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成都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2004年末,成都市死因监测全面实现了全死因全人群网络直报。网络直报使得我市死因监测系统在信息的采集、上报程序、数据的审核、查询、分析利用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进步,监测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极大地提高,我市死因监测向着实时动态监测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部门问的协作、监测人员的稳定以及国际疾病分类技术的掌握等,是影响网络直报动态及时程度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网络直报 死因监测 死因分布 人群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实时动态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20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贵州省20个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死因监测资料,分析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粗死亡率570.32/10万,男性粗死亡率678.86/10万;女性粗死亡率462.87/10万。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危害全省死因监测点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加强疾病的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 标签: 死因监测 粗死亡率 死因顺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统计并分析 2017 年上高县居民的死亡原因。 方法 :收集 2017 年上高县居民的死亡数据,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死亡率、预期寿命等指标,结合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上高县居民 2017 年死亡率为 6.06‰ ,死亡原因前三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年龄结构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 结论 : 2017 年上高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慢性病,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死亡原因进行有针对的干预,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 标签: 慢性病 死因 死亡率 上高县
  • 简介:【摘要】 目的 :统计并分析 2017 年上高县居民的死亡原因。 方法 :收集 2017 年上高县居民的死亡数据,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死亡率、预期寿命等指标,结合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上高县居民 2017 年死亡率为 6.06‰ ,死亡原因前三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年龄结构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 结论 : 2017 年上高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慢性病,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死亡原因进行有针对的干预,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 标签: 慢性病 死因 死亡率 上高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理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大理市2011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信息和统计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理市2011年共报告死亡537例,总死亡率为88.41/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死亡率的2.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4位死因顺序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占全死因74.12%。结论慢性非传染病是危害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死因监测 分析 慢性非传染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居民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2012年沈荡镇居民合计死亡271例,粗死亡率774.53/10万。男性粗死亡率832.42/10万,女性粗死亡率717.92/10万,居民死亡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亡总数的87.08%,其中恶性肿瘤处于首位,应加强综合防止工作。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死因 慢性病 死亡率 分析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了解2021年内宜昌市居民死亡原因,为制定城市卫生发展策略与疾病防治措施提供决策信息数据。  方法  分析2021年内宜昌市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数据,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辅助分析,得出相应结果。  结果   2021年宜昌市死亡率达到748.45/10万,(标化死亡率430.86/10万),男性属于死亡率影响因素,(P

  • 标签: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孜州居民死因分布特征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甘孜州2015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甘孜州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甘孜州粗死亡率为225.7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79.19%,其中脑血管病(486例)、心脏病(459例)、恶性肿瘤(432例)、呼吸系统疾病(341例)、损伤及中毒(300例)在死因顺位中居前五位,分别占死亡病例数的18.93%,17.87%,16.82%,13.28%,11.68%。前五位疾病死亡占报告死亡总例数的63.01%。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州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处于首位,应加强其综合防制工作。

  • 标签: 慢性病 死亡率 死因顺位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龙陵县2011年居民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找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方法利用龙陵县2011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龙陵县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龙陵县居民总死亡率为497.62∕10万,男性死亡率563.04∕10万,女性死亡率424.33∕10万;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呼吸道疾病、肿瘤。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我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损伤与中毒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损失影响最大,今后应加大龙陵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的防治力度。

  • 标签: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死因构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华宁县居民死因分布特点,确定健康干预优先领域及重点人群,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4年华宁县报告死亡人数1370例,死亡率648.32/10万,标化死亡率501.76/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全县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7.08岁,男性75.12岁,女性79.25岁;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占全死因的81.46%,是导致华宁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死亡占全死因的79.42%,是危害华宁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是伤害的主要构成,是造成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华宁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害是构成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死因分析 死亡率 期望寿命 减寿年数 减寿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姚安县居民死因特征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网络系统对主要死因、死亡率、构成比、期望寿命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姚安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09.57/10万,男性为671/10万,女性为54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为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和肿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3.19%;前5位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因素为损伤、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已构成姚安县成年人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传染病、寄生虫病对儿童的危害依然不可忽视,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开展死因监测、疾病监测与防治,对重点死因开展科研工作。

  • 标签: 死因监测分析 死亡率 期望寿命
  • 简介:为了解赤峰市居民死因现状、死亡模式,确定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笔者对2009年赤峰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人群监测 死亡率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丘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发病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安丘市2009年死亡报告资料,对2009年安丘市居民死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09年安丘市共报告死亡4264例,其中心脏病1601例,占37.55%;恶性肿瘤989例,占23.19%;脑血管疾病787例,占18.46%;事故(意外伤害)370例,占8.68%;呼吸系统疾病123例,占2.88%;高血压病72例,占1.69%。男性2510例,占58.86%;女性1754例,占41.14%,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心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疾病已成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今后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的防治力度。

  • 标签: 死因监测 慢性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巫山县居民死因。方法监测辖区范围内所有的居民,报告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进行死因分析。结果2015年—2017年我县共报告死亡病例11298,粗死亡率785.94/10万,标化死亡率499.10/10万(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标化),其中男性死亡人数6970例,粗死亡率942.2/10万,标化死亡率597.00/10万,女性死亡人数4328人,粗死亡率620.45/10万,标化死亡率391.47/10万。结论巫山县居民死因以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提示需加强死亡监测与管理。

  • 标签: 2015&mdash 2017年 巫山县 居民 死因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达州市全人群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居住在达州市境内的居民死亡者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推断根本死因,及时录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全年监测人口6289362人。报告死亡31038人,报告死亡率493.50/1000.其中男19284人,报告死亡率592.58/1000;女11754人,报告死亡率387.26/1000.死因前3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达州市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

  • 标签: 死因 报告死亡率 死亡医学证明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率与死亡原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宾阳县2009年居民常规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宾阳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58.7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1.80/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74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6.89/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566.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1.72/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5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前5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构成的85.41%。0-29岁主要死因为意外伤害,30-64岁主要死因以恶性肿瘤为主,65-79岁主要死因以脑血管疾病为主。结论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损伤和中毒是宾阳县居民的主要死因

  • 标签: 死亡原因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枣阳市人群死亡特征和趋势。方法采用Deathreg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对2017年疾病监测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报告粗死亡率为603.79/10万,男性各个年龄段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亡顺位前五位死因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等慢性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病和肿瘤、损伤和中毒是今后慢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死因 死亡率 死亡特征