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的前缘,是滇、川、藏三省(区)毗邻交界地,也属于“藏彝民族走廊”的最南端。历来不仅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也是滇藏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早在唐代这里就存在一条“茶马古道”。清初,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现了滇藏民族关系的新发展。特别是围绕政教关系,使这一地区进一步成为诸种民族、教派、集团等方面相互抗衡、密切交汇的场所。本文根据藏汉文文献档案资料及实地调查材料就明末清初滇藏政教关系及其历史影响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木氏土司 云南藏区 政教关系 中甸 和硕特部 丽江
  • 简介:清初,江西大量移民湖南,对湖南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移民本身的量与质可见,人与环境及文化风气的差异是形成移民区域特色的两个内在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明至清初 江西移民湖南 地方志 家谱
  • 简介:“大道简,有权不可任性”,这是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颇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此语一出,引得满堂代表委员的掌声;百姓闻之,也觉得畅快舒坦。克强总理的这一表述可谓,因为它用一则流行语构架出政府职能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权力究竞为谁服务?这个问题值得各级领导干部深思考量。

  • 标签: 权力 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 政府职能 领导干部 李克强
  • 简介: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小说中,作者的兴趣点不在殿试本身的流程,而是在名义上的考官——皇帝身上,这与始终纠葛在明代科举以及科举中人意识中的“科举”与“察举”两种选士方式有极大的关联。基于对现实科举的不满,小说中的“察举”成为士人在科举失意时的另一种寄托,而与“殿试”是科举的最高层次相同,天子御试也是这一寄托的最高理想。前代的优越制度,再加上前代的圣明之君,两者的叠加共同构成了小说作者对于“察举”的完美想象。此外,在小说中还大量存在由官员实现的察举,这可以视为迫于现实对科举理想的改造。更大的改造在于,在官员所进行的察举中,用来判断士人才能高下的却是科举考试中的“举业”。小说作者理想中的“察举”,并不是前代圣明之世完美体制的复古,而只是程序更为繁复,但结果却对士人个体更为有利的“科举”。

  • 标签: 察举 科举 文学想象 通俗小说
  • 简介:元代江南政策的主体为“安业力农”“重商”和“重市舶”,四等人压迫和诸色户计制的嫁接推衍,则是其局部。忽必烈等实行南北异制,维持和保护了江南“富民”农商经济且有所繁荣发展。前期卫所军户、“均工夫”配户、里甲“画地为牢”、移民徙富和抑商海禁等政策,起步和重点实施于江南且触动极大,几乎倒退单纯自然经济状态。

  • 标签: 明前期 江南 政策 经济状态 “富民” 忽必烈
  • 简介:苍雪是明末清初著名诗僧,吴梅村、王士祯对他的诗作均有评.本文在略述其生平的基础上,以期对其诗歌和在清初吴中诗坛的影响作一准确的评价.

  • 标签: 苍雪 诗僧 禅境诗 兴亡诗 吴梅村
  • 简介:清初是满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伴随清王朝在全中国统治地位的确立,满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清初,前几朝皇帝对传教士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在不同层面认同和接纳了以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的西方文化,使满族文化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注入了西方文化.然而,因封建统治需要,西方文化毕竟不可能取代理学和八股文的显学地位,也不可能是一种文化的整合.

  • 标签: 明末清初时期 西方文化 满族文化 传教士 柯许技术 理学
  • 简介:自1612年起,后金统治者通过联姻、和亲的方式与蒙古诸部建立同盟关系.以满洲入关为分界线,早期满蒙联姻主要分为1612年-1643年、1644年-1689年两个时期.满蒙联姻与满洲、蒙古、廷间的战与和有着密切关系,而满蒙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平等交往、联盟、统一军令、建立盟旗制度等过程.

  • 标签: 后金 清初 蒙古 满蒙联姻
  • 简介:清初1931年日军悍然占领我国东北为止,该地区沿海的港口兴衰交替,经历了沿海贸易和航运中心不断迁移的过程。港口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地理条件、国内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军事侵略及殖民活动是影响这一时期东北沿海港口贸易格局形成及变迁的几大主要因素。

  • 标签: 中国东北 海港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地理条件 国内政策 帝国主义侵略
  • 作者: 刘莹莹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明末清初之际,大约七八十年间,极度繁荣。才子佳人小说常取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春柳莺》、《孝义雪月梅传》等。才子佳人小说篇幅约在十六回到十九回左右,约十万字左右,与中篇小说相当。才子佳人小说在情节上有较为固定的叙事情节模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才子小说数量繁多,常见的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梦中缘》、《铁花仙史》、《春柳莺》、《雪月梅》、《飞花咏》、《赛红丝》、《定情人》、《吴江雪》、《画图缘》《快心编》、《两交婚》、《柳氏传》、《娇红记》等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初滇南诗僧苍雪诗歌诸体兼备,其作品主要存于后人收集整理的《南来堂诗集》中。其中释子特殊身份对其影响所产生的“闲居”日常、抒写山林田园主题,散逸着“朴素自然,清新简约”“亲切近人,冲淡平和”的近体诗,其意象的清奇、诗眼凝练以及诗歌内容平实的艺术特色,是僧诗中的上乘之作,对“山水诗”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 标签: 诗僧苍雪《南来堂诗集》 僧诗 主题 意象 山水诗
  • 简介:清初部院内部结构经历了由正副理事官体制向司官制的过渡。关外时代的正副理事官体制以旗授官,而非以司分职,入关后一度与汉官系统的司官制并存,满官藉助品秩的优势实现对汉官的全面监临与掌控。顺治八年前后,清廷开始尝试理事官的分司,但各部落实的程度与范围均不尽相同,新旧制度由此交互。顺治十五年划一满汉官制,满洲旧制全面向明制靠拢。康熙初年制度复旧,部院权力结构上实际恢复了理事官体制的精神。圣祖亲政后,缩减旗分缺,建立折衷的满缺司官调拨制。由于官书编纂时的“追改”,这一过程晦暗不清,本文利用清初满汉文档案与题名文献,尝试厘清部院司官制确立的曲折过程,为理解“清承制”的复杂性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

  • 标签: 清初部院 司官 理事官 清承明制
  • 简介:清前期,随着海外关系的变化,史学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前期,皇朝海外关系是建立在“宜威柔远”政治目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关系因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达到高潮,史学则因此出理了几部反映这种海外关系特点的著作。晚,倭患问题与私人禁进行海外商贸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经权稀利弊,皇朝开始改变初期的海禁政策,私人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东来,与中国开始发生直接的接触,随着传教士“精神狩措”的开始,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展开。这些海外关系的特点,都在史学中得到体现.清前期是海外关系大倒退的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堰息.史学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 标签: 明朝 清朝前期 海外关系 史学发展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正>清朝是以满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入关后,为了巩固政权,镇压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南明政权和各地的抗清力量,完成一统全国的大业,在京畿一带大规模地圈占土地,安置源源入关的东来诸王、勋臣和八旗兵丁人等,继续保持入关前满族贵族的经济特权和解决八旗兵丁的粮饷。圈地范围先是京畿三百里内,后来不断扩大,“三百里内不足,则远及五百里”。直隶九府,除最南端的广平、大名二府外,其余七府七十余州县均被圈占,随着八旗驻防,又远及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内州县。圈地从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开始,到康熙初持续了二十余年。

  • 标签: 八旗兵丁 八旗驻防 南明政权 满族 巩固政权 山西
  • 简介: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清诗总集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辑录原书的序跋及凡例等有关文字,为读者了解、研究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所录原书序跋存在不少遗漏。兹继陆林、朱则杰两位先生之后,再为之补阙。

  • 标签: 清诗 总集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 序跋 补阙
  • 简介:被字句一直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对观念被动句这一普遍的句法现象,至今尚无专门论述.本文以《清初档案》为对象,考察了近两百个观念被动句.结果表明,清初的观念被动句可以分为三类:N1+VP;N1+VP+N2;N1+N(主事者)+V+N2.本文还将观念被动句跟被字句和把字句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句式转换关系.

  • 标签: 《清初档案》 观念被动句 被字句 句式转换
  • 简介: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大家,金圣叹的生平事迹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本文利用方志、家谱、笔记、别集等珍稀史料,对金圣叹清初事迹给予详实的考论,涉及其交游、思想、诗文创作、文学评点等多方面,并介绍其佚文佚诗多首。

  • 标签: 金圣叹 事迹编年 史实考证 文学评点
  • 简介: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人们最容易贪凉饮冷耗伤阳气的时候。“三伏贴”有助于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和减少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复发。尽管穴位贴敷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但最早详细记载“三伏贴”的人是清代医家张璐。

  • 标签: 张璐 阳气不足 三伏天 穴位贴敷 清代医家
  • 简介:繁盛于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种较具文人特色的题材类型。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这一类作品一般会选取学富五车、儒雅风流的才子作为主人公,同时引入游学、应举等涉及地域流动的情节,对才子游寓他乡的大致过程进行连续而系统的描述。考察这些描述可以发现,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走出乡里、出游天下的才子在漫游动力与目的、所历行程以及所观所见等方面具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上述创作倾向的形成既与晚明时期的小品创作遥相呼应,又受到晚相应社会风气的间接影响,同时亦与部分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前朝情结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所描述的游学、应举情节与本朝关联不大,它们实则是适时文人托稗官之俗笔而展开的对晚社会情境的一种回顾与追忆。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晚明 科举 游历
  • 简介:个性主义是近代人道主义的核心.在我国,个性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是五四初期在西方近代哲学、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才形成的,外来思想在这里表现出明显的作用.然而,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一些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观念并不是在五四甚至也不是在近代才产生的.它从明代中叶以后,就开始在与我们本土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群体主义的冲突、对立中孕育、生长.它的最基本的内涵,与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个体自觉意识相同,都是要求个性的自由.因此,可以说晚以来孕育、生长的个性主义思想观念,是五四个性主义思潮的"内因",因而也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很可宝贵的思想资源.

  • 标签: 中国 文学 个性主义 人道主义 文化形态 文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