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一起GIS设备局部放电案例,通过特高频、超声波局放测试判断放电类型及放电位置。

  • 标签: 局部放电 特高频 超声波
  • 简介: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尿液分析的方法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应用于临床尿液检查的方法,除了现已普及的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和干化学分析外,还有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这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进修工作期间,发现这3种方法在检查同一份标本时,其尿液中的有形成份检查结果,在数量上时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为此,提出几点工作体会,以供大家借鉴。

  • 标签: 尿液 联合检测 体会
  • 简介:摘要随着GIS大量投入运行,异常缺陷也随之出现,且一旦发展为故障后影响范围较大。局部放电作为威胁GIS稳定运行的因素之一,近几年造成国家电网多起GIS故障,给设备安全和电网运行造成了很大威胁。由于GIS是密封式紧凑结构,一旦发生局部放电缺陷,检修时间很长,维修费用很高,电压等级越高的GIS停电检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因此实际运行中需要对GIS局部放电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若能及早发现GIS内部绝缘故障,快速准确定位,能使GIS的检修工作按计划地进行,缩短检修范围、时间并节省费用,从而提高GIS运行可靠性。本文对声电联合检测法在GIS局部放电检测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声电联合检测法 GIS局部放电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酸检测(NAT)与血清学检测联合使用在血液中心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血液中心检测的血液样本23000份,所有血液样本均经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包括血液样本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与此同时增加NAT联合检测手段,检测包括:HBV-DNA、HCV-RNA。对比两种血液样本检查后的检测结果。结果:23000分血液样本中,CLIA检测共计验出不合格样本81份(0.35%),其中双试剂反应性55份(0.23%)、单试剂反应性26份(0.11%);NAT检测共计验出反应性样本4份(0.01%),均是HBV-DNA反应性。结论:

  • 标签:
  • 作者: 孙泽文,李欣,胡海宁,欧阳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12-22
  • 出处:《科技中国》 2017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随着电缆的大量投入运行,在运行检修中出现了大量因电缆头安装工艺不到位导致的故障。带电检测作为不停电的检测技术能在电缆故障潜伏期发现隐患缺陷,能有效避免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本文分析了电缆故障的原因,介绍了红外检测、紫外检测两种带电检测方法,在现场实测工作中运用此检测方法对10千伏某变电站电缆头成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带电检测方法在发现电缆局部放电致热缺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36例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男性肿瘤标志物四项检测显示胎甲球蛋白(AFP)存在明显差异,癌胚抗原(CEA)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增高最为明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a-L-岩藻糖苷酶(AFU)、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各种肿瘤结果见表-1。结论不论男女联合检测阳性对肿瘤预测价值要高于单项检测,尤其年龄段的不同对诊断更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粪便隐血试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探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法和联苯胺法的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单克隆抗体法阳性率低于联苯胺法阳性率。结论粪便隐血试验的检查应将化学法和免疫法联合应用以提高阳性的检出率,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 标签: 粪便隐血试验 单克隆抗体法 联苯胺法
  • 简介:目的对疟疾快速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进行评价,探索适用于口岸的疟疾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选取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疟原虫镜检阳性滤纸血样本,其中30例恶性疟,28例间日疟和20例正常人对照样本;同时使用检测疟疾的实时荧光PCR方法、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方法、胶体金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各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恶性疟原虫的灵敏度高于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和胶体金法(P值分别为0.019、0.043,P〈0.05);对低原虫密度的恶性疟样本(原虫密度10~100及101~1000个/μl),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的灵敏度较高,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和胶体金法对于低原虫密度的恶性疟样本检测灵敏度显著低于PCR法;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和胶体金法联合检测在恶性疟各原虫密度下的灵敏度均高于使用单一方法的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法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原虫密度下,两者比较的P值分别为0.29、0.302、1.000、1.000,P〉0.05)。实时荧光PCR法对间日疟样本检测灵敏度较高,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和胶体金法的灵敏度显著低于实时荧光PCR法,两者共检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结论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和胶体金法联合检测,可以较好地筛选出各种原虫密度的感染者,该联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适合国境口岸对疟疾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 标签: 疟疾 实时荧光PCR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 胶体金 应用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和BRAF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35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5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4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进行了CD44v6和BRAF的检测。结果癌肿组的CD44v6和BRAF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和BRAF的阳性率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CD44v6、BRAF可以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指标;CD44v6、BRAF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 标签: CD44v6,BRAF,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57例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30例、病毒性肺炎27例)和31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PCT、CRP、WBC和NC检测,并将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CT、CRP、WBC和NC结果与病毒性肺炎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CT、CRP、N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WB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性肺炎组四项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1)。结论PCT对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有早期鉴别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PCT、CRP、WBC、NC的变化有助于鉴别患儿病原体类型。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小儿肺炎
  • 简介:丙型肝炎多因输血或反复使用血制品而引起,虽然临床表现轻微,但预后较差,因此加强对HCV检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诊断和献血员筛选主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IgG,本文以PCR检测HCVRNA结果为参照,探讨抗-HCV-IgM/IgG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 标签: 抗-HCV-IgM 联合检测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患者 抗一HCV 慢性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诊断中凝血四项检测联合血脂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中共计94例对象,均选自2019年9月-2020年9月,凝血四项检测、血脂检测相关资料齐全,其中健康者和糖尿病患者各占47例,分别归入试验组、对照组,对比联合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患者FIB及LDL-C、TG、TC水平高, TT、APTT、PT及HDL-C水平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凝血四项 血脂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CA199、NSE、CEA、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08年2月-2012年12月60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A199、NSE、CEA、CYFRA21-1的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CA199、NSE、CEA、CYFRA21-1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CA199、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出率,有助于肺癌的预测和鉴别诊断并指导肿瘤临床治疗。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局部放电的超声波法、特高频法、分解产物法在应用中各有其优缺点。因此为了综合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建议在现场开展多种方法的联合检测。最后介绍了一起应用局放联合检测方法完成的GIS局放案例。

  • 标签: 局部放电 特高频 超声波 气体分解产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甘油三酯和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682人,女性818人,分六个年龄组,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糖和甘油三酯。结果<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0岁血糖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3.2%、34.3%、41.2%、30.6%、27.7%、16.7%,甘油三酯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7.9%、40.9%、44.1%、37.1%、36.1%、27.8%,两者异常的比率分别为7.18%、23.8%、29.8%、18.8%、19.4%、11.1%。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与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和年龄结构有一定关系;高血糖、高血脂有年轻化的趋势。提倡人们健康合理饮食,早期发现和干预高血脂、高血糖,对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糖 甘油三酯 联合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TPSA的效果。方法选择BECKMANDXI800化学发光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检测93名健康者、74例为前列腺增生、1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FPSA、FPSA/TPS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水平较高,且前列腺增生组TPSA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患者的FPSA水平较高(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FPSA/TPSA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在4~10ng/ml时,TPSA含量的对比(P>0.05)。结论TPSA、FPSA、FPSA/TPSA联合检测,可使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显著提高,实现早诊断与治疗的目标。

  • 标签: TPSA FPSA FPSA/TPSA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P-ELISA、RPR和TPPA在老年人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老年人群梅毒发病情况分析。方法对来我院的老年人群患者(≥60岁)同时采用3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且分不同年龄阶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率检测结果为RPR法高于TP-ELISA法,TP-ELISA法高于TPPA法,且老年人群中梅毒血清学阳性率偏高,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结论TPPA法目前是梅毒检测的理想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老年人群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异常偏高,临床上要慎重对待老年人梅毒试验阳性结果。

  • 标签: 梅毒抗体 老年人 RPR TP-ELISA TPPA
  • 简介:SCDMA系统在进行信道估计的同时.需要考虑终端兼容的问题.这势必要考虑相应位置互相关性、自相关性的问题。同时.不同PN~)II练序列的选择.对SCDMA系统的影响以及信道评估的准确性、抗噪声的能力进行评估。此外.在SCDMA系统中基于训练序列来进行SCDMA系统信道评估.特别需要评估SCDMA系统采用了B.Steiner等人在文献中提出的适用于同步CDMA系统的低代价上行信道估计方法的主要性能。

  • 标签: SCDMA系统 性能仿真 联合检测 同步CDMA系统 STEINER 信道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