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医院核酸检测采取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份-7月份3000份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3547份核酸检测样本,将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设定为观察组,将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检测样本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和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量和检测用时情况。结果:观察组实验室检测样本平均检测时长明显更短,(P<0.05)。结论: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综合医院核酸检测中效果较佳,检测用时较短,能够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 标签: 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 综合医院核酸检测 检测样本量 检测用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医院核酸检测采取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份-7月份3000份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3547份核酸检测样本,将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设定为观察组,将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检测样本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常规核酸检测实验室和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样本量和检测用时情况。结果:观察组实验室检测样本平均检测时长明显更短,(P<0.05)。结论: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综合医院核酸检测中效果较佳,检测用时较短,能够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 标签: 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 综合医院核酸检测 检测样本量 检测用时 影响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手段,在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国内本土病例的动态"清零"和对病毒经物品传播风险的深入认识,"人物同防"已成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监测成为常态化防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然而,由于新冠疫苗接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环境监测屡屡出现"假阳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对核酸检测方法、环境核酸污染来源、鉴别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供处理相关疫情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环境 核酸检测 鉴别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无创样本沙眼衣原体的性能。方法以罗氏Cobas® 4800CT/NG作为参照试剂,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研究所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尿液样本(248份)及女性患者阴道拭子样本(224份),评估SAT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的临床性能。结果最终有470份样本纳入统计。罗氏PCR检出阳性60例(12.8%),男性阳性数33例,女性27例;SAT检出沙眼衣原体阳性41例(8.7%),男性阳性数19例,女性22例。SAT试剂应用男性尿液检测的灵敏度为57.58%,特异性为99.06%;女性阴道拭子检测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性100.00%。结论SAT试剂可以应用于无创样本,但是其应用尿液检测沙眼衣原体上还需要对尿液的核酸提取方法进一步的优化,提高其检测的灵敏性。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无创性样本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CP)病例多种生物样本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发热门诊 2020 年 1月 ~2020年 2月收治的 2 0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检测技术,检测单日采集的咽拭子、血液、粪便、尿液标本的 2019-nCoV核酸。结果 2 0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经核酸检测后, 2 例患者在发热后第 3~7天经咽拭子 /痰液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标本 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确诊,其中 1 例在发热后第 3天确诊。经治复查时间分别处于各患者发热后的第 7~15天, 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 1 例患者咽拭子检测阴性,其中 1例处于发热后第 7天; 2 例患者血液、粪便、尿液中均未检测出 2019-nCoV核酸。结论 通过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核算检测,患者在 7~15天期间单日血液、粪便、尿液中未检出 2019-nCoV核酸

  • 标签: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目的评估单采血小板样本核酸检测的必要性,以及常规酶免和混样核酸平行检测模式的可行性。方法血液筛查方法为2遍酶免(ELISA)加1遍核酸检测(NAT)。抗.HCV、抗-HIV1/2检测采用万泰和新创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HBsAg检测采用科华和新创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单采血小板样本采用ELISA与混样核酸平行检测核酸检测采用罗氏COBASs201系统(6混样)。对ELISA反应性、NAT阴性样本进行确证实验,对ELISA阴性、NAT反应性献血者进行确认及追踪随访。结果共检测单采血小板样本37496例,检出反应性样本64例,其中ELISA双试剂、NAT检测均为反应性12例,ELISA双试剂反应性、NAT阴性5例;ELISA单试剂、NAT均为反应性4例,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20例;ELISA阴性、NAT反应性23N。6例ELISA反应性、NAT阴性样本的确证实验阳性,其中4例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2例为ELISA单试剂反应性。23例ELISA阴性、NAT反应性献血者,经确认22N为隐匿性HBV感染者,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者。结论ELISA与核酸检测形成互补,能有效减少单采血小板的输血感染风险;混样核酸与ELISA平行检测模式可行,可最大限度的缩短检测时间。

  • 标签: 单采血小板样本 混样核酸检测 酶免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空密封气囊在核酸检测样本转运中的合理化应用,降低物资成本,降低生物安全风险,达到确保样本及转运人员安全的目的。方法:由PE(聚丙烯)+PA(尼龙)材质制作尺寸为20X15cm(容积约为500ml)或35X15cm(容积约为1000ml)的 中空密封气囊替代目前在转运核酸采集样本时通常使用生物安全罐。结果:有效降低了因样本渗漏而产生的生物安全风险,同时降低了防疫物资的成本,结论:中空密封气囊采用中空设计,自带密封胶条,符合生物安全标准,可以放置生物安全转运箱中,能长时间保持恒定温度,避免在转运过程中由于剧烈运动,从而使采集管松动发生渗漏,更大程度保证安全性。

  • 标签: 中空密封气囊 核酸检测样本 生物转运 生物安全与风险
  • 简介:VidieraNsDNucleicSampleDetectionPlatform平台用于全自动的测定核酸,是一个用毛细管电泳分离DNA分子和结合软件的一个高效和高适应性的平台,它可使用96孔板,使研究人员灵活的快速改变辅助材料,像分离胶手毛细管阵列,降低建立时间,它还可以用于血液学,肿瘤学,心血管健康和遗传疾病的分析。

  • 标签: 核酸检测 毛细管电泳分离 DNA分子 辅助材料 研究人员 建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样本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新冠核酸检测的影响,为痰液和粪便新冠核酸检测提供前处理依据,保证实验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 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痰液和粪便标本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后进行核酸提取,实时荧光PCR进行检测,用配对设计(自身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方法分析样本CT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以病毒保存液(不灭活)组作为参照方法,56℃60min灭活,蛋白酶K溶液和Trizol试剂处理组痰液和粪便标本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液标本4%NaOH处理组与参照方法组相比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标ORF1AB、N和内标t值分别为7.29、9.285和7.654,自由度v=4,P值均<0.05),4%NaOH处理组CT值较高。结论 应在检测前对痰液和粪便标本56℃60min灭活处理,不能采用4%NaOH处理痰液,蛋白酶K溶液和Trizol试剂处理样本核酸检测没有显著影响,可根据本实验室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前处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HIV-1核酸定量检测在HIV-1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的应用,为艾滋病及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4例HIV-1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和阴性样本进行核酸定量检测,通过随访分别进行HIV-1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定量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感染状况。结果:204例样本中,抗体不确定样本9I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53例,低于检测线38例。抗体阴性样本II3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2例,低于检测线111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55中随访检测38例,抗体阳转38例占I00%,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38例占100%,失访17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线的149例中,未见阳转病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线149例。结论:核酸检测作为补充试验的其中之一,在HIV-1抗体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采用核酸定量检测有助于更快、更早对个体艾滋病感染者进行诊断。

  • 标签: HIV-1抗体确证试验 不确定 阴性 HIV-1核酸定量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确诊的金标准,对指导HCV感染者治疗、改变随访策略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其检测技术也日益成熟。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对HCV核酸检测必要性和检测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制定消除丙型肝炎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性依据。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检测 核酸检测现状
  • 简介:目的:在血液中心现行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70231份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单人份检测(包括联合检测和鉴别检测)。结果:总测试数为78866,无效测试率为0.09%。2台仪器的无效测试率相近,但不同项目的无效测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检测的无效测试率显著高于联合检测(P〈0.01)。在无效结果的原因分布中,联合检测较平均,而鉴别检测分布不均,其中样品原因和其他硬件原因的出现频率,鉴别检测均高于联合检测。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样品的检测前质量控制和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避免浪费。

  • 标签: 核酸检测 无效测试 联合检测 鉴别检测 错误信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蔡华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自贡市中心血站四川自贡643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59-01自2015年以来,核酸检测已在全国各范围血站内大量开展,以提高经血传播传染病的检出率,保证临床安全用血。但核酸检测技术影响因素多,也有可能导致漏检情况,输血中的安全性不能被保障,我站自2016年开始运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筛查,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就核酸检测应注意的问题分享以下几点:1样本问题样本因素是影响核酸检测的重要因素,它对使用的真空管、抗凝剂、保存运输条件、离心条件、检测时限等都有明确规定。用于血液采集的真空管一定是无抑制物、密封性好的试管,里面的抗凝剂通常选用EDTA,避免使用肝素,使用前应进行质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采集血液的时候还应注意防止污染,需对采集部位进行清洁消毒,采集适合的血液量,充分混匀血液;采集的血液应在4h内离心,尽快地送到实验室,当核酸样本从采血点运送到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冷藏运输箱来进行运输,严格控制运输温度,特别是夏季的时候,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试管里的分离胶变性、靶核酸失活等影响核酸检测结果;送到实验室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要考虑到拆分或鉴别实验的时限,不能检测的标本应在-20℃以下冻存。2试剂问题实验室使用的试剂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极为关键的,不仅每一批试剂盒都要进行质检,就算是同一批、不同的进货批次也要进行质检,因为不同的运输条件对试剂盒质量也要产生影响,质检的时候还应注意不能只做一批次检测就认为合格,应多做几批次比较,因为核酸检测的影响因素多,一次检测往往不能发现系统误差问题,多做几次对判断试剂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试剂盒要在适当的温度下储存,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使用,不同批号的试剂严禁混用,。3设备问题核酸实验室所使用的设备最主要的就是核酸提取设备和扩增设备:核酸提取设备的提取效果是能否检测到靶核酸的先决条件,核酸扩增设备对核酸检测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操作人员需要定期维护、厂家定期校准,使其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不使用时对仪器进行外罩,在开展试验的过程中,实验室的温湿度需被合理的调整,当夏季来临时,空调应该提前打开,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被合理的调节,温度不能超过25摄氏度,湿度不应该大于70%,否则仪器运行中可能会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断传播,咽拭子作为核酸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口鼻采样成为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职责繁重,易受感染,适用范围广泛,是其显著特征之一。由于其工作量大及容易被污染,因此,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替代医护人员和快速检测的机器来投入使用,而多功能核酸检测机器人的出现则为全民的核酸检测提供了便利,它实现了全天24小时的自动检测,从而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减少了传播,同时也使得核酸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核酸报告,有效地减缓新冠肺炎的传播速度。

  • 标签: 新冠肺炎 感染 核酸检测机器人 自动化
  • 作者: 王然 张林琳 田娇 刘梦佳 谢正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与病毒研究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危重感染诊治创新单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病毒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新发和突发传染病中也以病毒性居多。快速准确的病毒病原检测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核酸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势,现已成为明确病因、确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手段。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温扩增技术和基因组测序等一系列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病毒核酸检测。本文将从目前临床常用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与应用,以及结果解读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助力病毒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

  • 标签: 病毒 核酸检测 临床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