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几种起源说1907年6月1日,在日本东京“本乡座”戏馆里,一批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继《茶花女》片断之后,第一次演出了他们自编的大型话剧《黑奴吁天录》。这件事的影响是那样出人意外,以致于当这些二十来岁的青年大都还沉浸在初上舞台的兴奋喜悦之中的时候,日本戏剧界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东京报纸纷纷刊登著名演员和剧评家的文章,盛赞这次演剧“象征着邻国艺坛将来无限之进步”,足以“担当改良清国戏剧界的先导”……。春柳的这次演剧确实掀开了中国话剧史上很有光彩的一页,它以饱满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思想内容和严谨整齐的艺术特色,对国内的话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早期话剧(文明戏)的开端。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许多论者虽然承认早期话剧与“五四”以后形成的现代话剧在性质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区别,但在起源问题上,却异口同声地说:两者都是外来形式。

  • 标签: 早期话剧 文明戏 中国话剧 春柳社 日本新派剧 戏曲形式
  • 简介:中国知识界身份意识嫂变内在地决定了中国话剧的现代发生,而这种身份意识的嬗变。则不能不说与对西方这个文化”他者”的认识密切相关。受身份建构过程中的使命感和危机感的影响,这批剧作家在戏剧的内容构建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工具导向.在戏剧的题材选择上。倾向于政治性.戏剧改革过程中很多话剧人出现了反传统的激进现象,作为有别于传统观念和戏剧的差异化表征实践,中国的早期戏剧家表现出对西方个体主义的积极认同。却使他们与本土民众的思想认识呈现为某种离散形态。

  • 标签: 中国 话剧 剧作家 身份意识
  • 简介:对于已经形成了高度程式化体系的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来说,话剧是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话剧在中国产生的背景是晚清中国改革现实的时代要求和西方文化的启发与刺激;从戏剧艺术本体发展的角度看,是中国戏剧文化在新的价值观念引导下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变化的结果,也就是中国戏剧开始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虽然由于缺乏自觉的表演观念和系统的表演技巧,早期话剧有定型刻板、造作过火的演技倾向,但毕竟取得了一定成绩,而且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这些不同风格的演技,既有对西方写实演技的追求,也有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传统的吸收,虽未形成真正的现代演剧体系,更不是自觉的民族化,但其自发的对适合现代中国社会及观众的新表演艺术的探索,却对中国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标签: 早期话剧 表演 观念 实践
  • 简介:中国早期现代派话剧在接受西方影响时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很难从流派上加以划分,而从情感表现内容上即文学母题上,则易于划分。本文以母题选择为标准,把现代派戏剧划分为美的梦幻、生的迷途、死的诱惑和爱的绝望四种类型,并以作品试加分析。

  • 标签: 话剧史 现代派 母题选择
  • 简介:处在“文明戏”阶段的早期话剧多属商业演出。由于缺乏固定的剧本,基本上是使用“幕表制”。1907—1917年,文人编剧的崛起,为话剧文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们初步掌握了话剧的编剧方法,逐渐建立起台词和对话承载戏剧冲突的舞台运行机制,为话剧文体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早期话剧 文人剧本创作 文体
  • 简介:近代以来的中日文学交流,在话剧领域可能最为引人注目。我国较早的一个有影响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成立于日本;早期话剧著名活动家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都在日本接受艺术启蒙,开始从事戏剧活动;而象任天知、徐半梅、郑正秋等早期话剧的代表性人物和“中兴大将”,也都受到了很深的日

  • 标签: 中国话剧 日本新派剧 早期话剧 任天知 春柳社 欧阳予倩
  • 简介:话剧从日本传到中国,“文明戏”在商业演出中,由于缺乏固定的剧本,基本上是使用“幕表制”。1907——1917年,文人编剧的崛起,为话剧文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们初步掌握了话剧的编剧方法,逐渐建立起台词和对话承栽戏剧冲突的舞台运行机制,为话剧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早期话剧 文人编剧 “文明戏”
  • 简介:袁国兴教授提起的“新潮演剧”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概念。在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对清末民初这段时期戏剧的研究是很少的,8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出现了许多专论和专著。起初,他们使用的术语(概念)是“早期话剧”。例如,陈骏涛“中国早期话剧的历史评价”(《文艺论丛》1980年10月)、丁罗男“论我国早期话剧的形成”(《戏剧艺术》1981年第3期)、王卫民“我国早期话剧的来源、

  • 标签: 早期话剧 日本学者 演剧 文明戏 《戏剧艺术》 80年代
  • 简介:我院青年学者宋剑华的《困惑——求索——论曹禺早期话剧创作》一书,于近期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文艺理论家、海南师范学院院长蓝田玉教授题写书名,著名现代文学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田本相教授作序。书前还附有作者与曹禺先生的合影。该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角度,全面评析曹禺四大代表作品的

  • 标签: 话剧创作 田本相 文学史家 海南师范学院 基督教文化 北京广播学院
  • 简介:在文化交流和文化接受的过程中。由于“接受屏幕”的不同.经常发生文化误读现象,“话剧”这一称谓正是中国对于不同于自身戏剧特征的西方戏剧艺术的误读。从文化交流和文化接受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早期话剧在对西方戏剧的接受中产生的种种误读现象,从而把握早期话剧的某些特征。

  • 标签: 文化交流 文化接受 误读 接受屏幕 刻意模仿 话剧
  • 简介: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人们的问题,学习用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

  • 标签:
  • 简介:《偷心》二十世纪末最为出色的剧作之一为自己的举动沮丧,在选择后后悔,游戏,并赐予自己巨大的痛苦钟情和背叛在灵魂的原野燃烧,却终将被自己化为灰烬……你相信爱情?却无法逃脱背叛!爱使你目眩,也给你巨大的伤痛,真心,如何处置?

  • 标签:
  • 简介:《战场》取材自印度著名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最后一章,以及彼得布鲁克三十多年前的9小时史诗巨作《摩诃婆罗多》,该剧2015年9月在法国巴黎首演。《摩诃婆罗多》主要讲述俱卢家族两兄弟持国和般度的后代为争夺王位进行的战斗,最终导致俱卢之野大战。彼得布鲁克的《战场》则转而将视角放在最后一场战役结束后,般度的长子登上王位所发生的故事。

  • 标签: 战场 《摩诃婆罗多》 话剧 法国巴黎 史诗 彼得
  • 简介:序幕【这是一个虚拟的五四运动场景,人员主体构成为学生,但也有工人、农民、市民、职员掺杂内中。舞蹈形体与组合的基调是凌乱、愤怒、抗议、演讲……如同怒火在燃烧。【严复神色迷茫、惶惑上场。他在舞动的人群中穿行着,迷惘、手足无措。中年贾吴官脚步踉跄上场,在人群中慌乱四顾。他与烟雾中的严复后背相撞,二人回身对视,惊愕不解。

  • 标签: 严复 话剧 五四运动 主体构成 手足无措 人群
  • 简介:或许长久以来,戏剧界切中肯綮的评论缺席已久,或许在这个时代里,振聋发聩的姿态其实更容易归于流俗……或许,就像老本说的“每个时代终会过去,那让它在我们的努力中过去吧,去迎接下一个更繁茂的艺术创作的春天。”

  • 标签: 上海 话剧演出 话剧评论 网络论坛
  • 简介: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赢得了剧场里所有人的掌声,也注定让上海今年的教师节与以往都不同。来自全市各中小学、高校的教师齐聚上海师大霞棐剧院,观看由师大师生共同创作完成、向一代教育宗师致敬的原创话剧《师说》。并非所有人都知晓廖世承是谁,《师说》从历史中挖掘出了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园地的垦荒者。他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建了中国现代教育"六三三"学制,开创了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同时也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奠基人。

  • 标签: 《师说》 话剧 原创 中国现代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