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暴发心肌炎组(n=13)及普通心肌炎组(n=54),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表现等,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暴发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暴发心肌炎组7例死亡,其中4例入院后24 h内死亡,普通心肌炎组无死亡病例。(2)暴发心肌炎组面色发绀、腹胀、抽搐、肢端发凉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3)暴发心肌炎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暴发心肌炎组心电图QRS波时程较普通心肌炎组延长[118(82,127)ms比62(62,12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心肌炎组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5)暴发心肌炎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左心室扩大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92.3%(12/13)比18.5%(10/54),84.6%(11/13)比9.3%(5/54),76.9%(10/13)比13.0%(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心肌炎组胸部X线检查发现心影扩大、肺瘀血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OR=19.015,95%CI 1.456~248.348,P=0.025)、LVFS降低(OR=18.691,95%CI 2.062~169.453,P=0.009)、QRS波时程延长(OR=1.040,95%CI 1.001~1.082,P=0.046)是发生暴发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暴发心肌炎早期病死率高,LVEF降低、LVFS降低、QRS波时程延长是儿童发生暴发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 QRS波时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Child-Pugh评分和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肝硬化情况等术前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中血流阻断情况等术中指标以及术后病理学结果等术后指标。对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89例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13例,年龄(54.0±11.3)岁。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和肝硬化为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相关风险因素。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5.0%(18/72)、70.6%(1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和无肝硬化患者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0.0%(20/40)、20.4%(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OR=5.698,95%CI:1.694~19.163)、肝硬化(OR=3.074,95%CI:1.147~8.240)为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Child-Pugh分级和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功能衰竭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暴发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1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心肌炎组(13例)和非暴发心肌炎组(58例)。对两组患者入院时首发临床症状、血清生化学检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暴发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较非暴发心肌炎组,暴发心肌炎组患者就诊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收缩功能减低、心肌肥厚、室壁运动障碍的比例均明显升高,且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T波倒置的导联数量明显增多,Ⅱ导联QRS波振幅降低,PR间期、QRS波群时间和QTc间期均明显延长,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明显增多(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PR间期、QRS波群时间、NLR是暴发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 结论暴发心肌炎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心功能差,PR间期、QRS波群时间、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成年人 心电描记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在中国武汉快速传播,NCP的主要传播途径和诊疗措施已成为中国和世界各级卫生组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感染方式、传播途径和生物行为无疑是切断疫情扩散和医务人员防控的关键。2020年2月Lancet曾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通过1个个例以结膜炎首发的NCP患者回顾,提出不容忽视2019-nCoV通过眼表进行传播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目前尚缺乏NCP患者临床观察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证据,因此NCP病原体感染与眼表感染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大型流行性疾病病毒感染与眼部疾病的研究。本文对各类暴发流行性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的眼部表现进行综述,为NCP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流行病 病毒 感染 眼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衰竭人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20年1-6月我院收治的3例人工治疗衰竭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开展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评估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3例患者完全治愈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衰竭行人工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衰竭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甚高,在衰竭发生前期进行早期预警,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关于衰竭前期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关于衰竭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乙型肝炎相关衰竭人群中进行,现就目前衰竭前期早期诊断、预警及治疗展开讨论。

  • 标签: 肝衰竭 早期诊断 早期预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暴发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效果。 方法 : 选取 2017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30 例暴发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患儿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 结果 : 30 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 5 例,呕吐、腹痛、腹泻 4 例,心前区疼痛不适 2 例,心功能不全 3 例,心源性休克 1 例,精神差、面色苍灰或发绀 3 例,烦躁不安、哭闹不止 7 例,晕厥 2 例,抽搐 3 例。且 30 例患儿检查结果表现为 CK-MB 升高 20 例, cTnl 升高 15 例,心电图改变 16 例, ST-T 改变 19 例。心脏增大 20 例,超声心电图检查异常 20 例,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20 例。同时 30 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临床效果表现为痊愈 8 例,基本痊愈 10 例,无效 12 例,总治疗有效率为 60.00% 。 结论 :儿童暴发心肌炎早期临床表现多样,辅助检查主要体现在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异常,心肌酶学等指标改变上,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体外膜肺,临时心脏起搏器支持等综合措施,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临床特点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伤,并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 、性脑病 、

  • 标签: 肝衰竭 中药 骨髓干细胞
  • 简介:摘要国内学者认识到,患者在进展到亚急性和慢加急性衰竭之前,存在一个"衰竭前期",也是临床有效干预的黄金窗口期,在此期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降低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华医学会《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对衰竭"前期"做了明确定义。从病理生理机制来看,衰竭前期对应于急性损伤/急性失代偿、炎症因子风暴/免疫紊乱阶段。现简要介绍衰竭前期的实质内涵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有待探索明确的问题。

  • 标签: 肝炎,乙型 肝衰竭 肝衰竭前期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暴发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的临床特点、诊治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F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28例FM患儿中,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13±44.54)个月,最大156个月,最小4个月3 d,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无特异性。就诊时15例(53.6%)发生心源性休克,10例(35.7%)急性心力衰竭,6例(21.4%)阿斯发作。27例患儿中,入院第1天22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18例肌钙蛋白I升高,存活者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均随治疗而逐渐下降(P<0.05);28例患儿中入院时21例出现心律失常,其中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1例,致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7例,治疗过程中心电图呈现多样性变化。6例置入临时起搏器,5例ECMO治疗,21例予人免疫球蛋白,17例予大剂量甲泼尼龙,死亡9例。结论FM常以心外症状为首发表现,心肌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对及时正确诊断尤为重要;一旦确诊,及时给予包括药物治疗和(或)机械辅助治疗在内的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提高本病存活率的关键。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衰竭(ALF)常用来描述出现或发展为肝功能异常的急性发作,是一种少见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常会导致黄疸、凝血病和性脑病以及多器官衰竭。ALF的病因广泛,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随着专科诊疗及重症监护水平逐步提高,ALF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目前ALF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免疫治疗、人工和肝移植等。本文将对ALF的病因进行总结,并就ALF的最新治疗进展展开论述。

  • 标签: 肝功能衰竭,急性 肝移植 病因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慢加急性衰竭(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在机体已经存在慢性肝病和肝脏及外器官衰竭的基础上发生肝功能的急剧恶化,病情危重,预后差,短期死亡率高。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及种族等不同,使东西方慢加急性衰竭的定义、病因以及预后评估均有差异。本文将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定义 病因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 SWE)技术结合临床生化指标等资料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切除术的274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HCC,其中男235例,女39例,年龄19~80(56±11)岁。分析其术前2D SWE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术中各项指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HLF,对以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该模型对PHLF的诊断效能。另外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的103例HCC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其中男89例,女14例;年龄23~80(55±11)岁。结果2D SWE所得的肝脏硬度测值(LSM)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层粘连蛋白(LN)是PHLF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结合得到预测模型PM=-15.451+0.095×LSM+11.7×INR+0.012×LN,其诊断PHL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诊断PHLF的AUC。外部验证组中PM预测PHLF的AUC为0.81。结论2D SWE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帮助预测原发性HCC患者PHLF的发生。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衰竭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 原发性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妊娠相关性暴发1型糖尿病是发生在妊娠期间或分娩后的暴发1型糖尿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认为可能和免疫、病毒感染等相关。该病起病迅猛,多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首发表现,预防或早期诊断难度大,胎儿预后差,故需要多个科室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诊断和治疗,改善孕妇和胎儿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1型 妊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