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比较股骨头髓芯减压与开窗减压带蒂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接受开窗减压带蒂鼓瓣移植治疗, 100例对照组接受股骨头髓芯减压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指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研究价值,两组患者对手术满意评价相比,观察组的明显更高,并且各项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开窗减压带蒂瓣移植的临床疗效更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我院骨科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 收治的 72 例跟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36 例。 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 8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中出血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疗效较好,明显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植骨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融合内固定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Cobb角及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椎管减压,观察组38例行融合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Cobb角、脊柱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37/38)高于对照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obb角、脊柱功能障碍(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能减小Cobb角度,改善脊柱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Cobb角 脊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伤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64例入选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于我院就诊治疗。32例椎弓根组患者手术方案为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2例伤组患者手术方案为伤钉内固定,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后伤组JOA评分高于椎弓根组,VAS评分低于椎弓根组,Cobb角小于椎弓根组,椎管面积改善情况优于椎弓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伤椎植骨植钉 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VAS评分 JO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与不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 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60~78岁[(62.8±2.5)岁]。损伤节段:L1 37例,L2 7例,L3 2例,L4 2例。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0~78岁[(63.7±2.1)岁]。非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60~75岁[(62.4±2.9)岁]。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5例,E级5例;非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8例,E级1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辅助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中组行伤,非组伤。比较两组中出血量、单节段钉棒置入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骨折愈合情况;分别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体高度压缩率及术后1年体高度丢失率。评估术前、术后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等级。比较伤口愈合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压疮等情况。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组随访时间12~25个月[(16.2±3.4)个月],非组15~24个月[(17.5±5.4)个月]( P>0.05)。组和非中出血量分别为(240±70)ml和(210±65)ml(P>0.05)。组单节段钉棒置入时间为(38.5±9.6)min,较非组(30.5±5.4)min延长(P<0.05)。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7.5±1.8)分和(1.5±0.7)分,非组分别为(7.8±1.4)分和(2.9±1.2)分,两组术后1年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5%(17/20)和95%(19/20),非组分别为64%(18/28)和86%(24/28)(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术后1年的伤体高度丢失率为3%(2%,4%),非组为6%(5%,8%)(P<0.05)。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或肺部感染等,其中组术后1年骨折不愈合1例,非组4例(P>0.05)。结论伤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与伤治疗相比,虽增加了置钉时间,但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体高度,减轻术后疼痛,并可能提高骨折愈合率,疗效更好。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老年人 植骨
  • 简介:[摘要 ] 目的 : 评价Ⅰ期同种异体对锁骨中段严重粉碎骨折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年 -2019年我院 55例锁骨中段严重粉碎骨折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39例单纯解剖钢板固定组,作为对照组,异体加解剖钢板组,作为试验组( 16 例)。结果:随访 8-12个月,试验组术后愈合时间,不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Ⅰ期异体治疗锁骨严重中段粉碎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不连的发生率。

  • 标签: 同种异体骨植骨 锁骨中段骨折 1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成形治疗隐性骨质疏松性体骨折的两种水泥分布特点和两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体成形治疗隐性骨质疏松性体骨折的病例资料。根据体内水泥的形状分为海绵状分布组和团块状分布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中状态、术后1天Macnab疗效评价、以及术前和术后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体成形治疗隐性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共计130例,其中海绵状分布组62例,团块状分布组6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海绵状分布组的水泥注射量少于团块状分布组(P<0.01)。②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降低(P<0.01),并且海绵状分布组的VAS评分与ODI评分低于团块状分布组(P<0.01)。③在Macnab疗效评价方面,海绵状分布组的优秀率95.16%,团块状分布组的优秀率83.82%,海绵状分布组优于团块状分布组(P<0.05)。结论在体成形治疗隐性骨质疏松性体骨折中,与团块状的水泥推注方式相比,海绵状的水泥推注方式能够减少水泥的用量,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隐性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不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不连患者,所有患者给予经皮体成形治疗(PVP)和经皮体后凸形成治疗(PKP),比较治疗前后手术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术前与术后3d和术后7d治疗情况,结果显示,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COI数值均明显下降,体前缘高度明显升高,表明患者疼痛减轻,畸形部位得以复位(P<0.05),但治疗3d与治疗7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体成形治疗(PVP)和经皮体后凸形成治疗(PKP)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不连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纠正后凸畸形部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 胸腰椎骨质疏松 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住内固定加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治疗,均随访半年,研究对比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的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治疗后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的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切开复住内固定加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 取 2016 年 8 月至 2018 年 8 月间 来我院就诊 的 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 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 40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 40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治疗,均随访半年,研究对比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的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 Bohl er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实验组 40例患者治疗后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的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 Bohler角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实验组 40例患者发生创口局部渗液、感染、皮缘局限性坏死的机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区别, P>0. 05,但跟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为 2. 50%,显著低于对照组 (22. 50% ), P<0. 05。结论 : 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足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植骨术 跟骨关节 骨折移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患者实施零缺陷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以零缺陷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4.5±4.5)分、(46.5±2.5)分,均优于对照组(53.4±3.5)分、(54.5±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缺陷护理模式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降低了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同时为了达到护理服务的“零缺陷”目标,护理人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与培训,锻炼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并强调风险预测意识。

  • 标签: 零缺陷 颈椎前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ümmell病经皮体成形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经皮体成形治疗的309例(351节体)Kümmell病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9例;年龄(75.1±7.5)岁(范围60~9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Kümmell病分期、骨折位置(胸椎、腰椎)、有无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单侧、双侧)、水泥形态(团块样、海绵样)、水泥量、渗漏(是、否)、水泥渗漏类型。水泥渗漏类型分为:经基底静脉型、经皮质型、经体节段静脉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因素与水泥渗漏的关系。结果351节体,总渗漏发生率65.8%(231/351)。经基底静脉型渗漏率21.4%(75/351),经皮质型渗漏率37.6%(132/351),经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率22.8%(80/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基底静脉孔、水泥形态;与基底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基底静脉孔、水泥形态;与皮质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体皮质连续性中断、水泥形态;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基底静脉孔、水泥形态、水泥量、骨折位置。结论经皮体成形治疗Kümmell病时发生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基底静脉孔、水泥形态等。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黏合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 90例,随机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同时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螺钉固定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 骨瓣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层皮质片夹层技术对恢复美学区三维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及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并使用双层皮质片夹层技术完成上前牙区三维重建患者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7.8±13.4)岁(20~54岁)。将取自患者下颌外斜线的自体块片切成2块皮质片,分别固定于唇、腭侧恢复缺损壁,两片间充填自体碎,整个区域覆盖异体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测量增量前缺损大小及增量后的重建尺寸,种植体植入时区域的体积变化,统计块成活率、种植体存留率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35个位点),随访(7.1±1.9)年。自体的成活率100%(24/24),种植体存留率100%(35/35)。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增量分别为(6.47±2.46)和(5.01±1.12) mm,吸收率分别为9.0%和10.9%。其中1例在随访9年时发生体周黏膜炎,其余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稳定。共12牙位修复后5年后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唇侧板厚度>1.5 mm。结论应用双层皮质片夹层技术重建三维缺损安全有效,联合使用异体骨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可进一步减少吸收。

  • 标签: 骨移植 自体骨 骨缺损 引导性骨再生
  • 简介:【摘要】种植部位的骨质致密、量受区的宽度和高度属于决定种植是否可以成功进行的关键,在口腔种植期间因为拔牙之后长期缺牙与佩戴义齿的影响,导致牙槽存在萎缩、外伤或感染,从而促使牙种植体植入区域存在量缺失,此时便需要接受进行处理。自体移植本身带有生成性、诱导性以及传导性,其属于最为理想的材料。但是因为自体本身的使用缺陷问题,如取量问题,促使组织替代材料的使用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干预水平,本文简要分析组织替代材料修复牙种植受缺损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骨组织替代材料 牙种植 骨缺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填充网袋(FP)应用于经皮体成形(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在PVP中使用FP治疗的38例老年OVCF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76.32±2.43)岁,年龄范围为62~82岁,共42节。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的体高度,对患者腰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奥斯维斯功能障碍评分(ODI),观察患者术后水泥渗漏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随访10~12个月,随访期间无肺栓塞发生,水泥渗漏2例,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无临近体及再骨折。术后3 d[(1.1±0.4)cm、(0.8±0.1)cm、(2.4±0.5)cm]、术后12个月[(1.3±0.4)cm、(1.4±0.2)cm、(2.6±0.3)cm]患者的体高度较显著高于术前[(0.6±0.1)cm、(0.7±0.2)cm、(2.2±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术后12个月患者的VAS[(3.50±1.33)分、(1.55±1.26)分]、ODI[(21.72±5.83)分、(10.50±4.77)分]明显低于术前[(7.14±1.32)分、(61.74±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P应用于PVP治疗OVCF,能明显缓解体骨折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体高度,且能有效减少水泥渗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填充网袋 骨水泥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成形(PVP)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本院确诊的50例OVCF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PVP治疗,乙组采用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体形态恢复情况、体功能障碍及水泥渗透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乙组的VAS评分(2.85±0.86)分显著低于甲组的(4.18±0.96)分(P<0.05)。术后1周及3个月乙组患者的ODI评分(27.35±3.59)、(28.38±3.68)分均比甲组的(40.46±4.71)、(42.36±4.36)分低(均P<0.05)。术后乙组患者体高度(23.94±2.56)mm高于甲组的(20.75±2.14)mm,后凸Cobb角(7.61±2.68)°小于甲组的(13.26±2.35)°(均P<0.05)。乙组水泥渗透率4.00%,甲组水泥渗透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PVP都能显著减轻OVCF患者疼痛感,PKP较PVP的预后好。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06月~ 2020年 04月收治的 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 50例):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伤手术方法展开骨折治疗;对照组( 50例):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外侧融合手术方法展开骨折治疗;就组间骨折疗效数据、术后引流时长、住院天数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总疗效数据( 96.00%)高于对照组( 74.00) %) 明显( P<0.05);治疗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术后引流时长( 2.21±0.73) d、住院天数( 5.18±1.41) d均短于对照组( 3.15±0.95) d、( 6.91±1.75) d明显( P<0.05)。结论: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伤手术方法有效运用,可使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增强,并且将术后引流时长、住院天数显著缩短,最终实现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伤椎内植骨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疗效 术后引流时长 住院天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外固定股骨近端接骨板(PFP)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辅助双骨头钉孔道内松质、异体混合打压不连断端结构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不连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且完整随访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不连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2.3岁(27~65岁)。不连类型:萎缩型18例,缺血型3例。患者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3个月(9~13个月),骨折手术均采用髓内固定(PFNA):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11例(其中钢丝捆扎8例)。不连均采用髓外固定(PFP+LCP)辅助双(头钉孔道内松质、异体混合打压+不连断端结构)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4个月(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不连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4~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再次行清创术。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5.7分(84~92分)。结论PFP接骨板能够有效纠正内翻畸形并坚强固定,LCP接骨板+皮质结构能够提供内侧力学支撑,松质+异体混合打压能够有效增加头钉孔道内量,增加近端螺钉的把持力。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髋关节 骨折,不愈合 骨折固定术,髓内 髓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唇腭裂患者行牙槽突裂术后的移植体积变化情况和吸收区域三维分布情况进行纵向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牙槽突裂的唇腭裂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于牙槽突裂术前即刻、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拍摄牙槽突局部CBCT,并进行区三维模型重建。通过惯性轴配准对不同时期的颅面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叠,比较移植桥随时间的形态变化特征,同时测量各时间点移植体积,计算移植吸收率。结果37例唇腭裂患者(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0.53岁),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腭裂6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19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12例,裂隙区共计43侧。受试者牙槽突裂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的移植吸收率分别为44.37%±19.17%和57.68%±18.53%。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腭裂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组、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组的术后移植吸收率分别为61.46%±12.42%、42.80%±15.84%、29.78%±16.03%(术后3个月)和72.71%±13.00%、58.20%±15.59%、41.83%±14.08%(术后9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桥吸收区域分布上,牙槽嵴顶侧和腭侧的移植吸收率明显高于鼻腔侧和唇侧。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行牙槽突裂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时的移植吸收率显著高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而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高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的术后移植吸收程度均在术后前三个月较为明显,之后开始减慢趋于稳定,且移植桥吸收区域主要集中在腭侧区和牙槽嵴顶区。

  • 标签: 唇腭裂 牙槽突裂植骨 纵向评价 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