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老年女性,65岁,持续性背部钝痛和腿痛四年余。三个月前行腰椎减压术,但术后仍有疼痛。查体无神经系统受损征象。患者正在接受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的治疗,无法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曾口服扑热息痛、可待因、曲马多和阿米替林镇痛,无明显效果。予巴林试用,如果出现头晕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需继续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巴林作用于神经系统电压门控钙通道,可减少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包括神经性疼痛、广泛性焦虑症、癫痫等的治疗。在皮肤科,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结节性痒疹、尿毒症性瘙痒、神经相关瘙痒、精神相关瘙痒等也有治疗作用。

  • 标签: GABA拮抗剂 治疗 瘙痒症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皮肤疾病 普瑞巴林
  • 简介:摘要基于荟萃分析现有的临床研究,巴林在慢性疼痛如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枢性神经痛和纤维肌痛的疗效已被证实。巴林能减少术后第一天阿片类药物用量及阿片类药物副反应,对减轻术后疼痛则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如视物模糊、嗜睡、头晕、头痛发生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目前巴林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优势仅限于腹腔镜手术,妇科手术、门诊手术等疼痛不是十分剧烈的手术。

  • 标签: 急性围手术期疼痛 慢性疼痛综合征 普瑞巴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癫痫发作药物巴林单药治疗对匹罗卡品诱发的大鼠颞叶癫痫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12只成年SD大鼠(雄雌各半)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慢性颞叶癫痫模型后,按照性别匹配原则分为模型组和巴林组,每组6只,雄雌各半。另取6只SD大鼠(雄雌各半)作为对照组。给大鼠安置颅骨电极,休息1周后开始视频与神经电生理监测。巴林组大鼠腹腔注射50 mg/kg巴林,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5 min后开始记录各组大鼠的脑电图及肌电图。记录时间为10∶00~17∶00 ,连续记录2 d。观察各组癫痫发作次数、脑电图与肌电图变化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和Games-Howell检验。结果(1)巴林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0.0(0.0,1.0)次]显著低于模型组[2.5(1.0,4.8)次](Z=-3.0,P<0.05)。(2)脑电图记录7 h内大鼠睡眠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模型组和巴林组三组大鼠的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期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持续时间、SWS总时间、REM总时间和总睡眠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4.1,13.0,7.8,4.4,9.3,均P<0.05)。巴林组[(66.3±18.0)次]和对照组[87.8±14.1)次]大鼠的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均低于模型组[(106.7±20.8)次](均P<0.05)。巴林组大鼠的SWS期持续时间[(11.2±4.0)min]显著高于模型组[(5.9±1.8)min](P<0.05),模型组大鼠的SWS期持续时间则低于对照组[(7.7±1.2)min](P<0.05)。模型组大鼠REM期持续时间[(1.9±0.4)min]少于对照组REM期持续时间[(2.5±0.4)min](P<0.05),巴林组大鼠的REM期持续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测的7 h内,巴林组大鼠SWS总时间[(296.5±37.1)min]、总睡眠时间[(338.4±33.3)min]均高于模型组[SWS总时间(258.1±38.4)min,总睡眠时间(288.9±41.0)min](均P<0.05)。模型组大鼠REM总时间[(30.4±11.1)min]、总睡眠时间[(288.9±41.0)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REM总时间(50.2±8.5)min,总睡眠时间(339.0±19.6)min](P<0.05)。结论巴林单独使用可减少癫痫发作,同时改变癫痫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在减少睡眠-觉醒各期转换次数,延长SWS期持续时间,增加睡眠持续性,增加SWS和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颞叶癫痫 普瑞巴林 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 脑电图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32例,观察组给予巴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片治疗。结果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VAS、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09%、对照组为31.25%(P<0.05)。结论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止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脑卒中 中枢性疼痛 普瑞巴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巴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给予吗啡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巴林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比参照组总有效率82.05%高,两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巴林治疗,能够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疗效 神经病理性疼痛 安全性 普瑞巴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巴林快速缓解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研究,从2016年4月筛选患者,截止2016年10月,共入选GAD患者114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n=57)给予舍曲林,观察组(n=57)联合巴林治疗,持续2周,对比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减分率。结果治疗后,组内对比两组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肯定,可快速缓解焦虑症状。

  • 标签: 广泛性焦虑障碍 普瑞巴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林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巴林胶囊,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可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反应适当增加药量,以无不良反应为准。在观察期间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大剂量B族维生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疼痛,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坐骨神经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治疗组84.1%高于对照组52.6%,(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6.7%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巴林结合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坐骨神经痛普瑞巴林卡马西平
  • 简介:目的探讨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66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巴林胶囊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33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意义(P>0.05),但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普瑞巴林 卒中 丘脑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林胶囊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引起的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治疗前VAS评分4-7分),治疗组给予巴林胶囊1日150mg,于早上口服,对照组1(加巴喷丁)给予加巴喷丁胶囊150mg,早、中、晚三次口服,对照组2(卡马西平)给予卡马西平缓稀片200mg,早晚两次口服,三组治疗均持续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后神经疼痛的缓解程度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1(加巴喷丁)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7例;对照组2(卡马西平)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0例。结论在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引起的神经痛方面,巴林胶囊临床疗效显著,其次是加巴喷丁胶囊,再者就是卡马西平缓释片。

  • 标签: 普瑞巴林胶囊 加巴喷丁胶囊 卡马西平缓释片 脊髓损伤后神经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实施巴林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接收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挑选68例,随机抽样分成两组加巴喷丁疗法对照组,共34例;巴林疗法观察组,共34例,统计疾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疾病好转者32例,好转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好转率的73.5%,P<0.05,有区别。结论给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巴林疗法效果突出,能减轻患者疼痛度,增强疾病疗效,值得学习。

  • 标签: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巴林治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4年2月—2014年8月来院门诊就诊的随机选取神经痛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巴林,分别在治疗14天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在治疗后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对神经痛的缓解优于对照组(p=0.0024),观察组的止痛时间短于对照组(p=0.04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使用巴林治疗神经痛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普瑞巴林 神经妥乐平 神经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巴林和卡马西林两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最佳治疗药物。方法对我科接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巴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二者疗后一个月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为Ⅰ级14例(35%)、Ⅱ级20例(50%)、Ⅲ级6例(15%),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Ⅰ级10例(25%)、Ⅱ级16例(40%)、Ⅲ级14例(3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和65%;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1例嗜睡。对照组中2例出现头晕以及嗜睡,1例出现呕心,肠胃不适。结论巴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虽有不良反应,但出现概率较低,不良反应的程度也较弱,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普瑞巴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吗啡配合巴林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94例,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A组的49例患者均采用吗啡配合巴林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的45例患者仅仅使用吗啡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4d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所用吗啡的量、镇痛效果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①A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所用吗啡的量明显低于B组患者,其差距较为显著,即P<0.05;②A组患者镇痛的总有效率为95.92%与B组患者的82.22%相比较高,其差距较为显著,即P<0.05;③A组并发症发病率与B组相比差距较小,即P>0.05。结论吗啡配合巴林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有效减少吗啡的使用量,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减少治疗风险,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吗啡 普瑞巴林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口服巴林75mg,每日2次。B组为口服巴林联合神经阻滞组,疗程均为一月。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度,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单药与联合治疗组均有效,而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好。

  • 标签: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1例51岁男性患者因鼻咽癌放、化疗后副鼻窦炎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给予氨酚羟考酮(每片含盐酸羟考酮5 mg,对乙酰氨基酚325 mg)1片口服、3次/d。因镇痛效果不佳,加用巴林75 mg口服、2次/d。期间患者家属曾自行为其加服盐酸羟考酮10 mg口服、1次/d,共用2 d。加用巴林2 d后,患者突发谵妄、烦躁、四肢不自主抽搐、认知障碍、定向障碍等精神异常。停用上述镇痛药物,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3 d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无明显谵妄,辨别力及定向力恢复正常,停用右美托咪定。患者精神失常的出现及消退与联用镇痛药物有明显时间相关性,结合以往文献,考虑该例患者精神失常为羟考酮与巴林相互作用所致。

  • 标签: 羟考酮 普瑞巴林 认知障碍 精神障碍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7例,分成治疗组41例,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电针联合巴林口服和单独巴林口服,疗程2周,记录患者的药物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2%、47.2%。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晕、嗜睡,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电针联合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

  • 标签: 神经痛 电针 普瑞巴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枕神经痛疾病干预中乙哌立松+巴林治疗的价值。方法:择定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74例早期枕神经痛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7),其中对照组采用巴林治疗,观察组采用乙哌立松+巴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结果:术后24h、48h和72h疼痛水平比术后12h低(P<0.05),观察组疼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枕神经痛疾病治疗中利用乙哌立松+巴林具有显著的价值,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促进疾病改善,临床利用价值。

  • 标签: 乙哌立松 普瑞巴林 早期枕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5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应用巴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4天、治疗28天的现时疼痛强度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普瑞巴林 神经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巴林和加巴喷丁添加治疗成人部分难治性癫痫在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纳入在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147例患者,本研究采用双药对照性研究,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巴林组和加巴喷丁组。本研究包括6周的基线期和18周的治疗期。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使用统一的癫痫日记记录癫痫的情况。主要的观察指标为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率。结果共147名患者参加研究,最终138名患者完成全部过程,其中巴林组n=70,加巴喷丁组n=68。巴林组的癫痫频率变化的中位数和均数分别为-50.65和-44.7(SD=44.3),加巴喷丁组为-41.43和-38.28(SD=56.6),巴林组在疗效上优于加巴喷丁组。Hodges-Lehman检验提示两组中位数的差异性为-24.3;(95%CI-38.1,-8.2;p<0.05),28天无癫痫发作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巴林和加巴喷丁添加治疗成人部分难治性癫痫,巴林较加巴喷丁能更显著的减少癫痫频率的发作,两者的安全性相似。

  • 标签: 部分难治性癫痫,普瑞巴林,加巴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