C、D层级划分,并制定相应层级的活动方案,通过每日评估患者所属的层级,进而采取相应的活动方案进行活动。应用巴氏指数评分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以判断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出科时的血氧饱和度、ICU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科时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科时的Barthel指数得分与入科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科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层级化管理进一步提升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层级化管理 重症肺炎 平均住院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早期活动训练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09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6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13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活动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量化早期活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活动量、肩关节活动度、活动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活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2周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后伸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2周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活动训练可增加乳腺癌患者活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 早期下床 活动量化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风险较高,早期活动是预防ICU-AW的重要措施。本文就ICU CRRT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早期活动的概念与意义、影响因素、安全性及实施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ICU CRRT患者早期活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经逐渐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但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实践情况并不乐观,临床上也尚缺乏科学、具体、规范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方案。本文从下床活动前的评估、下床活动的具体方法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3个方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康复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下床 评估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在心脏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手术后入住ICU的患者200例,将2019年1—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9年5—8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转出ICU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为(25.93±2.42) h、首次排气时间为(28.44±1.62) h、入住ICU时间为(38.63±4.91) h,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932、78.464、32.702;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ICU前,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57.58±1.15)分,对照组为(49.3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0,P<0.01)。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有利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早期康复,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脏外科手术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法选取2018年1—5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自制调查表调查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依据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分为早期下床活动组与未早期下床活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居住地、婚姻状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疾病种类、携带监护仪、绷带拆除、疼痛、负性情绪、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中,120例(54.55%)患者术后未执行早期下床活动,100例(45.45%)患者执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携带监护仪、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不理想,急诊手术、未拆绷带、留置尿管、存在肌力问题、有引流管、发生头晕与呕吐为影响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可针对危险因素予以合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改善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加速康复外科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新鲜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部位四肢及骨盆、髋臼新鲜骨折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ERA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信息和手术信息。记录患者术后当天或第1天下地活动情况,根据是否下地活动将患者分为早期下地活动组和非早期下地活动组。统计分析患者是否早期下地活动与患者基本特征、ERA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手术相关信息等20个相关因素的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06例患者,其中上肢骨折96例,下肢骨折203例,髋臼骨折5例,骨盆骨折2例。150例患者术后当天或第1天即下地活动早期下地活动组,156例患者未能早期下地活动为非早期下地活动组。两组患者在骨折部位、术前1 d夜间及当天口服含糖饮品、留置尿管、术中输液量以及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因素与术后早期活动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部位和术中输液量是影响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约50%单部位新鲜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骨折部位和术中输液量是术后早期下地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早日下床活动 骨折 危险因素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形成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规范,提高护士证据知晓率和临床操作规范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最终纳入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和2篇指南。根据证据临床转化模式的标准程序和行动促进框架(innovation-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verice,i-PARIHS),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制定可获得的解决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股动脉心脏射频消融术的180例患者及39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循证实践。结果形成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活动指导的标准化流程和评估记录表,更新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护理规范。2轮证据应用后护士对各审查指标的知晓率和执行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轮证据应用后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排尿困难和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循证项目的开展,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股动脉 射频消融 早期活动 循证护理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主、被动活动对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早期主动活动(early active motion,EAM)和早期被动活动(early passive motion,EPM)方案进行干预,16周后评估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握力(比)、捏力(比)、Strickland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测量患指TAM,EAM组为(215.48±22.75)°,EPM组为(191.00±33.15)°,P<0.01;EAM组的握力比为(78.33±19.63)%,显著优于EPM组(60.89±24.71)%,P<0.05;EAM组Strickland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于EPM组的优良率76.1%,P<0.05。两组的捏力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被动运动相比,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可获得更好的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 标签: 腱损伤 康复 早期主动活动 屈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的就餐情况、饮食结构和体力活动现状。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北京某妇儿医院产检的408名孕早期妇女,分别采用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FQ)及丹麦体力活动量表调查饮食及体力活动状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8名孕早期妇女的孕周及孕前BMI分别为(9.77±1.95)周和(22.80±3.91)kg/m2,120名(30.9%)的孕妇属于孕前超重/肥胖;136名(33.3%)的孕妇的空腹血糖>4.6 mmol/L;全天各种食物消耗量(包括谷薯类、畜禽肉类等)均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孕妇的膳食结构主要有5种类型,累计解释总体方差的50.889%,其中最主要的结构以畜禽肉类、谷类、奶类及奶制品、薯类为主,以蔬菜、油炸烧烤糕点类食物、水产品为辅,可以累积解释方差20.121%。孕妇从事静息型和轻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分别占全天时间、能量消耗的87.50%(21/24)和81.50%(27.00/33.13),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分别占全天时间、能量消耗的7.29%(1.75/24)和18.50%(6.13/33.13),其中E级(日常清洁工作)占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的57.14%(1.00/1.75)和48.93%(3.00/6.13),H级(有氧运动)无人从事。结论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中,孕前超重/肥胖的妇女较多,且部分孕妇空腹血糖较高;部分孕妇外出就餐多,且孕妇在孕早期整体食物消耗量较少的情况下,饮食结构中畜禽肉类、油脂类、甜食、薯类摄入较多,导致糖分、脂肪摄入较多;同时,孕早期妇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应尽早开展饮食运动指导,控制体重增长。

  • 标签: 孕妇 孕早期 饮食 体力活动
  • 作者: 董凡 果迪 张婷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5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全科医学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心内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门诊治疗室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PCI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PCI术后早期和晚期下床活动的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1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1 4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在出血[OR=1.19,95%CI(0.59,2.41),P=0.63]、血肿[OR=0.87,95%CI(0.48,1.56),P=0.63]、假性动脉瘤[OR=1.48,95%CI(0.27,8.13),P=0.65]、排尿困难或尿潴留[OR=0.68,95%CI(0.15,3.09),P=0.6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在背痛[OR=0.35,95%CI(0.24,0.5),P<0.000 01]、膀胱导尿[OR=0.18,95%CI(0.05,0.65),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后早期下床不会增加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的风险,但可增进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排尿,降低背痛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早期下床活动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