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近5年来死亡病例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儿科医疗及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死亡的78例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儿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新生儿疾病、重症肺炎、重症病毒性脑炎。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是儿童保健及临床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儿科 住院 死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肿瘤病人死亡相关因素。方法按年龄,部位,期别,生存期等分别归纳统计。结果(1)肿瘤病人死亡年龄偏大(2)死亡排列前三位肺、肝、胃(3)生存期两年内死亡占本文死亡总数82.4%。(4)分期首次就诊中晚期占80.2%(5)死亡主要因素转移占82.1%。结论积极干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长生存期。

  • 标签: 死亡 生存期 相关因素
  • 简介:如何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目前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急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死亡主要病因及其他相关因素。

  • 标签: 急诊死亡病例 病因 胸腹伤 颅脑损伤 多发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6-2011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为降低我院的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院875例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资料。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结论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预防,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住院死亡病例 分析
  • 简介:医院内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3年我院院内感染死亡病例,通过比对和分析掌握了医院感染死亡病例现状,查找死亡与医院感染之间的规律以便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死亡人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3年我院医院感染死亡病例共105例。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死亡病例 病原体 病原体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改进创伤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创伤死亡患者院前及抢救无效死亡病例一般资料,并选取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时间、现场评估昏迷、专业现场急救、ISS及GCS评分等可能影响死亡原因的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再将P<0.10变量引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76例死亡患者,院前死亡103例,创伤部位以头部、胸部、腹部居多;急诊创伤死亡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76例死亡患者中22~50岁者102例,占58.0%;急诊创伤死亡病例以交通事故最多,为6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机械通气、GCS与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是影响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论专业现场急救、年龄、创伤评分是影响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院前急救,及时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创伤患者救治率。

  • 标签: 急诊外科 创伤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7~2009年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对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7~2009年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是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7~2009年急诊抢救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特别是60岁以内的患者,其次为猝死与脑血管意外。结论加强院前急救,提高急诊诊疗水平,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 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死亡的14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筛选死亡危险因素。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肺部疾病、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死亡高危时段在出生后48h内。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最主要的直接死因,先天性畸形致死率增高,疾病谱有扩大趋势。

  • 标签:
  • 简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很大比例。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当地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了新生儿死亡原因,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资料来源及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7~2009年万安县人民医院、万安县中医院报告数据;以现住址为万安县、终审日期为2007~2009年作为统计分析;死因分类是根据国家ICD~10死因编码规则进行分类。结果:2007~2009年共登记报告万安县新生儿死亡72例,占婴儿死亡人数的81.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1;死亡原因居前三位的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国产期的其他情况;死亡年龄在1~7天内的占绝大多数,4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6.7%。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加强围产期监测,预防宫内窘迫,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死亡 原因分析 预防保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老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年间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185例,其中以肺癌59例(31.9%)、肝癌31例(16.8%)、结直肠癌1例(11.4%)为前三位主要死因。1993~1999年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62例(33.5%),2000-2006年死亡肿瘤患者123例(66.5%)。(2)合并感染病例126例,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67.7%,104例患者的死亡与感染有关,感染直接引起死亡13例(7.0%),间接引起死亡91例(49.2%)。(3)恶性肿瘤合并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91例(49.2%),各脏器出现功能衰竭的时间顺序依次为呼吸系统、肾脏、肝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各脏器功能衰竭的频率顺序为肺脏、心脏、肝脏、神经系统。(4)分析住院天数、是否合并感染、感染部位数目、感染次数、转移部位数目、合并基础疾病数目等因素对MOFE的影响中,显示基础疾病数目、感染部位数目是MOF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感染、MOF等并发症已成为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手足口病及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32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儿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呕吐、腹痛、惊跳、嗜睡、发热、肢端冷、颈抵抗、肺部啰音、口唇发绀、血压升高、步态不稳、肢体抖动、咳粉红泡沫痰、呼吸及心率改变。治疗后28例治愈,治愈率为87.50%,4例死亡死亡率为12.50%。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普遍具有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患儿死亡率。

  • 标签: 重型手足口病 死亡病例 临床分析
  • 简介: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4年起我科共有56例因重型肝炎而死亡的病人,男51例,女5例;年龄17岁~78岁,平均49.6岁。主要致死原因:肝性脑病24例,上消化道出血18例,肝肾综合征5例,严重感染6例,其他3例。其中有1例发生Ⅲ度压疮,有1例足部发生Ⅱ度烫伤,有l例口腔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护患纠纷1例。

  • 标签: 死亡病例 重型肝炎 白色念珠菌感染 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肝肾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